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2441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题库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考试范围基本围绕我们的必讲篇目,写作应用题涉及到对联、自荐书及请假条等格式,全校统考,闭卷考试,所以和教材联系紧密,要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一、填空(每题1分,共5分)命题示例:1. 记载了魏晋名士的遗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二、断句并翻译(共一题,20分)命题示例:我会给出文言文的文章,请同学们断句并翻译,具体参考P.95任诞篇章。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命题示例:1.夸父追日反映了什么样的名族精神;2.赏析八声甘州中“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所表达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四、写作应用题(每题5分,共15分);命题示例:1.在给出的两个对联中改成格式内容合适的对联;2.根据所给

2、提示,写出一份请假条。五、作文(共40分)。命题示例:材料作文:海滩上撒满了彩色的贝壳,一群孩子在拾着、拾着。一个孩子捡起一个贝壳,随手又把它丢弃。他已经寻找了一个下午,始终没有找到心目中那个最美、最稀罕的贝壳。这时,夕阳西下,海与天连成一片深深的蓝色,他的伙伴们已经拾了满满一篮子贝壳。只有这个孩子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海滩上寻找。然而,他的篮子仍然是空的。根据材料,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第一单元1、“天人合一,物我相通”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大主题,是中国人对天人关系整体观照的哲学思考。中国的文化观念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自然万物皆著人之色,人之身心也能应合天地自然。周易是中国最古

3、老的政治哲学著作,其中处处体现着“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思想。 “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儒道两家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这一思想。道家思想中也不乏“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思想表述。在道家看来,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类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2、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传包括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这十篇易传被认为是辅翼易经的,所以又叫做“十翼”。第二单元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以记载山水为内容的地理志,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分为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三则神话翻译1、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

4、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翻译:夸父和太阳赛跑,快要接近的太阳的光环。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泽湖喝水。还没到大泽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树林。民族精神:表现了夸父顽强的英雄气概,他有着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是对自强不息的悲壮阐释,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2、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凐于东海。翻

5、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只鸟,它的形象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去东海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来填塞东海。民族精神:寄寓着古代人民要改造大海的伟大理想,精卫有着顽强的毅力,要持之以恒,填平大海,为人类解除水患。这则神话在悲剧气氛中透出强烈的刚毅之气,催人奋进。3、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切帝之息壤以凐,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翻译:大水漫上天际,鲧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盗取了天帝的神土来堵塞洪水

6、。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杀死了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铺土壤平治洪水,终于安定了九州。民族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远古人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艰苦历程,鲧和禹是神化的英雄,都有坚强的意志。大禹治水时公而无私,不屈不挠,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英雄形象。第三单元1、孔子、论语常识 书p47 了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2、论语三则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含义: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

7、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道:正当途径 处:接受 恶:何,怎么 造次:匆忙,急迫,仓促 颠沛:跌倒,动荡不安翻译:孔子说:“富贵,是人所希望得到的,但不能用不正当的途径去获得富贵。贫贱,是人所厌恶的,但不能用不正当的途径去摆脱贫贱。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能获得美名呢?君子就连吃一顿饭

8、的时间也不能违背仁,即使在急迫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仁,在流离困顿之中也要坚持仁。”第四单元1、诗经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中的诗,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诗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诗经的编订:采诗说、献诗说、孔子编订说、乐师编辑孔子正乐说。2、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

9、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谷物名 离离:茂盛的样子 稷:高粱 行迈:远行的意思 靡靡:脚步迟缓的样子 摇摇:心忧不宁的样子 实:果实 噎:喉咙被食物堵塞翻译:那黍子已茎叶繁茂,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恍惚惚忧愁不安。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忧郁难熬;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寻找什么。叩问那茫茫的苍天,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黍子已茎叶繁茂,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忧郁难熬;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寻找什么。叩问那茫茫的苍天,这都是谁造成

10、的呢!那黍子已茎叶繁茂,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忧伤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会说我忧郁难熬;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寻找什么。叩问那茫茫的苍天,这都是谁造成的呢!3、黍离的主旨亡国之辞流浪者的哀音4、黍离的艺术特色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前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引出第三、第四句主人公彷徨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个别词语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变化,说明自己长期流浪而不能安居

11、。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长期“行迈”离乡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痛你,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反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第五单元1、魏晋风度的定义是指魏晋时代,士人们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的独特追求。2、世说新语 P91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门,前四门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正是孔门四科的内容,也是刘义庆尊儒思想的体现。书中记载了很多魏晋名士的遗闻逸事和玄言清谈,是魏晋风流的最好注解,也是名士风度的最佳范本。艺术上,世说新语用笔简约而传神,韵味隽永,“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

12、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三则翻译伤逝原文: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翻译:王仲宣喜欢驴叫,死了后,魏文帝出席他的葬礼,回头跟大家说:“王仲宣喜欢驴叫,大家可以各自学一声驴叫给他送行。”于是出席葬礼的人们都学了驴叫。任诞原文: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翻译:阮步兵母亲去世,裴令公去吊唁她。阮步兵喝多了,披头散发坐在床上,随意伸开腿

13、坐着不哭。裴令公来了,坐在地上哭,吊唁了就走了。有人问裴令公:“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然不哭,您哭什么呢?裴令公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善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准则。”当时的人很赞成这句话,认为对双方都表现得恰当。原文: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翻译:王子猷坐船出都,还停靠在岸边。过去曾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但并不认识他。刚好恒子野从岸上经过

14、,王子猷在船上,听到有认识恒子野的客人说:“是恒子野。”王子猷便派人传话给恒子野,说:“听说你擅长吹笛子,请试着为我吹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是高贵第六单元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1、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王闿运评价他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湘绮楼说诗)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2、诗的意境、三四行概括。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是人的脉搏,犹如一条生命纽带,统观全篇。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花林、飞霜、白云、高楼、镜台、砧石、飞鸿、鱼龙、思妇、游子

15、,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卷,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卷,抒发怨女旷夫离别相思之苦,慨叹岁月流逝、青春难驻,感悟万物长在、造化不息,而借借助清新优美的诗境表达出来。诗中意象充实,境界开阔,写江则海、潮、波、汀、沙、浦、潭,写月则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而又舍去具体描摹,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诗意内涵异常丰富,将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完美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对美好生命的感受体认,对人生短促的惆怅感伤,对宇宙亘古的哲理思索,又把它们全都沉浸融化与透明纯净,又似有似无的春江月色之中,由此融造出明丽、静谧、梦幻般的意境美。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节奏感强烈而优美。第七单元1、柳永对词的贡献:他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广为流传,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由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柳永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在题材取向上柳永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重在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所有这些创新,都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苏轼是文学史上少见的诗、词、文、书法、绘画兼擅的文豪,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