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七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3722252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工作总结汇报七今年以来,X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引领新旧动能转换作用。全年共引进国内院士、海外院士X名,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专家X名,省级领军人才X名,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和省重点区域急需紧缺人才计划各X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X名,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拓宽引才渠道。联合X大学举办“新旧动能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高端人才论坛,签约区块链、癌症诊疗领域等高端人才项目X个。承办核能产业助力新动能“院士济宁行”活动,与X名“两院”院士在清洁低碳能源领域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固态锂电池新能源战略专家行活动,引进X名院士、X名“”专家开展产业化合作。

2、开展“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赴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X余家高校,举办政策推介会和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引进大学生、研究生X余人。二是创新引才机制。召开人才强区战略暨科技创新大会、“双招双引”工作会议,将招才引智任务分解到X个镇街、X个部门,优化整合了全区引才力量。成立“双招双引”指挥部,成立X个招商招才工作专班,选派X人常驻北、上、广、深等城市专职引才,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聘请X名重点企业负责人担任“双招大使”,突出以企引才、以才引才、以项目引才,汇聚了一批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三是优化人才环境。设立X万人才专项资金,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

3、寓,配备“跑腿办事”服务专员,贴心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引进X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联合美国通用、福特公司资深专家组成高端研发团队,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创造了洽谈X天正式签约、第X天公司注册落地,X天成立产业研究院,X个月实现试生产的“X速度”。四是做强聚才平台。打造“任创汇”创新创业联盟,布局“重点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创新矩阵,首批设立X家分站,举办项目路演、创业培训、银企对接等活动X场。深化“院地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X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推进淮海化工研究院、烟大核能研究中心等高端人才科技项目顺利落地,新增省级研发平台X家、市级研发平台X家。加

4、快“人才飞地”建设,在X、上海、深圳等地,成立域外孵化器和研发中心X家,实现了“项目研发在外地、产业转化在X”的协同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责任落实压力传导不到位。抓统筹力度不够,督导调度镇街、部门“双招双引”有“偏沉”现象,“重招商、轻招才”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区委书记,对人才工作直接督导调度少,对负责平台建设的单位“一把手”压担子不够,致使今年省、市级新增人才平台的数量没有达到年初工作目标。二是思想解放工作创新不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作上思想不够解放,引才理念落后,目前仍然是靠“老乡”、“熟人”、各种社会关系联络人才、引进人才,既不专业、又不高效。与

5、先进地区相比,人才工作市场化滞后,很少利用人力资源公司、高端猎头公司等专业机构引才。在当前各地“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日益突出。三是人才结构不优层次不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占到X%,本科学历人才仅占X%,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X%,高级工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仅占X%,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影响了动能转换、产业升级。X年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压实人才工作责任。抓好人才集聚“一把手工程”,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加大人才工作考核力度,落实好年度人才工作责任清单,提升招才引智在“双招双引”工作中的权重。扣紧“

6、招商链”、“人才链”、“产业链”,围绕产业和项目“靶向引才”,真正做到招商招才一起抓,项目人才一起引;健全督导推进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定期调度,压实镇街、部门工作职责,确保顺利完成任务目标。二是进一步增强平台承载能力。实施研发平台提升工程,加大对企业研发中心的支持和奖补,与浪潮集团合作建设浪潮济宁区域云服务中心,与网易合作建设网易联合创新中心,与赛迪合作建设山东省运河软件园,打造一批高端企业创新平台。推进“任创汇”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实体化运作,高效整合区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打造集约型、一站式人才创业创新生态圈。建设X海外“人才飞地”,与德国、韩国、日本等地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合作,以教授挂职、项目合作、科研转化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借力“外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三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四新”主导产业需求,集聚一批“”、“万人计划”专家;开展院士X行、“任才”回乡、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加强与国内知名猎头公司合作,全年争取引进X名以X层次人才,落地一批含金量足、驱动力强的新项目。瞄准产业人才缺口,精准绘制“人才需求地图”,赴知名高校开展X次招才引智活动,为企业引进X名以上本科及研究生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