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2243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的教育体制弊端 一是等级化:大学在行政地位上分级别,有所谓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副厅级大学等等,特别是近几年大学升级升格成为一股风气,一些国家重点大学带头在行政级别上升级,原来的正厅级大学有几十所已经成为副部级,以至有人说高等教育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甚至还在向旧的体制回潮。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自身要提高地位,大学要生存发展,就得跟着进行升级。特别对地方大学,这种升级在中国的国情下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这么做真是有苦难言,无可奈何。因为这不是大学自身想这样做的,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带头在这样做。二是行政化:大学是什么?这是个贯穿大学始终的命题,是自大学产生

2、以来就一直存在斗争的问题,从中世纪西方大学与教皇的斗争到今天大学教授与行政人员进行利益的较量,还有,有的大学拒绝聘请卸任的总统为荣誉博士,有的大学则以聘请政要兼职为荣等等,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所以,我们大学中的人必须要搞清楚这个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大学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不能办、办不好。那么,大学究竟是什么?与此相反的问题是,大学究竟不是什么?从根源上说,大学是传授宇宙间普遍知识的地方。普遍知识即真理,即大学是研究真理、传授真理的地方。要研究真理、传授真理,坚持真理,就不能被世俗、市场、行政、官僚、金钱牵着鼻子走,也就是必须讲究学术自由、价值中立,而不是去追求权力、金钱,否则,大学就成

3、了衙门、学店、自由市场、职业训练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大学是由国家举办的,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文化组织机构。国家依法对大学进行管理。但在现实中,由于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往往强化对大学的管理,忽视大学的独立性、自主性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似乎成了政府的附庸,政府总想通过人事任免、招生计划、金费划拨、专业设置、评估验收等途径来控制大学,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学不断下指示发号令,大学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所以,中国的大学书记校长都感觉特别累,这不是因为大学内部事务太多而累,而是非大学的事务太多:参加不完的会议,学习不完的文件,应付不完的评估,接待不完的考察,协调不完的

4、关系。“跑部(步)钱(前)进”,就是对这一问题形象的说法。而在大学内部,由于受行政力量制肘太大,缺乏独立性,自主权不大,大学似乎就是政府这架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跟着政府转。这必然导致大学行政色彩太浓,在管理上也套用一般行政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上下一般粗,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三是官僚化:相对于西方大学而言,中国大学的内部组织结构是仿照行政管理组织而构建的,围绕行政权力建立起来的,具有突出的科层化特征。大学的科层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早期大学的互助、自保状态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大学本身也由于功能的多元化、结构的复杂化、与社会联系的紧密化,传统的学术管理已经难以支撑大

5、学的正常运行,行政管理及其科层制则较好地应对大学的这些变化。但是,科层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人治与法治、学术化与科层化并存带来管理上的两难困境。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展,行政权力越来越被强化,学术权力受到挤压。中国大学管理部门过去有这么几句话: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前面说的是“官”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后面说的是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上官僚主义严重。大学的等级化、行政化必然带来官僚化。有两种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将教师职称与行政级别相比附,如教授相当于正处级,有的地方政府明文规定,院士可享受副省级待遇。这意味着什么呢?院士享受副省

6、级待遇就可以有地位,有车子坐,有秘书伺候,有陪同,有宴请,很风光,很派头。教授没有这些待遇啊。一是教师做出成就后往往被提拔到大学各级领导岗位。这两种现象都在强化这样的价值取向:“官位”比职称值钱。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加上大学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使大学管理机关权力过重,管理人员有官僚化倾向。有些教师感到自身没有地位,要么羡慕管理人员,要么与管理人员发生矛盾,有的更严重,甚至会带来整个学校价值取向的扭曲。比如,有的教师拿到博士学位或提了教授副教授,或在教学科研上做出了一定的成就,就想方设法调离本单位,学校为了稳定人才,往往给他们以行政上的职务。这样一来,必然还滋长这样一种不好的风

7、气,好像学校对人才是否重视的标准就是看让不让他当领导。有的便人以调动为名,向学校伸手要权。这些人原来只是“丑小鸭,有了点名气后,似乎就成了“美丽的孔雀”,不仅要“开屏”,还想“东南飞”,甚至“到处飞”。这也叫“炒作”,把自己当做自由市场上的商品出售,明码标价,甚至待价而贾。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见利忘义。炒几次,就能赚几十万上百万。学术对于这些人只是追求个人功名利禄、权力地位的台阶。他们把自己事业的成功完全归之于个人的奋斗,什么学校的培养、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关怀等等,都等于零。将行政职务当做筹码,且不说这样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他在行政过程中必然要摆官架子,把管理工作当做捞取好处,

8、垄断优质资源、稀缺资源的途径。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是影响规章制度质量提高的“瓶颈”。规章制度内容不规范规章制度的执行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没能及时跟上,造成许多高校规章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制度不配套。对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办法,使得这些规定无法真正落实;只有管制性的制度,没有救济性的制度;只有正面的规定,没有责任追究条款。二是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过去,我们在“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下,制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忽视

9、“正当程序”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申诉权的缺失。三是应急性制度多,前瞻性制度少。科学的制度建设和高质量的制度要有前瞻性、创新性,制度本身要有“造血”的功能。而目前高校的规章制度,应急性的内容多,内容具有前瞻性和“造血功能”的少。四是主体混乱,政出多门。各部门自行其是,往往就同一事项作出了不同的规定,重复或交叉制定规章制度。如某高校的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对学位授予工作作出了详细规定,但在该校的学籍管理规定中又作了规定,且内容不完全一致。五是内容冲突。在一些高校的规章制度中,或多或少存在规章制度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一种情况是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另一种情况是同一职能部门先后

10、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1.遵循规章制度建设的一般原则 (1)合法性原则。高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执行合法 3 个方面。内容合法是指高校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程序合法是指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执行合法是指高校依据规章制度处分师生员工的违规行为时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要由执行主体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高校虽然享有处分权,但并不是其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行使处分权,高校要明确能够行使处分权的部门,要把握执行的度,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

11、向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法治理念。高校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中也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只有学校和师生员工之间的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员工才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都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志,同时公平正义又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指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平等、民主、人权,强调各项规章制度要以人的发展和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反对用外在价值尺度来衡量和评估人类活动的价值意义。高校规章制度的价值就是要建立在对教育活动中每一个体“人”的地位的承认及对其人格、权益的充分尊重基础上

12、。高校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增强规章制度的规范性,是规章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端在哪里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

13、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之病。但即便中国的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白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强制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标语

14、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而设的一个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到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加者与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张磊公开告自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

15、据说是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公众质问为什么不给中国的母校捐款一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是捐到国内一定体现不出价值。” ”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

16、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年至2D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