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13721955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总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声现象科目:物理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2课时提供者:罗新禹单位:耿马县允捧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超声 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中考考察学生这部分内容要求不高, 属于 知道”层次。透了比较和类比的科学研究方法。二、教学目标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 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

2、点的考查形式。5、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6、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7、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 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小学就学了一些有关的声知识,而且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讲授新过程中学生学生对声现象基本掌握,但对有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复习时要抓住学生的薄弱点,准确把握考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3、之一。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 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过程学设生计教师活动活意动图1、( 1)如图K1 1所示。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补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4、。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尸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般来说,尸音在中传播得最快,在中传播得最慢。2、( 1 )实验装置:如图 K1 2 所示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幅度大致相冋,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看书振动越,音调越。看书,回忆所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学知识越高,音调。(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来表示,单位是。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氾围疋,小于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3、( 1)实验现象:用大小不冋的力敲击音叉,4、使音叉发出不冋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5、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得出结论:响度与

5、发声体的振动有关,越大,响度越。(2)补充说明: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显示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另外响度还跟有关。考点2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特征含义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俗称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俗称音量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声音的,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与材料、结构、振动方式有关4 .认识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波形情况相同时间内 数多,频率大波形陡而高 响度大波形中夹杂 率的成分不同5. 噪声的来源(1)交通

6、运输噪声: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机械运转声等;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施工噪声:如盖楼、打桩的声音等;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6 .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长期生活在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7 .噪声减弱的途径在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管上加的消声器;在 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 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8.回声的利用声音在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 ;声呐是回声定位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7、。9 .噪声的利用利用噪声可以除尘、除草、克敌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10、超声波:通常把高于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B超和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超声波还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11、次声波:低于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如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另外地震、海啸、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携带的能量具有很大的破 坏力。练习:1 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听不別u空尺子振动越罩中的闹铃声快音调越高AB才ZD右打纸筒.火焰熄灭D图 K1 一 42 . 2010 长沙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K1 5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

8、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 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 .在月球上吹哨也能听到该哨声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 声的响度D .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音 调会更高思考将 答案写 出3 .如图K1 6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 .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 .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4. 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A .振幅B.响度C.音色

9、D .音调5. 2011 广州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K1 7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 2011 株洲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A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B .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D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6. 2011 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城市禁止机动 车鸣喇叭;马路两旁植树;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A .B .C .D.7 .图K1 8中,主要描述声

10、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探测海深 燄瓶底火焰揺动冋声定位ABC图 K1-8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三、小结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三种特性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共同回 答给学生 一个思 考的空 间,对 学生学 习活动 做个反5、声音的利用四、板书设计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a传播方式;b:传播介质:c :传播速度2乐音和噪声(1) 乐音:音调;响度;音色(2) 噪声:a声噪声物理、b环保特征;c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3超声(1) 波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2)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五.教学反思1、通过教学,我发现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一样的历程,这必须由老师逐步引导,这种引导应有梯度,注意问题的层次 要落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的学习才能顺利和自然。2、这节课没有分层次教学,讲的过快,学生练习不够3、许多知识学生已经忘记4、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