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21849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项目手册(修订版)精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套医院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手册二一八年一月编码检测项目标本要求检测时间报告时间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备注250101015血常规(三分群)/红细胞计数(RBC) EDTA抗凝2ml随时30分钟仪器法增加:生理性:1、年龄与性别的差异2、精神因素:感情重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高。3、剧烈休力运动和劳动4、气压降低5、妊娠中、后期。病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减少: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原因的出血,见于消化性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2、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见于输血不合溶血反应等。3、

2、造血原料的不足:如慢性失血者对铁的重新利用率减速少,铁供应或吸收不足。造血原料的不足引起的贫血也见于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硫唑嘌呤、酒精、铅中毒、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甲亢、慢性肾功能不全等。4、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磺胺药物、保泰松、有机砷、马利兰等,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物理因素如X线的长期照射均可抑制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有全血细胞的减少。医学决定水平:1、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的冶疗措施。2、低于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3、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EDTA抗凝管为紫色/血红蛋白浓度(HGB)1、年龄 随年龄增长Hb可以增高或降

3、低,这种生理变化和红细胞相似。2、时间上午7时出现高峰,随后下降,机制尚未阐明。3、临床应用 血红蛋白在诊断贫血上优于红细胞计数。需要注意的是(1)在某些病理性况下,Hb和RBC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RBC总容量的多少。大量失血时,在补液体之前,循环血液最重要的变化是血容量的缩小,但此时血浓度很少变化,以致从血红蛋白浓度等数值来看,很难反映出贫血的存在。当休内发生水潴留时,血浆容量增大,此时即时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血液浓度已相对降低,因此从表面看来,存在贫轿;相反,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血液浓度偏高,红细胞容量即使减少、但根据血红蛋白浓度等测定值,贫血仍可有明显。(2)发生大细胸贫血或

4、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Hb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HB虽低于正常而红红细胞计数可正常。/血细胞比容(HCT)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大细胞性贫血时增大,小细胞性贫血时减小。体积减小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体积增大常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及巨红细胞性贫/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

5、红蛋白浓度(MCHC)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末梢血20ul 或 EDTA抗凝2ml随时30分钟仪器法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大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的这一指标会有动态变化。/血小板计数(PLT)1、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数随时间和生理状态变化:如一天之内可增减6%-10%,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较冬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即减低;运动、饱餐后增

6、高,体息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血高10%。2、病理性(1)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常见原因。当血小板在20*109/L-50*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症状;当低于20*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低于5*109/L时,常严重出血。常见疾病有: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增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2)血小增多(血小板超过400*109/L):);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约中住院患者的1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

7、,急性化脓性感染(约中住院患者的31%);近期外科手术、尤其是脾切手术后(约中住院患者的19%)。其他疾病:心脏疾病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烧伤、肾功能衰竭、先兆子痫、低温。值的注意的是:在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增高标本中,约有50%来自恶性疾病患者。1、鉴别血小板减低的病因:MPV增高,见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导致的血小板减低;MPV减低见于骨髓病变引起的血小板减低。2、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性况: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受到抑制,MPV正常;败血症时,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MPV减低;白血病缓解时,MPV增高,为骨髓恢复的标志;如MPV持续减低,为骨髓造血衰竭的征兆MPV越小,骨髓受抑制越严重;骨髓恢复首

8、先MPV上升,然后血小板数上升。3、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如有出血倾项者MPV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后期伴浮肿和蛋白尿者,以及急性失血(外伤)或大手术后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mard Soulier综合征)时MPV增大。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再障、湿疹和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综合征(Wiskolt-Aldrich综合征)、骨髓移植恢复期、先兆子痫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MPV减少。/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巨幼红细胞贫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都可引起PDW增大。/血小板压积(PCT)一般感染、

9、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发或继发)。血管收缩也会引起PCT升高,那是因为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当血管受损收缩时,血小板自身表面的的糖蛋白与内皮下的确胶原物质粘附,及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聚集,使血小板堆集,自然压积也会升高。/白细胞计数(WBC)生理性增多: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等。病理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白病,其它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减少见于:某些感染如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

10、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其它如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末梢血20ul 或 EDTA抗凝2ml随时30分钟仪器法增高见于: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白病,各种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减少见于:某些传染病如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其它如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单核细胞百分数(MON%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性白

11、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细胞百分数(LYM%)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嗜酸粒细胞百分数(EOS%)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某些血液病如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

1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待开/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待开250102035尿液检查/尿色新鲜晨尿或随机尿10ml随时20分钟试纸法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淡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

13、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异常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

14、、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尿糖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尿胆原新鲜晨尿或随机尿10ml随时20分钟试纸法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胆红素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

15、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亚硝酸盐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尿酮体阳性鉴于糖尿病酮体酸中毒及饥饿性酮症。 /隐血阳性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细胞镜检法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