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217893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共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学号: 姓名: 专业: 层次: 分校: 教学点: 目 录一、论文提纲3二、内容摘要4三、关键词4四、论文正文516五、参考文献17论文提纲序论:加强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道德建设的实践证明,抓好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促进全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建设的蓬勃发展,对于开创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要建立比

2、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彻底治理腐败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等等。这些新任务和新问题的实现和解决,都有赖于一支高道德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因此,加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结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公务员的素质和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以德治国的实施,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整个道

3、德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关乎国家兴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提高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摘要: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意指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协调与融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作为公共管理核心主体的政府,必须切实担负起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要完成好这一历史任务,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迫切

4、需要建设一支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公务员队伍。无疑,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探索新时期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公务员职业道德行政管理当前公务员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上升、进步的,公务员主体意识的增强、富民思想的确立、道德观念的更新、道德价值感的强化,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务员队伍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部道德失衡问题。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实我们党所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从本质意义上说,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再次是加强自律。道德教育为的是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心中的道德

5、法则去遵守,把“他律”转向“自律”。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就其本性而言,道德更是一种内在自律性力量。因此,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还需要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进行自我磨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在当今社会如果只靠外在教育和内在“自律”还不足以防止违背道德的行为发生。在现实中,道德自律的效果总要依赖于个人的觉悟和素质,如果个人的觉悟和素质不高,道德自律的作用就会很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他律的建设。 一、提高素质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一个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形成机关职业道德的

6、良好风貌,必须以公务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条件。否则,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仅是公务员个人的问题,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主要素质有:首先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人民忠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搞好各项工作。其次是要有主人翁责任感的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就会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干劲,就会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这种敬业精神,是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第三,要有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通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来实现。如果一个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

7、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不能实现其理想和愿望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别人来机关办事、咨询,一问三不知,那怎么能把工作干好,怎么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二、建立制度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和服务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过去机关存在着一些弊端,职业道德建设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从而使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机关职业道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机

8、关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各系统、各单位情况不一样,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为了搞好管理,规范职业道德,就必须建立适合本单位,甚至各岗位特点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以制度保证工作效率等等。同时,因人要服从制度,而不是制度服从人,因此,制度也维护着公务员之间的公平、公正。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使公务员把这种道德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和行为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现在的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构成,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是原党政干部经过渡培训而转过来的。虽然这些人的政治素质比较过硬,但由于我国的法治是在民主法制传统少,专制思想浓厚

9、,且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不重视法制建设,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起步的,因此这些人的工作经验中,就形成了政治的行政的方式占绝对优势,而少有依法办事习惯的状态。并且现在的有些公务员在思想上没有或者说少有关于自己也是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认识。关于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大多数公务员是在公务员过渡培训中了解到,自己的身份随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由“干部”明确为公务员了。但由于公务员的初任、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公务员工作任务重,而思想认识的转变是长期的过程,因此不少公务员在主观认识上,对公务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并不明确。 中国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的职业操守都存在问题,有些公务员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

10、而不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工作。我们不否认绝大多数公务员能够在行使国家权力时贯彻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一些公务员思想观念中实际存在的,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当作“管老百姓”、“把持权力”的错误观念。因而一些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没有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却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甚至越权,失职,贪赃枉法,侵害被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还不以为然。当然更谈不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严格依法行政,本文认为,公务员必须通过学习转变在行政观念上的落后认识,进而弄清现代行政的职能,树立法律服务意识。 完善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再教育制度,使公务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11、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总要兑现当时协议上的承诺,这就意味着我国与世界在各个方面的联系都将更加密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因此,行政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公务员所从事的机关工作怎样才能在加入WTO后为国内外经营者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一直作为现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机关各个部门通过完善再教育制度,以超前意识为公务员灌输新的条件下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为加入WTO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 完善公务员述职、述廉制度,增强公务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目前,在我国的少数公务员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贪污腐败问题,一些贪污款额、犯罪人员

12、职务级别“创纪录”的案件不时见于各种媒体,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重视廉政建设,近来又出台了两个条例,另外还为建立了廉政档案,加大了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公务员述职、述廉制度也应逐步完善,这一制度从表面上看来力度不大,但是要是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每次述职、述廉的过程中,公务员面对台下的一双双眼睛,想着一件又一件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不知不觉中就会增强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使廉政建设由强制转变为自觉,从一贯采取的“要我廉政”转变为“我要廉政”,这样就可以重新树立起党和国家的光辉形象。 三、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

13、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不同,使得国家行政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被赋予特殊的、内在的价值取向,就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谋求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公务员是承担公职、实现公共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内涵。因而,公务员的职务履行便具有了社会性的内涵。这种社会性的内涵使得公务职务的有效进行必须获得社会性的认同和支持,即获得相对于公务员而言,不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普通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而要获得这种认同和支持,就要具备服务大众的胸怀和守义诚信的品质。新公共行政派非常推崇罗尔斯的社会公平思想,认为社会公平思想发展了公共利益的概念。首先,以公平为基础的行政价值观强调行政的公共性质,反对权力私化、以权谋私和部门

14、利益化。公共权力、政府部门都是公共资源,政府工作人员在谋取公共利益中,只能获得符合法律精神的自身利益,不得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窃取公共资源。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以权力为个人谋私没有多少公开的市场,但以权力为部门谋取利益却大有市场。实际上,这里的部门已经成为小团体。部门利益化实际就是利用公共权力为小团体谋取利益,从而也为个人谋取利益。它“要求行政出于无私动机和正当考虑,不相当因素和非正常的影响禁止进入行政过程,排除私念和特殊利益考虑,通过制度化的利益安排,推动公正行政以维护政府的公正形象”。最后,以公平为基础的行政价值观要求公开行政和民主行政。暗箱操作易于产生腐败。公开行政有利于维护行政的

15、公共性。鉴于此,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的社会服务承诺成为必然忠于国家,拥护政府无一例外地成为国家公务员的义务和天职。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公务员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 是人民的公朴,他们所掌握的权力,从根本上说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加强国家职业道德建设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抑制行政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 四、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政府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责任。对宪法和法律负责,对人大和公民负责。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强调权责并重。现代社会,国家权力的行使愈发遵守特定的程序,依法行政要求的提出和加强便是这一趋势不断强化的例证。现实中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这些要求在精神实质上是与尊礼精神相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