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21758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胜刚版国际金融第三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其分类,关于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传统争论,货币局制度的特点及其风险与收益,联系汇率制的运行机制,货币替代以及美元化的概念,外汇管制的概念、方式以及成本和收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状况。引导同学运用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的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以正确看待目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选择和外汇管制问题。,学习要点,第一节 汇率制度 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第三节 外汇管制 第四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第一节 汇率制度,一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2、System):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确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或安排。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汇率的确定。 汇率的调整。,二汇率制度的分类 (一)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

3、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又叫清洁浮动(Clean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又叫肮脏浮动(Dirty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自己实现国内外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199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划分为8大类: 1.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2

4、.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Other 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 4.水平区间钉住(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5.爬行钉住(Crawling Pegs)。 6.爬行区间钉住(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s)。 7.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determined Path for the

5、 Exchange Rate)。 8.单独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表3-1 IMF成员国的汇率安排,续表3-1,三、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 (一)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 1、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2、固定汇率制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 3、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4、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非理性”的投机活动(Irrational speculation) “过度厌恶风险”(Excessive riskaverse) “羊群效应”(Bandwagon effect)。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首先

6、,投机者无法选择正确的汇率模型,有时候他们使用有严重缺陷的汇率模型。 其次,“比索问题”(Peso Problem)。 最后,“理性泡沫”(Rational bubble)。,(二)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 1. 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 2. 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 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 4. 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 5. 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专栏:宏观经济的三难选择(The macroeconomic trilemma)。 所谓“宏观经济的三难选择”或者“不可能三角”是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制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7、,当局只能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固定汇率制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资本自由流动 图3.2 宏观经济的三难选择,四、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最优货币区(Optimum Currency Areas, OCA)理论 所谓最优货币区是指对于某一个区域来说,如果使用共同单一货币和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那么这个区域就是一个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1.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性程度标准。 2.经济开放程度标准。 3.产品多样化程度标准。 4.金融一体化程度标准。,赫勒(Robert Heller)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由经济方面的因素决定。这些因素是: (1)

8、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4)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一、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Board currency system)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其主要特征包括: 1100的货币发行保证。 2货币完全可兑换。 3汇率稳定。,二、香港的联系

9、汇率制 (一)联系汇率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典型的货币局制度。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币现钞时,必须向香港外汇基金(The Exchange Fund)按1HK7.8的固定比率上缴等额美元,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回笼港币现钞时,可按1HK7.8的固定比率向外汇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收回等额美元;外汇基金鼓励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港币现钞的交易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这样,港币现钞对美元的汇率就固定在1HK7.8的水平上。,香港联系汇率制拥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2、套利机制。,(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存在的问题 1.联系汇率制限制了港元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 2.为维持联系汇率制

10、的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3.港人信心危机是对联系汇率制最为严峻的考验。,三、货币替代和美元化 (一)货币替代 所谓“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方面全面或部分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二)美元化 按照IMF的观点,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

11、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1、美元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美元化的风险和收益,第三节 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概述 外汇管制(Exchange control/Exchange restriction),又叫做外汇管理(Exchange management),是指一国外汇管理当局对外汇的收、支、存、兑等方面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一)外汇管制的历史演进 一次大战前:基本上不存在外汇管制。 一战爆发后:外汇管制产生。 一次大战结束后:相继放松或放弃了外汇管制。 19291933年:许多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又开始了

12、外汇管制。 二战前夕和战争期间:外汇管制作为主要的经济调节措施。 二战结束后:继续实行外汇管制。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外汇管制也随之放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松。,(二)世界各国外汇管制的概况 1. 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2. 实行部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3. 名义上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三)外汇管制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一是当一国发生战争或突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或其他政治经济动荡时,一般都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来筹措资金或阻止政治经济动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当一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或处于困难时期,外汇资金严重短缺时,通常也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以集中有限的外汇

13、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目的: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保障经济的顺利发展。,二、外汇管制的方式 1.数量管制 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包括外汇结汇控制和外汇配给控制。 2.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可采取直接管制或间接管制的方式。,1)间接管制:间接管制是指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来稳定汇率水平。 2)直接管制:直接管制主要是规定各项外汇收支按何种汇率进行交易,通常采取实行本币定值过高(Currency Overvaluation)和复汇率制(Multiple Exchange Rate System)的方式。,通常在以下情况下采取本币定值过高的管制措

14、施: a鼓励先进机械设备进口,促进经济发展; b维持本国的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 c减轻政府的外债负担。,复汇率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 原则: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 复汇率制采取公开和隐蔽的形式。 隐蔽的复汇率制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对出口商品按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由此导致不同的实际汇率 采用影子汇率。 实行外汇转移证或外汇留成制度。,三、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外汇管制的收益 1. 保护本国产业。 2. 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 3. 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 4. 便于国

15、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 5. 有利于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意图。,(二)外汇管制的成本 1. 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2. 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3. 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资金。 4. 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5. 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 6. 增加国际贸易摩擦。,7. 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寻租行为。 3.1 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8. 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福利损失 (Dead Weight Loss),第四节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一)第一阶段:全面改革时期(1978年-1993年) 1设立专门的外汇管

16、理机构,颁布外汇管理法规。 2实行外汇上缴和留成制度。 3.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4.改革外汇金融体系,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5.建立对资本输出入的管理制度。 6.发行外汇兑换券,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二)第二阶段:深化改革时期(1994年-2005年) 1.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2.逐步放松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3.建立和规范外汇市场。 4.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 5.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6.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二、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新发展(2005年 ) (一)完全放开经常项目的外汇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 (二)进一步放松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规范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管理,对外汇资金流入流出实施均衡管理。 (三)完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 (四)加快发展外汇市场。 (五)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建立国际收支应急保障制度。,三、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