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

上传人:tu****1 文档编号:13721121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9.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an地震综合解释介绍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解释技术与应用,介绍内容,地震解释的基础 地震解释 物探新技术简介 实例分析,物探方法 ( 全称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 是石油勘探的三种方法之一。 理论基础:地质学、物理学, 研究手段:数学、电子学、计算机学、物理仪器 现代应用于石油勘探的主要物探方法有 : 重力勘探(密度)、磁法勘探(磁性)、电法勘探(电性); 地震勘探 ( 弹性差别 );,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以测出障碍物到观测点的距离。 例如:己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从呼喊开始到听见回声的时间 t=4秒, 那么障碍物离开我们的距离 S 就可以用如下公式: S=1/2 v*t

2、 = (340 4)=680(m),地震解释的基础,概念: 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激发地震波 ,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 , 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 ,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波的种类: 在地震勘探中,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得出不同的地震波。 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 直达波 ( 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没有遇到分界面直接到达接收点的波) 反射波 透射波(透过波、折射波) 等,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解释的基础,时间剖面显示:由图头和记录两部分组成。 图头部分:位于剖面图

3、的起始部位,用以说明剖面的工区、测线号、起止桩号、剖面性质、野外施工参数和处理方法与流程。 记录部分:是时间剖面的主要部分。横坐标代表共中心点叠加道的位置,一般用CDP点号和相应的测线椿号表示。纵坐标垂直向下,代表反射时间(s)。,图头,记录,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勘探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资料解释的正确性。 遵循地震资料解释的一般性原则: 1、正确地理解地震反射波的分辨率及其与地层厚度的关系 2、识别各种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严格区分地震响应的假象 3、必须了解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地质剖面的内在联系,地震解释的基础,波形剖面 : 用振动图形表示地震记录的波形 比较全面反映地震波的

4、动力学特征细节 ( 如振幅、频率和波形等 ),反映界面的直观性较差。,地震剖面显示方式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 波形显示、变面积显示、变密度显示,(2) 变面积剖面:用梯形面积的大小和边缘的陡缓表示地震波能量的强弱。 这种显示能够反映界面的形态,直观性强,外形与地质剖面接近 。,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解释的基础,(3) 波形+变面积剖面:是一种最常用的剖面显示形式。 变面积剖面将地震波的波峰部分填黑,突出反射层次;在波谷部分留出空白,便于波形分析和对比。,(4) 变密度剖面:用密度值大小表示地震波能量的强弱。 振幅强则光线密度大、色调深;振幅弱则光线密度稀、色调变灰。变密度显示不如变面积显示的剖面

5、反射层次清晰。,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解释的基础,(5) 波形+变密度剖面:常用于反演剖面的显示 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岩性。,分辨率定义及分辨率极限 分辨力与分辨率定义分辨力是指分离两个十分靠近物体的能力,一般用距离来表示,大于某个特定距离,可以辨认出是两个物体,小于该距离就不再能辨认出是两个物体。分辨力的倒数称为分辨率。一般不对二者加以区分。,地震解释的基础,地层,纵向分辨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层的最小厚度。,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子波的长度: =v*T 例:v2=1800米/秒 优势频率f=50Hz =v*T =v/f =1800/50 =36米,横向分辨率(水平方向分辨率)沿水平方向可以区分出

6、两个地质体之间的最小距离,或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宽度。,地震解释的基础,例: v=1800米/秒,f=50Hz,h=1500米 OC=,v*h,2*f,=164米,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 在地震剖面中,蕴藏有大量的地质信息。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质现象的响应之外,还包含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噪声。它们不具有任何地质意义。 在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 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 反射波形态与地下构造; 有紧密的联系 , 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反射界面是波阻抗差异界面。 地质上可构成物性差异的界面有: 地层面、不整合面、剥蚀面、断层面、

7、侵入体接触面、以及任何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均可构成地震反射面。 此种情况下,反射面与地质分界面是一致的。,地震解释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 , 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有差异的 , 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 1、相邻地层由于颜色和颗粒大小变化具有层面,但没有形成明显波阻抗差界面,不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 2、同一岩性的地层,既无层面也无岩性界面,但由于岩层中所含流体成分的不同 ( 例如水层与油层的分界面、水层与气层的分界面、油层与气层的分界面 ), 而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界面,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该地震反射面不一定代表地质界面。,地震解释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 , 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有差

8、异的 , 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 3、在薄互层地区,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并不是由单一界面产生的单波,而是几十米间隔内许多反射波叠加的结果。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界面不能严格的与某一确定的地质界面相对应。而是一组薄互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地震解释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 , 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有差异的 , 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 4、在有些地区,地质界面的物性差异较大,构造形态明显,但由于界面过短或界面过于粗糙 , 在地震剖面上也并无明显的反射界面。例如古地形风化剥蚀面、珊瑚礁、断层破碎带等地质界面,只能得到一些零星的杂乱反射。,地震反射界面与地层界面并不具有一一对

9、应的关系!,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反射标准层要具备的条件:,什么是地震反射标准层: 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1)反射标志层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在选择地震反射标准层时,一般把时间地层分界面或构造地层分界面,如主要沉积间断面、不整合界面或基底面作为标准层,以便全盆地和工区范围内构造和地层的统一解释。,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反射标准层要具备的条件:,(2)反射标准层必须是分布范围广、标志突出、容易辨认、分布稳定、地层层位较明确的反射层。一般要选择连续性好、波形稳定、能够长距离追踪的反射波作为反射标准层,以保证作图的准确性。,地震解释的基础,地震反射标准层要具备的条件:,

10、(3) 反射标准层具有明显的地震特征。反射波的特征包括波形特征和波组特征。所谓波形特征就是指反射波的相位、视频率、振幅及其相互关系 ;波组特征是指标准反射波与相邻反射波之间的关系。,地震解释的基础,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 确定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一般包括两方面 : 1、 是依据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基本条件在剖面上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选择良好的反射层 ; 2、 是结合各项地质、钻、测井资料给已选的反射波同相轴确定准确的地质层位。,介绍内容,地震解释的基础 地震解释 物探新技术简介 实例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的核心: 通过地震勘探提供的时间剖面和其他物探 ( 重力、磁法 ) 资 料 , 以及钻井地质资料 ,

11、结合盆地地质学的基本规律 , 包括区域的、局部的各种地质模 型 , 解决盆地内有关地质、油气方面的问题。 地震解释分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 地震解释的过程一般可分为 : 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和 综合解释四个主要阶段。,地震解释,勘探对象,资料要求,构造解释,复杂断块、潜山 高陡构造 逆掩推覆体 低幅度构造,断裂大小形态幅度,地质需求,高信噪比 高成像精度,地震解释,勘探对象,地质需求,岩性解释,地层,岩性,砂岩 砂砾岩 白云岩 火成岩,储层厚度 储层横向变化,接触关系 尖灭点位置,资料要求,高信噪比 高分辨率,地震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组合断层,地震剖面品质分析,钻、测井数据,地层

12、、岩性、油气资料,(合成记录)确定地质层位,层位解释,作T0 图,储层预测,时深转换,构造图,含油气远景评价、目标优选、提供钻井井位,目标研究,沉积构造 发育史研究,地震常规解释流程图,储层厚度图,油藏分布图,资料准备,剖面解释,空间解释,综合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1、合成记录,2、联井剖面建立,地震解释基本步骤,取一定间距主测线解释,连络测线闭合,建立工区构造格架 加密测线,精细分析复杂断裂组合关系,3、断层及层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Inline369地震剖面,3、断层及层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多线显示剖面,3、断层及层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Tg1Tg3断层迭合图,3、断层及层

13、位解释,地震解释基本步骤,断层对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断层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任务,也是最难以掌握的工作。,与地震解释有关的速度有: 平均速度、叠加速度、层速度,速度平面图,4、求取速度场,地震解释基本步骤,速度参数很重要,但不可能准确测定它的数值。 1、地质介质的不均匀性; 2、速度是矢量,在同一岩层不同部位、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T0平面图,速度平面图,构造图,X,5、时深转换,地震解释基本步骤,速度平面图,T0平面图,构造图上: 井位位置、油气 测线位置、编号 断层的倾向 构造圈闭的位置和范围,6、落实圈闭,层 g1构造圈闭图,G1

14、ab井过井地震剖面,G1a井过井地震剖面,T1,T1,T1,T1,T1,南,北,西,东,地震解释基本步骤,地震岩性解释,河道砂,前积砂体,地震岩性解释,泥丘,地震岩性解释,浊积扇,砂岩浊流沉积,浊积扇,地震岩性解释,砂岩平剖面图,砂层小层连片厚度图,青一段过岩性圈闭及工1、花11、花9反演剖面和孔隙度剖面,地震岩性解释,地震解释中的假象,表层介质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印象很大,地震解释中的假象,刺穿盐体引起的速度异常上拱形成背斜构造,深部盐体引起的速度异常下拉形成向斜构造,地震解释中的假象,泥岩底辟低速异常引起围岩地层向下弯曲,地震解释中的假象,高速逆掩片体引起下覆地层上拱形成背斜构造,介绍

15、内容,地震解释的基础 地震解释 物探新技术简介 实例分析,1、高分辨三维地震 2、真三维解释技术 3、地层倾角检测技术 4、相干技术CohTEEC算法 5、地震相分析技术 6、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7、反演特征曲线重构技术 8、迭前地震属性提取技术 9、三维可视化 10、虚拟现实 ,介 绍 内 容,大庆油田高分辨率取得的效果:在现场处理剖面上,T1层扫描频率65-70Hz,T2层55-60Hz,较老剖面提高一倍以上。,高分辨三维地震,分辨率大幅度提高,奠定精细解释的基础,乾西北高分辨率三维,2D:主频50Hz,青一段构造图,3D:主频65Hz,高分辨三维地震,In1099(老),In1099(新),冀东三维二次采集,高分辨三维地震,高3104-1,高102-1,高7区块,高65区块,高尚堡地区 新老构造认识对比,背斜构造高点偏移,断裂特征发生变化;,S332构造图,高分辨三维地震, 取一定间距主测线解释,连络测线闭合,建立工区构造格架。 加密测线,精细分析复杂断裂组合关系。 构造成图,精确度降低。,真三维解释,真三维自动追踪解释层位 人工干预控制质量 落实低幅度圈闭,在剖面上布种子点,在平面上自动追踪,解释精度一步到位,真三维解释,裂缝带,裂缝带,相干体切片,相干体技术原理: 道间波形相似性分析,相干分析原理图,相干体技术用多道相关、多点平均判断,预测断层位置,地层倾角检测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