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1045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五~六周大周末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中也有“国有学”的词句。在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国学概念,是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之类。在整个古代,国学一词的含义,大致上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实际上是指一种学问,而这种看法其实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此,“国学”一词被赋予了新义,意思就是指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就是传统的学术研究。其实,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有差别的。有时,人

2、们又用“国学”一词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如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这就是国粹学。当时社会上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国故学讨论集。在这本书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通用的。20世纪初期以来,国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然而终不至于消失,并且发展到今天又重新“热”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确实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是当代文化、学术建构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人们屡屡提到国学,这也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方面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事实已经证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如果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实际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

3、一个重要渠道,这我们可以从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中得到证明。然而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既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力。而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国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途径;而从狭义上来讲,国学所从事的正是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甄别、诠释、评价之功,无不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继承与弘扬。当然,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在思想上又必须要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因为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在中国古代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在近代,它也以各种形式顽强地存在着。所以

4、我们应该认识到,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国学,目的是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我们是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谈论和倡扬国学的,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国学庸俗化的炒作和伪劣包装的现象。这个现象应该说不是正当意义上的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是主要以谋利为目的的一种行为。这也是国学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选自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有删节)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有时还可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在章太炎的国故学讨论

5、集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可以通用的概念。B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证明,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唯一渠道就是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这一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意义。C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来讲,国学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所以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D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重视国学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解析:选DA项,指代有误,国故学讨论集并不是章太炎的著作;B项,“唯一渠道”错误,原文说“实际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可见,除了这一渠道之外,还有其他渠道;C项,因果倒置,原文中“绕不开国学”是原因和前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论述“国学”一词含义的演变,引用周礼春官乐师中的话是引证,列举章太炎的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是例证。 B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注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来激活中国固有文化,汉代尤其是唐代的大开放就是典型例证。C文章第段论证弘扬国学必须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的观点,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D文章从“国学”的含义谈起,接着指出国学热的现实,进而论述弘扬国学应该注意的三方面的问题,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解析:选CC项,“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错,第段主要在讲道理,运用的是理论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能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

7、,进而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就很难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生命力。B“国学”发展曲折,但又重新“热”起来,既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生命力顽强,又能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难题。C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其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们谈论和倡扬国学需要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进行。D国学普及过程中,炒作国学等谋利行为只是表层问题,我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思想上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解析:选DD项,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表达“更应该注意”某一问题的意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翠兰的爱情李伶伶翠兰看上了村里的单身汉马成。马成媳妇没了,自个儿带

8、着儿子过,翠兰男人没了,自己带个女儿过,俩人走到一起,多好的一家!翠兰托媒人去马成家说媒,媒人回来说,马成不同意。翠兰问为啥,媒人吞吞吐吐不想说。翠兰直着急,让媒人尽管说。媒人才说,马成说翠兰太厉害,不敢娶。翠兰一听,心里这个气,心说,你不是不敢娶吗,我偏要嫁给你!翠兰家的米快吃没了,地里的活太多,她没时间去买,就想让谁上集帮她捎一袋回来。正在街上等着,马成骑车子过来了。翠兰叫住他,问他是不是上集去,马成说是。翠兰就说:“那你帮我买一袋大米吧。”马成因为拒绝了翠兰,再见到她,有点儿不好意思。正犹豫呢,翠兰说:“咋,求你这点儿事都不行?”马成忙说“行”,骑着车子逃也似的离开了。翠兰去地里干活,把

9、大门从里面锁了,从后门走的。中午回来见大门被人动过,就知道肯定是马成送米来了,没能进来。翠兰洗洗手,换件衣服,想去马成家取米,想了想,又没去。吃了饭,歇一会儿,又去地里干活了。晚上翠兰刚吃过晚饭,就听见有人敲大门,马成的声音在外面喊,翠兰,翠兰。翠兰没作声,听了一会儿,没动静了,才脱衣服睡下。第二天一早,翠兰早早去了马成家。到了他家,也不进院,隔着墙喊:“马成,马成,你昨天是不是去我家了?”那声音,大得四邻八舍都能听见。翠兰喊完了就在外面等。马成还没出来,马成的邻居晓芳先出来了,看见翠兰,脸一沉,转身又回去了。翠兰见晓芳这样,就知道媒人说的是真的。媒人说,马成之所以不同意和翠兰的亲事,还有一个

10、原因,就是他心里惦着晓芳呢。晓芳男人也没了,晓芳对马成也有意思,可晓芳的家人不同意,俩人的事就一直悬着。晓芳已经回自个儿屋去了,马成才出来。见是翠兰,就说:“我昨天给你送两趟米,你都没在家。”翠兰说:“我昨天在地里干一天活,晚上吃完饭,到吴二婶家坐了一会儿。”马成也没细究,就把大米送到翠兰家。早饭后,翠兰又去地里干活,在地里碰见吴二婶。吴二婶悄声问她:“你跟马成啥时候到一起的?”翠兰说:“二婶你可别乱说。”吴二婶说:“我怎么是乱说呢,马成上你那去,谁不知道啊。”翠兰笑着也不辩解。没过多久,翠兰听说晓芳和马成闹僵了,晓芳说马成心不诚,和别的女人不清不白。翠兰心里喜,可表面上却显得很焦急,她去找马

11、成,问他传言是不是真的,晓芳是不是在说她,她可以跟晓芳解释清楚。马成说:“不用解释,越解释越说不清。”夏天还没过完,晓芳就嫁了,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马成再也见不到她了。马成很失落,经常望着晓芳住过的院子发呆。翠兰见马成这样,也不去打扰他。秋天说来就来了,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恨不能一下子就把庄稼都收完。翠兰也忙,她割完了豆子想割高粱时,发现镰刀坏了,就去马成家借。一进院就听见一阵哭声,是马成的儿子小东。马成没在家,小东饿了,想自己泡碗方便面吃,结果把暖壶弄倒了,暖壶里的开水把小东的手烫伤了。翠兰赶忙抱起小东往医院跑,医生把小东受伤的手包扎好了,马成才赶到。马成心疼地看着儿子,想抱抱他,被翠兰一把

12、推开了。翠兰说:“有你这样当爹的吗?把孩子的手烫成这样!”说完,抱起小东就走。马成在后面跟着,几次想接过小东,翠兰都不给。翠兰把小东抱回了自己家,马成也要进来,被翠兰挡在了门外。晚上马成来接小东,小东不回。小东说:“翠兰婶做的饭比你做的好吃。”马成想进屋去坐会儿,被翠兰拦住了。翠兰说:“太晚了,你就别进去了。”小东住在翠兰家不愿意走了,马成来接了好几次,小东都不回。马成说:“这孩子,真不懂事。”翠兰说:“大人比孩子还不懂事。”说完,又要关大门。马成说:“等等,等等,你怎么总不让我进门呢?”翠兰说:“我的门,可不是那么随便进的。”马成愣了愣,没说话,走了。当天晚上,媒人就来了,来替马成说媒。翠兰

13、笑了,一脸的幸福。(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以“翠兰对爱情的追求”为线索,情节环环相扣,首尾圆合。结尾处“翠兰笑了,一脸的幸福”,与开篇翠兰对爱情的憧憬相呼应。B文章写翠兰到了马成家,也不进院,隔着墙喊,声音大得四邻八舍都能听见,这是翠兰有意为之,目的只是让晓芳听见并产生误会。C“我的门,可不是那么随便进的”,翠兰这句话含意十分丰富,既表达了她要挽回自己颜面的想法,又暗示马成要找媒人来说媒。D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宏大的主题,但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翠兰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解析:选BB项,“目的只是让

14、晓芳听见并产生误会”错误,翠兰大声喊的目的还有让其他人也听到。5小说中的翠兰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可从人物的言行等入手。小说主线是翠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主动出击、找媒人、失败后“偏要嫁给你”的心理活动,体现出她的坦率、执着;故意装作不在家,在马成家门外大喊,说明她心思细密、有心机;在地里干一天活、割完了豆子想割高粱、抱小东去医院,则表现出她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参考答案:坦率直白,大胆执着,勇于追求;为人精明,心思细密,颇有心机;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富有爱心。(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6小说中翠兰去马成家借镰刀,却遇到马成的儿子小东被烫伤了手。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解析:分析小说某处情节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小东被烫伤手后,自然引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翠兰带小东去医院,细心照顾,同时使翠兰的形象更加丰满。从结构上看,翠兰遇到小东被烫伤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