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20829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厂房轴线及标高控制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测量的特点本工程占地面积大,且建筑物的长度较大,给测量定位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将由专业测量工程师严格根据设计定位图和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2”执行。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选用以下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数量用 途设备性能NT-312全站仪1台导线测量及定位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2PPMDSZ3水准仪1台高程控制及精密水准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测0.3mmDJD5-G激光经纬仪1台轴线竖向传递及轴线投测精度:1/20000测角精度:2ZL-7 水准仪1台标高测量与传递精度:每公里往返测1mm30m与50m钢卷尺各一把距离测设无线对讲

2、机4部通讯联络5公里计算机1台内业计算及资料二、测量方案1.人员组织及测量要点安排1名测绘专业工程师,3名取证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工作。测量人员进场后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引出建筑物墙中心控制轴线和现场纵、横轴线控制网,并将控制轴线引至周边围墙和地面用木桩作好标识,并用砼深埋浇筑固定后,四周设置多道钢管栏杆作好妥善保护,避免遭受车辆和人员的一切干扰。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坐标进行复核,布设一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不受基坑开挖、行人、车辆以及材料堆放等影响的区域内所设的施工高程控制点上,共引测二个基准水准点,其中一个作为复核校正使用。轴线及标高须经监理、业主复核、

3、签证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 与政府测绘部门办理测量控制点复测与交接工作。对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检定,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并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2) 利用TOPCON601全站仪,依据城市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城市网点坐标或定位测量成果桩位进行角度、距离复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再测设建筑物主轴线(纵横各一条),然后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引桩到开挖线以外安全、易保护的地方,作为场区首级“十”字控制网。 (3)场区首级十”字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基础平面图采用极坐标、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加密出建筑物其它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

4、位限差要求后,布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4)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为了便于控制,方便施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布设成偏轴线1米。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等 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一 级51/300003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1) 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不少于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DSZ3电子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2) 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

5、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3) 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小于50M,距离建筑物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不小于10米。4 0.00以下轴线控制施工测量(1) 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的TOPCON601全站仪,根据首级平面控制网校测,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2) 轴线投测方法: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3) 首先依据场区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

6、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4) 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DJD5-G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各一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5) 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6)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

7、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7)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 30 m 允许偏差5 mm 5 0.00以上轴线控制施工测量(1) 平面控制测量在建筑物底板内侧设轴线控制网(内控法),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2) 基础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

8、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15cm) 。(3) 竖向投测前,应对底板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4)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经纬仪,先在底板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经纬仪,调校到天顶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仪器,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

9、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扇形图,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5)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6 0.00以上高程的传递(1) 在第一层的柱子和平台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2)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10、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7 施工过程测量控制(1) 轴线及标高的测设: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竖向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2) 柱子垂直度检测:与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3) 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

11、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4) 结构完成以后在每一层使用墨线与红色油漆在柱墙上对轴线与建筑+1.00m标高线作出统一标识。三、沉降观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5-2002)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测量技术,特制定使用以下方法:1、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观测仪器采用DSZ3电子精密水准仪,以及配套使用的条码钢尺作业。测设路线为闭合水准,方法为后后、前前,工作基点采用场区内埋置的半永久性水准点。首次观测点高程数据,取二次观测往返的平均值。沉降观测必须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1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且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作业。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1.00.5 0.60 n 注:n:为观测过程的测站数3、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参照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置。沉降观测根据设计图纸上要求设置,高度为外墙0.00处。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标志埋设时,采用F32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7mm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旋上外保护盖,即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

13、的作用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4、 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沉降观测周期按每层荷载完成后观测一次,直至结构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验收。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10d)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