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20778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泪小点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泪小点狭窄切开术及泪小点重建术适用于:先天性泪小点缺如;各种原因的后天性泪小点痉挛、瘢痕性阻塞、轻度泪小点外翻;下眼睑外翻术后泪小点复位不满意者;多次扩张治疗无效的泪小点狭小者。 2.下泪小点外翻矫正术适用于:泪小点大小正常,泪道冲洗通畅,只因泪小点位置轻度外翻;下睑外翻施行矫正手术后泪小点复位不良者。 3.泪小点封闭术适应于:因泪腺或副泪腺分泌过少所致的眼干燥症;存在泪道阻塞、排泄泪液不畅,需做内眼手术者;慢性泪囊炎合并有角膜溃疡,不适合即刻做泪囊手术者。 【禁忌证】 严重的下睑外翻造成的泪小点外翻,不适于接受下泪小点外翻矫正术,应做睑外翻矫正

2、术。 【术前准备】 无特殊准备。 【麻醉】 眼部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下泪小点重建术 (1)泪小点狭窄切开术。 泪小点和睑结膜表面麻醉麻后,做穹隆部结膜和睑皮肤局部浸润麻醉。 用睑板腺囊肿夹将泪小点处眼睑夹紧翻转,用泪小点扩张器将泪小点逐渐扩大然后将其旋转90以水平方向伸入泪小管内,再用扩张器捻转,扩张泪小点附近的泪小管。 将尖直剪的一叶尖端或泪小管切开刀插入泪小点内,向鼻侧方向剪开2 -3mm,如切口不裂开,可在结膜面用烧灼器烧灼2-3点,使切口裂开。 亦可以采用三剪法泪小点成形术,方法是扩大泪小点后伸入尖剪,第1剪剪开泪小管垂直部,第2剪剪开泪小管水平部约3mm

3、,必须在结膜侧,做成三角形瓣。第3剪在两切口之末端将三角瓣剪下,完成泪小点成形。此手术不会破坏泪小管的虹吸作用。 术后压迫2 min,冲洗泪道,局部涂抗菌药物眼膏。也可选择性的从剪开的泪小点插入一条细塑料管,另一端用胶布固定在睑皮肤上。 (2)泪小点闭锁情况下的泪小点切开术。 在泪乳头相当位置进行表面麻醉。 泪小点膜闭者可用泪小点扩张器尖端轻轻在薄膜上加压将其刺穿,并加以扩张,然后用泪道探针试行探通泪道。 无泪小点者,通常在相当于正常泪小点存在的部位至泪小管结膜侧,做长2mm,深1-1.5mm的垂直切口。 拉开切口,将细引流塑料管插进泪小管内,探查泪小管情况,以防切口闭锁。 亦可采用环钻法重建

4、泪小点,方法是用1.5mm直径的角膜环钻在相当于泪小管壶腹部钻一小孔,直达壶底,用生理盐水自该孔向泪小管水平部冲洗,通畅者属手术成功。 2.下泪小点外翻矫正术 (1)泪小点或结膜表面麻醉,辅以2%利多卡因下穹隆部结膜及近下睑缘皮肤局部麻醉。 (2)睑板腺囊肿夹,将靠近内毗的眼睑夹紧,将眼睑向外翻转。在泪小点后缘下方1-1.5mm睑结膜处,平行睑缘切除长5-6mm,宽2-3mm菱形或梭形结膜和睑板组织,切除的最宽部位正对准泪小点后缘。 (3)用6-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2-3针,缝针必须穿过全层。 (4)泪阜肥大者,应同时切除部分泪阜。 (5)轻度泪小点外翻可采用结膜面烧灼术,即泪小点部结膜面表面

5、麻醉后,翻开下睑,距离泪小点结膜侧2mm处,烧灼或电凝两排,每排4-5点,各点间距2mm,深达组织深层和睑板。 (6)泪阜肥大者也可对泪阜进行电凝。以盐水冲洗结膜囊,涂抗菌药物眼膏,2-3周后泪小点自然复位。 3.泪小点封闭术 (I)泪小点烧灼术:分别翻转上、下睑,用烧烫大头针尾,接触上、下泪小点,形成瘢痕后泪小点即被封闭。也可用电凝头对泪小点进行电凝或烧灼。烧灼后每日于局部涂抗菌药物眼膏或滴眼药水。 (2)泪小管内电凝:在上、下泪小点局部浸润麻醉后,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大泪小点后,电凝器细针插进泪小管水平部6-8mm处,通电后使泪小管内壁破坏,形成瘢痕后即可闭锁。 (3)泪小管结扎术:结膜下及皮

6、下浸润麻醉。距泪小点鼻侧3mm处,用5-0丝线弯三角针自睑缘下3mm处刺人,在结膜面穿出,并加以结扎。线结均打于皮肤侧,术后10d左右可拆去缝线。 【术后处理】 1.下泪小点重建术 (1)泪小点狭窄切开术:术后每天冲洗泪道1次。2周拔除细塑料管。 (2)泪小点闭锁情况下的泪小点切开术:术后2-3d每天用泪道探针扩大泪小点。并向水平部行泪道冲洗。如通畅,则在切口两侧进行两排点灼,使泪点成型。 2.下泪小点外翻矫正术术后结膜囊涂抗菌药物眼药膏,敷眼垫,5-7d后拆除缝线。 3.泪小点封闭术烧灼或电凝后每日于局部涂抗菌药物眼膏或滴眼药水,持续5-7d。泪小管结扎术后10d左右可拆去缝线。 【注意事项】 1.伴有泪小管完全异常时,常规的下泪小点重建术无效,需做泪囊结膜囊吻合术。 2.泪小点狭窄切开术进行烧灼时,灼点不能太靠近新切口,以免损伤泪小管。 3.泪小点外翻矫正术中,制作泪小点后缘的结膜和睑板切口时,应将刀的角度呈45角,以免损伤泪小点和泪小管。 4.泪小点重建采用结膜面烧灼术时,不要距泪小点太远,以免牵拉力不够,也不要伤及泪小点和泪小管。 5.由于泪小点封闭术是破坏性手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6.泪小管内电凝若只单纯封闭泪小点开口,有时效果不确实可靠,痴皮脱落后泪小点又可能再通。 7.泪小点各种手术后均应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必要时可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