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707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古诗词鉴赏&amp默写习题【附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古诗词默写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相顾无相识,_。(王绩野望)3. 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4. 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5.月下飞天镜,_。(李白渡荆门送别)6. 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 攀条折其荣,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8. 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9. 风声一何盛,_ 刘桢赠从弟(其二)10. 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11. 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12. 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13. 黑云压城城欲摧,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14. 天接云涛连晓雾,_。(李清照渔家傲)1

2、5. 无可奈何花落去,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6. 微动涟漪,_。(欧阳修采桑子)17.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_。(朱敦儒相见欢)18. 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八下古诗词默写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2.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3.,鸡犬相闻。(桃花源记)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和乐美好的句子是:,。(桃花源记)5.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小石潭记)6.小石潭记中作者用游鱼烘托潭水清澈的句子是:,。(小石潭记)7,往来翕忽。(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中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处境的句子是:,。(小石潭记).,若听

3、茶声然。(核舟记)10.核舟记中表现王叔远技艺精湛和作品之多的句子是:,。(核舟记)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12.蒹葭萋萋,。(蒹葭)1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14.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15.微君之故,。(式微)1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衿)17.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认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心情,历来被人们传诵的名句是:,。1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作者渴望出仕的句子是,。2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作者希

4、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的句子是,。2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富有表现力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1.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2.,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呜呼!?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4.,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5.,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6.已是黄昏独自愁,。(陆游卜算子咏梅)7.鲲之大,。(庄子北冥有鱼)8.水击三千里,。(庄子北冥有鱼)9.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庄子礼记虽有嘉肴)1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庄子礼记虽有嘉肴)1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13.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4.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15.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16.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1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诗句是,!18.某花园体现了中华文化讲究的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就体现了这种美学思想。19.礼记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的句子是:,。20.把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补写完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1.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2.,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6、居作)参考答案:1.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阡陌交通。4.焕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蒙络摇缀。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7.俶尔远逝。8.凄寒神骨,悄怆幽邃。9.椎髻仰面。10.无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白露未晞。1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4.道阻且跻。15.胡为乎中露!16.子宁不嗣音?17.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9.欲度无舟楫,端居耻圣明。20.欲度无舟楫,端居耻圣明。1.壮有所用。2.曲径通幽处。3.其真无马耶?4.浮云游子意。5.零落成泥碾作尘。6.更著风和雨。7.其不知几千里也。8.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然后知不足。10.教然后知困。11.安得广厦千万间。1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3.潭影空人心。14.只有香如故。15.一食或尽粟一石。16.心忧炭贱愿天寒。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1.缥缈孤鸿影。22.拣尽寒枝不肯栖。八上古诗词鉴赏(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

8、)人。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1试着从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 解释下面的词浯。历历: 乡关: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9、。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16年中考湖南郴

10、州卷】(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_ 图。(2分)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_”字和 “_”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2.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六)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抒发诗人情怀,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2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八)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回答问题。(8分)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4分)(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