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690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报告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

2、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龄结构:均为高校学生 学历结构:本科学生80人,专科学生20人2、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当代对教育观念及行为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善方案。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某些人头脑中残存着错误的观念,不容忽视的负面教育和腐败之气的侵蚀,造成极其可怕的虚伪人格。 有些国民认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既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别的就可以放弃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其他工作

3、上不去,活着下坡也无妨。基于这种将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相对立的思想,形成整个社会较普遍的“谬论”,势必出现恶性循环的阵痛,甚或出现改革的道德代价、文化代价。此谬论夸而大之,心,就必须牺牲文化。而要保持公德水平、良心标准,文化结构,就不能进行改革了。于是,意识精力光用于赚钱,全力以赴创造利润,举国经商,根本不顾及其余;二是公德等意识形态领域少有问津、倡导不利、不予投资。这谬论并非令人发明。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政策不尽合理,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

4、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

5、)应完善公平教育一整套制约机制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

6、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 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 在均衡发展方面,需要加强帮扶工作。帮扶工作

7、的目的是使薄弱者逐步缩小与强者的差距。近日,重庆一中校长鲁善坤、18中校长马培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支教工作是目前形势下推进教育均衡的一项有力举措,重点学校应大力调动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薄弱学校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教育教研等内容,从而助推薄弱学校的发展。一中校长鲁善坤说,这些年来,“支教”已成为一个老话题了,人们对支教已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然而我们对支教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理解需要进一步升华。从1998年以来,学校就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学校无论从教育观念到教学方法,还是从师资培训到设施、设备都对薄弱学校进行了大力帮扶。鲁善坤认为,支教可以逐步改变薄弱学校的管理,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

8、水平和教学手段。支教教师通过示范课、观摩课、集体备课、评教评学,通过支援学校与受支援学校的教学互动等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向受支援学校灌输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受援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基本功,提升了受援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值得重视的是,支教的效果是双向的。鲁善坤表示,薄弱学校教师勤恳敬业、不计待遇、任劳任怨以及同事间朴实无华的品质,让支教教师有了深深感动和理解:支教是每一个老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三)端正态度,下大工夫解决问题 这事一项繁复浩大的文化改造工程,那就也能更改端正态度,真正用心去解决为题。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市里的今天,清醒认真的然是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四)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舆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坚决曝光,利用当今极为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到呢个途径,树立正面的典型,批判反面教材,引导人们重视教育公平问题。 (五)摆正心态,做好打持久战 陋习其实是积淀两千多年的文化,这就要我们摆正心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历时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5、 总结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拥有严于律己的自觉,而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全社会都重视起教育问题! 2011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