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575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妇和不义官之比喻经文:路18:18。 在路加福音第十七章二十二节之后,耶稣向门徒预言了他再来的一些情景,预示他若再来,不光是奖赏,也包含着一些公义的审判。可能门徒们听了这些预言后信心有些软弱,以致灰心失望,所以,耶稣紧接着在十八章一开始便讲了这个“寡妇和不义之官”的比喻,以此勉励门徒在复杂环境及公义审判到来之前要常常祷告,不可灰心,确信神的信实、怜悯与公义,坚定信靠耶稣的信念。一、神是信徒最值得的信赖 耶稣在比喻里提到一个“不义之官”。学者以犹太人除了必须提交公会解决的事外,其他事情通常都找长老解决(申21:18-21,22:13-21,25:5-10)等理由推断,这个“官”好像不是一个犹太

2、人,可能是罗马政府所任命的外邦人的官。外邦人的官一般不太接待犹太人,只解决自己管辖范围里的行政问题。一个既非犹太人,又不相信神的人,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权柄来自于神(参罗13:1),所以,“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对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奉承有权、有势和有钱的人,经常掠夺和暴虐无依无靠的人(弥3:9-11),漠视、甚至蔑视法律与公义也许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心态和做法。他之所以事先多次不理会这个寡妇,也许是要显示他的专制权力,而最终为其伸冤,仅仅是要解除“烦扰”而已。 我们或许认为,耶稣把神比作一个“不义的官”好像不太恰当,也较难理解。但若多读几遍比喻,我们便会发现,耶稣是要借着这个比喻告知门徒:这个“

3、不惧怕上帝,不尊重世人”,不明天理,不通人情,铁石心肠,毫无怜悯之心的“不义之官”,当一个无助的人多次到府上要求伸冤后,尚且为了免除干扰,解除烦躁,最终为其伸了冤,那满有信实、公义、怜悯的神比他强多了!神与这个“不义之官”有本质上的不同。正如圣经所说:“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耶和华的份,本是他的百姓;他的产业,本是雅各。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申32:9-12)“他为受屈的伸冤,赐食物与饥饿的。耶和华释放被囚

4、的。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耶和华喜爱义人。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诗146:79)“他必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穷乏之辈,压碎那欺压人的。”(诗72:4)“神爱世人”(约3:16),所有贫穷、困苦、无助的人,只要肯到他的面前来,所求所想就蒙应允。“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22)二、执著是祷告成全的必须 比喻中提到的“寡妇”,学者认为是指失去丈夫,无依无靠的受苦人。在圣经中,神不仅自己非常怜爱这样的人,也多次要求人们善待孤儿和寡妇。这个寡妇虽孤独无援,没有任何帮助,但却有一个相信“不义之官”定能伸冤的坚定信念,由

5、此忍受劳累疲倦、热嘲冷讽,以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执着精神屡次恳求他。因着她执着和切求,最终获得公义的结果。 这个“寡妇”除字面意思为遭受“对头”攻击的无助之人,其深层意思则是代表教会和信徒。众所周知,不论在教会初期,还是今天,基督徒总会遇到各种挑战,需要对付。创世纪记载:“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要彼此为仇”(创3:15),说明人类一开始就有了对头。彼得告知信徒,“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要求他们谨守、警醒。约翰说:“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启12:9)基督徒有时会遇到不公正地对待、无理的指责及其他人的无端怀疑等,这些试探

6、和试练,有时候几乎使我们变得很软弱,甚至失掉信心、万念俱灰,觉得没有指望。正如以赛亚先知所描述的:“公平转而退后,公义站在远处;诚实在街上仆倒,正直也不得进入。诚实少见,离恶的人反成掠物。那时,耶和华看见没有公平,甚不喜悦。”(59:14-15) 但这个“寡妇”所表现出来的过人之处恰恰在于,她认定对象,信念坚定,通过自己的执着呼吁,伸冤最终得到公义的判定。今天的基督徒也当这样。对一件难事,要向使徒保罗说的那样,“随时多方的祷告”(弗6:18),“不住的祷告”(帖前5:17)和“恒切祷告”(西4:2),如果我们的祷告出于真诚的愿望和善良的动机,又拥有如同“寡妇”这样一种信心和永不言弃的执着精神,

7、神必将公义的“意外的平安”赐给我们。三、信德是祷告成全的前提 耶稣讲完比喻后,话锋一转,感慨地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18:8)。这句话既是对“寡妇”的赞扬,也是在信德方面向门徒们提出了要求。那么,这个“寡妇”所持守的信德是什么呢? 一是她的祷告很简单。她没有使用冗长的内容、复杂的过程及华丽的语言,向“不义之官”长篇大论,只是简单的把自己遇见的困难和难处说出来,并提出伸冤的要求。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祷告一般比较长,耶稣很反感,提醒门徒不要向他们一样。“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6:7)彼得使用很短的祷告,照样蒙垂听。马太福音记载:

8、耶稣在海上行走,彼得看见后也下了船,要从水面上走到耶稣那里去,但彼得因风浪太大,快要沉下去的时候,祷告说:“主啊,救我!”,于是就获救了(参太14:25-22)。这是多么短而直接的祷告啊! 二是她的祷告很单纯。她只求伸冤,只求主持公道,而不寻求报复“对头”。她没有在“不义之官”面前咒诅“对头”,也未数落仇敌的种种罪行。她“不义之官”的主权,相信他自有对事情的判断标准,至于是否惩罚“对头”,用不着她来出主意。我们看见,在伸冤过程中,这个“寡妇”不仅表现出坚定且百倍的信心,也展现出良好的灵性品德。这与法利赛人在祷告中夸耀自己,指责、贬低税吏,甚至给税吏定罪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我们常常听见

9、或看见,许多人在用口祷告,或写祷告文的时候,往往会对一个人,一件事情在神的面前强调自己多么有理,再下一个定义,要求神偏向自己,惩罚、报应“对头”,为自己伸张。祷告也许情词迫切,但若不单纯或者“妄求”怎么能讨神的喜悦,蒙其应许呢?! 三是她很有信心。她对“不义之官”充满信心,且不灰心。这是耶稣在这个比喻中所要告诉门徒的最核心的信德。这个“寡妇”虽遇见难处,但她却有信心,经过很多次请求,在忍耐等候中最终实现了愿望。梁启超说:“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故灰心。”基督徒也许“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但信心对祷告来说却非常重要。“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10、。”(来11:1-2)“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这个信心也需要忍耐等候予以支撑。当我们落在“百般的试练”中时候,需要神加添力量,需要寻求神的旨意,也需要忍受等候的煎熬,既然相信神,就要确信神,并要在祷告中依赖神,笃信神的公义。“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耶稣再来的比喻。耶稣再来后对世人和相信他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公义的判断,需要信徒为着这一目标常常祷告,不可因为他来时所发生的事情而灰心失望,要对神的全能、信实、慈爱、怜悯和公义有清楚的认识,用信心和永不灰心的执着精神,不要受环境的影响,失去信德,像一般人一样任意妄为,而要持守信仰,恒久忍耐,警醒祷告,等候公义审判之主的到来。正如圣经所说:“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义和公平是他宝座的根基”(诗97:2) “因为耶和华神是日头,是盾牌,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84:11)“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来10:35-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