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570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 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凡是原文中有“所以”、“之所以”的,相应的译文中都不能出现“所以”、“之所以”。文言文中的“所以”是古汉语“所”字结构的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名同性的短语,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关联同。 文言文中,结构助同“所”可以和它后面的名同或者动同或者形容同以及介同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所以”就是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是一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因此不能和现代汉语的“所以”等同。例如: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

2、序) 分别译为: 1.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因此,要放弃先王现成的法律,去学习他凭借什么制定法律的。 3.用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在这些句子对“所以”的翻译中,我们看不到“所以”的影子。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这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在文言文有两种用法:表示原因,表示凭借和方式,分别翻译成“什么的原因”,“什么的凭借”和“什么的方式”。例如: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信陵君窃符救赵) 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篇) 以上的句子中,“所以”都是表

3、示“什么的原因”。它们的翻译是: 1.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2.我赵胜自愿做您的姐夫的原因,是因为您的高尚的义节。 3.这是我为太平时代的老百姓忧虑的原因。 在以上的句子中,没有“所以”的影子。再如: 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2.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主。(公输) 以上的句子中,“所以”都是表示“什么的方式”或者“什么的凭借”。同样,我们在这些句子的翻译中,也不应该出现“所以”的影子。 最后,我们来说说“之所以”。它是助同“之”跟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的复合。具体地说,“之”,是表示领属关系的“的”,后面的“

4、所以”,是表示原因或者表示凭借和方式的名同性短语。例如: 1.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 2.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这几句可翻译为: 1.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什么呢? 2.君王丞相为(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考虑的方式,也不会超过刚才说的这几种方法。 3.研究唐庄宗凭借什么得到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能够知道了。 在这些句子的翻译中,因为文言文的“之所以”不是现代汉语的“之所以”,所以 译文中也不能出现“之所以”的影子。 总之,文言文的“所以”、“之所以”和现代汉语的“所以”、“之所以”区别是非常大的,翻译时切不可照搬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