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05569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蔡勋建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4 题(20 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这话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是独子,祖父不忍心让他种田,送他进山给徐老裁缝当学徒。父亲学裁缝,没少挨 师父训罚。师父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 无论师父怎样打罚你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你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父亲果然提着裁剪 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制衣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让人 惊讶

2、的是他用画粉袋,一人操作只凭俩手,无需别人帮忙。画粉袋也是用于裁衣料画线的,一 条纱线索子从装有白色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 父亲将已经铺好絮棉的布面在案板上放好,左手捏着画粉袋口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 悬空而过,然后贴于布面,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逢中拈起粉线,轻轻一 弹,一条白线不偏不倚完成。 父亲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 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做盘扣要先绞布襻子,父亲先将布条裁好,再将布条双对折然后用小手针缝合对折口,少顷,一条条如新生豆角样儿的细长布襻

3、子绞妥,接着将这些布襻条盘成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 gun 李 di;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 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这让我想起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父亲剪裁布料

4、娴熟得颇像老农犁地。 父亲除了等客上门在家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父亲只管埋头干活,成品出得越多,东家老板越高兴。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父亲受乡亲敬重,除了有一手好手艺外,再就是能够帮人节料省钱。比如一节布料合理剪裁大人小孩共享,或者新衣口袋采用旧衣布续用,等等。父亲每上门做完一家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

5、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 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 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1 日第 8 版,有删改) 襻(p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绗(hng):用针线粗缝,把棉絮固定在里子上,使不致滑动。 19.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张 gun 李 di( )( ) 20. 第段 “做出衣裳的是针线”这句话内涵丰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3 分) A.“针线”是做衣裳的工具,衣裳是要靠针线做出来。 B.父亲认为是衣裳并不是他做成的,说明父亲很谦虚。C.“针线”也指做裁缝手艺,有裁缝手艺才能做出衣裳。D.

6、做出衣裳靠针线和手艺,获得别人的敬重还要靠人品。 21. 父亲作为乡村裁缝,有“才”亦有“德”。阅读文章,概括其具体表现(8 分) (1) 父亲的“才”: 父亲制衣裁布料用画粉画线从容果断、不偏不倚。 父亲剪裁布料自如娴熟。 (2) 父亲的“德”: 22. 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第段划线句子的妙处。(4 分) 23. 对于文章结尾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父亲是中国民间服装演变与发展的见证者。 B.父亲“缝紧了乡情”是因为他的好手艺受到乡亲们的敬重。 C.“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与标题“一针一线总关情”照应。 D.结尾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与赞美之情。 答

7、案解析: 19.张冠李戴 20.B(这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头,是总起,需要联系下文理解。B 错误,因为这句话并不是父亲谦虚,而是父亲五十年职业生涯的感悟,所以作者说这句话“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ACD 是父亲由浅入深的感悟,联系全文可以得出。) 21.(1)父亲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父亲不记顾客的布料与尺寸却从不出错。 (2)父亲做“上门工”不偷懒不贪吃。父亲能够帮人节料省钱。 2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形象地写出裁剪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工作的辛苦,以及父亲裁剪技艺的娴熟,同时这一比喻也符合他是一位乡间裁缝的特征。 23.B(父亲受到乡邻的敬重,不仅因为他的好手艺,还因为他的好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