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7202714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第4章教育目的说课讲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张老师/教育学博士 QQ:1826018269,第四章 教育目的,共同的思考:教育究竟为了什么?,两个真实的故事,故事1: 99分和100分的故事,故事2: 闻乐起舞的故事,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识记,117),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教育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 社会教育的目的 亲友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1、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 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的 (培养目标)

2、 3、教学目的(或教学任务) 4、一种课程的目的(课程目标) 5、一单元、一节课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不用记) ,118,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识记,124),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生理、心理基础,是人的潜在力量,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品,调节着人

3、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是人的实际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控制着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一)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大学入伍? 特长课还是政治课?,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代表人物:

4、卢梭,裴斯泰洛齐,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 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二者的对立的,社会的现实,理论,根源,必须指出,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育是可以完全超脱社会而纯自然地存在的。,第二节 教育

5、目的的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 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社会本位:当社会处于比较混乱无序的时期,倡导社会本位论的主张,并以个人来反对社会,进而期望改变社会;,个人本位:当社会处于比较上升和稳定的时期,倡导社会本位论的主张,并要求以社会来约束个人,以保持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基本特

6、征: 1、永恒化,赫钦斯,阿德勒“百本名著计划” 2、理想化,非功利的目的,精神高于物质 3、人性化,人的存在价值,萨特、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的主体性,自我设计,创造,超越,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实用主义,学科结构主义) 哲学基础: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 基本特征: 1、社会适应性;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过程,实践 2、社会功利性;教育是为了谋生,反对空谈发展、理想、文化、人格 3、科学教育;自然学科、科学家、工程师,科

7、学人文主义: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基本精神: 1、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两者都只是教育的“一半”。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学会做人 ,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学校的人化,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个性化”。,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续表),(一)存在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原因分析: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社会选拔竞争与利益分配机制之间的矛盾。还有传统文化,用人制度,教育结构,高考制度,教育评价等问题。 (三)改进对策:首先,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1、建立灵活的教育体制;2、加强新课程改革;3、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4、推进中等教育改革;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第四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一、“五育”的基本要求(144),二、“五育”之间的关系(1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