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类读《石灰吟》《竹石》有法.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0259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言志类读《石灰吟》《竹石》有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咏物言志类读《石灰吟》《竹石》有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物言志类读《石灰吟》《竹石》有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言志类读《石灰吟》《竹石》有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石灰吟竹石有法永物言志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名星学校,徐小嘉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鉴赏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教学重点1、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了解、鉴赏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教学设想本课时是按照古诗分类教学设计的,学生学习古诗缺少办法,本课通过石灰吟竹石两篇古诗课文,针对它们都是咏物言志类的古诗,利用两首诗作为范本,带领学生学习咏物言志类古诗,掌握咏物言志类古诗的学习方法。期望学生再次遇上咏物言志类的古诗能有一定的方法读懂、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

2、化的精髓。历代名篇佳作,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其精妙的语言、精练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和奇妙的想象值得我们学习,诵读古诗词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有独特的效果 二、学习古诗石灰吟(一)根据下列问题讨论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借助解释理解诗句3、读诗划节奏4、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内讨论每句诗的意思,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5、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写得精彩? (二)分析物象1、了解石灰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

3、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石灰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三)联系诗人,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的背景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最后被诬陷惨遭杀害于谦: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四)联系写法学生交流讨论1、请大家看看,于谦的性格与石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于谦只是在写石灰吗?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托物言志2、以往学

4、习过的具有借物言志写法的课文3、归纳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三、回顾学托物言志古诗的方法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四、学法迁移竹石课堂训练(一)根据资料(二)小组解决这首古诗 出示问题:1、环境特点:2、自身特点:3、作者处境:4、所言之志: (交流答案)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岩缝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五、咏物诗歌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六、读懂此类古诗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七、联系课堂课外知识课后小练习八、总结归纳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