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0111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毛行江 邓晓华(横街镇中学 宁波鄞州区 315181)摘 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突破口,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从学校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必要的条件归纳,选择真实反映一所学校特色建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的特色主题类型;本文就农村初中横街镇中学的“竹韵文化“特色创建为切入口,从路径选择、要点建设两个关键环节中呈现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策略及思考。关键词:学校特色; 文化特色; 校本课程; 策略与思考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在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同时,再次强调“

2、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在政策的导向下,全国各地出现的“特色学校”及探讨学校特色建设的论著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改变长期以来“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单一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新的突破口,办学的特色化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特色就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反映学校自身特点、经由学校长期努力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学校实践行为。它是着眼于学校过去的传统及今天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突出“作风务实、品牌价值”等特性。众所周知,影响学生一生的不是某一种技术、知识与技能,而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他们的信仰、态度与价值观,是后者决定了学生的一生发展与幸福。作

3、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通过“学习”教给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一、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1、 路径选择路径选择是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关键环节,抓住了这个关键进行优化,学校就会创造出一种新局面,形成一种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学校选择路径前首先要摸清自已的“家底”,进行必要的条件分析,从而在办学思想、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和活动五条路径中选取出最适合学校发展的一条,以明确学校在特色建设中的目标与方向,最终确定学校特色建设的主题类型。目前,比较明确而集中的特色主题有:文化特色、德育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科技特色、环境特色、学科特色等。近三年来,横街镇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在特色主题选择上,综合

4、周边地域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等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和提炼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竹韵文化”特色主题。这一特色主题的选择是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而确定下来的,是一代代教育者反复实践凝炼出的理性结果,它有着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批判继承。从学校最初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要求到“生命梦想”的办学理念,都能更好地诠释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生命的品质最重要、人的发展最根本、对于梦想的渴望与实趺最值得我们的关注等问题。2、 要点建设横街镇中学创建于1956年,在现代学校创办的历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风格源于区域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更有着学校历任管理者都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并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5、,学校在尊重历史积淀的前题下,坚持走文化管理的发展之路。21彰显校园文化地处鄞西四明山脉的横街镇中学,青山环抱,绿竹叠翠。五万亩竹林形成了“浙东竹海之乡”的美誉。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因其“凌霜傲雪、四季青翠”,倍受人们喜爱,因其“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的品德而成为众多文人墨客颂扬的对象。目前,学校以“竹韵”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建设已进行了合理设计、精心布局,力求校园文化环境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形成舆论导向,起到氛围烘托和寓教于景的作用。同时,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雕塑、三风等体现特色;宣传窗、主题板报、校园网等宣传特色;主题类的德育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各环节渗透特色

6、;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以调动学校群体参与特色。22开发校本课程特色不能只从活动层面来说,就活动谈活动往往只是表象性的工作。当学校的特色建设推进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将学校的特色活动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规划,把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融入课表,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则是摆在学校特色建设推进中的重要课题。2013年编著成册的桃源文化的印记作为横街镇中学校本教材,目前,经学校课程组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适度地开发和加工,已逐步形成体系,实现了校本教材课程化。该课程按桃源竹韵乐学篇桃源励志生命篇桃源梦想践行篇分成三部,通过第一部“桃源故里的概述、竹子品种及不同特性的了解”让学生从竹子最初的表象进行思考,强化竹子

7、内在的品格,从而实现“韵”这一包含“风度、气质、情趣”等对于生命品质的追求。在第二部桃源励志生命篇中,桃源书院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已成为学校“竹韵”文化特色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横街镇作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它光荣的革命历程的红色文化印记。这是历史赋予家乡人民的珍贵财富。通过这一部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名人和英雄的革命烈士,走近他们的故事与传奇,激发少年励志的决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追求,让梦想插上翅膀,从而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在第三部桃源梦想践行篇中,学校以开发特色活动为载体,采取“两手抓”策略,一手抓全员活动普及,一手抓“特色活动建设”。前者重点体现在“生动

8、课堂”改革与德育导师制的全面推行,后者则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艺体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学校木球俱乐部的举办,市级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创建,德育主题月精品活动的开展,校园节日的策划都以课程方式逐步实施。借助“普及”与“提高”双轨平台,以兴趣点然梦想,以活动激励梦想,从而提高生命品质,助推梦想启航。23强化师资建设 学校要办出特色,师资是关键因素。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关键是人才!”,可见,人才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特色教师,学校的特色建设也许收效甚微,甚至寸步难行。横街镇中学自确立“竹韵文化”为特色建设主题后,即着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

9、在这个体系中,校长成为培训实施的领导者、组织者,一方面,强化教师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另一方面促使他们落实特色建设的具体行动。当然,校本师资培训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培训场所、时间、主题以及授课人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与安排。同时,要按人才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规定小组完成主题式的特色建设并提交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最终交由特色建设管理团队进行论证与探讨。如此,才能逐步培养出有着独特的思维品质、笃深的职业情感、高强的科研素养的有个性、能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二、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1、固化成果,形成课程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特色,而是推进学校发展,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学生。

10、横街镇中学“竹韵文化”特色主题的形成与成长,只能说明特色教育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生产力,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有了指导性的方向与路径。为让特色建设发挥其应有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理论,固化成果、形成课程,并将之推广,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学校依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对校本教材桃源文化的印记实施了适度的开发与加工,桃源竹韵乐学篇桃源励志生命篇桃源梦想践行篇以课程形态进入到学校特色建设的探索阶段。依据学校特色建设师资培训与管理体系的相关程序,学校如何将课程建设以不同主题的方式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各小组如何有效开展阶段性的研究及研究成果的推进、展示,都是摆在学校特色建设进程中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2、 常研常新,与时俱

11、进任何研究如都是走在路上,取得的成果也只是阶段性成果。对此,作为有志于特色研究的学校管理者不能倚靠学校过去的教育成果,必须常研常新,与时俱进,这也是由特色建设的时效性决定的。横街镇中学历任管理者尊重学校文化历史传统,在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道路。2015年,宁波市教育评估院专家在通过听取学校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倾听等评价程序之后,既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也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其中,专家组成员针对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 “学校的办学理念应体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应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应为培养学生健全、健康人格服务”的认识,值得让人

12、思考。必须肯定的一点是,学校“竹韵文化”的特色建设并不是以抛弃“人本”为代价,而是通过“竹韵文化”的主题设定与课程化实施,以实现 “人本”这一突出的生命品质与价值追求,也是学校所有参与特色建设的师生共同的梦想。同时,必须关注与思考特色建设中传统的继承与新的发展需要的融合,使“竹韵文化”特色建设之树常青壮大,形成品牌建设。总之,追求特色但不能急功近利,打造特色更不能故弄玄虚。特色建设是学校进行内涵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抓手,以特色教育为路径加强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共识。我们应在定好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地做好“酝酿”与“积淀”工作,着力于做“特”字的文章。同时,积极寻求外部力量与资源,即专家型教学科研人员的指导与刺激,以突破特色建设中的发展瓶颈,那么,我们的特色建设就走出形象工程的误区,最终实现学校特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参考文献:1侯正洪 袁开文.学校特色建设“四问” J.中小学校长, 2011(19)2张文青 马勇军.学校特色建设中“特色主题”的研究与启示M.治校方略,2014(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