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720097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屈辱到崛起、从 到独立富强,经过 70 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 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 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 70 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 画卷。A. 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B. 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C. 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D. 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

2、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此处与后文“独立富强” 相照应,应该选积贫积弱。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此处后文接“欺凌”,是指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欺凌,故选“备受”。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与后文“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相照应的,应该是如何艰苦奋斗,当选“栉风沐雨”。故选D。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

3、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素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 , 。 。 , 。”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

4、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本题适合用排除法,做题速度会更快。首先我们聚焦“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和“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的关系,“后者”恰好照应“知情权”和“不知情权”,别的句子没有关涉两方面的。据以上分析确定排序先后,ABD符合,排除C项。再看“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恰好明确了中的“大得多”的“价值”是什么。据此可以确定的排序,排除B项。最后再衡量比较,只要解决了“”和“”哪个在前即可。注意“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中“过度的信息”恰好照应中“废话和空谈”,逻辑上应该先再。据此确定答案应该是故

5、选A。3.体育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下列诗句与我国古代体育,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掷球戏水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A. 围棋 蹴鞠 赛马 武术B. 象棋 水球 龙舟 马球C. 围棋 水球 龙舟 马球D. 象棋 蹴鞠 赛马 武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然后根据我国古代体育,选出正确选项。我国古代的体育项目有: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中国古代摔跤运动角力,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骑术,另外还有赛马、赛龙舟、武

6、术、马球、围棋、象棋等体育项目。根据中的“中军”“八面”“将军”“河外”“歩卒”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象棋;根据中的“掷球”“戏水”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水球;根据中的“扬桴击节”“乱流齐进”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龙舟;根据中的“马腹”“神珠”可知对应的体育项目是马球。故选B。4.下表是“吾”、“尔”、“子”作人称称谓时,在论语和孟子中使用情形的统计。根据下表,选出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使用情境 人称称谓吾尔子论语孟子论语孟子论语孟子上对下77.9%45.1%81.0%6.3%0.0%47.9%平辈之间1.8%6.6%0.0%0.0%8.0%45.1%下对上3.5%7.4%00%0.0%76.0%7.0

7、%对象不明或其他情境16.8%4.9%19.0%93.7%16.0%0.0%A. 从论语到孟子,“吾”的使用情境变化较“尔”和“子”显著。B. 在论语和孟子中,“尔”的使用情境都是上对下。C. 根据“吾”的使用情境,下对上以“吾”来称呼自己较有礼貌。D. 论语里通常依据彼此尊卑关系,使用“尔”或者“子”称呼对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考纲定位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

8、的新题型。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从所提供材料角度可以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误区警示一、 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二、信息遗漏或缺失。学生在读图表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三、 信息推断错误。四、 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组织答案。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本题属于表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关注突出的数字,比如最大及最小或最高和最低的。A项,“从论

9、语到孟子,吾的使用情境变化较尔和子显著”错误。从数据变化而言,“从论语到孟子”“吾”的数值变化幅度有的项明显低于“尔”和“子”,曲解表格意思。B项,“在论语和孟子中,尔的使用情境都是上对下”错误。“尔”的使用情境,在孟子中“对象不明或其他情境”所占比重大,仅有6.3%对应“上对下”,可见表述绝对。C项,“根据吾的使用情境,下对上以吾来称呼自己较有礼貌”曲解文意,表格中数据显示主要用于上对下时的称呼,下对上时用的很少,应该是谦敬词(下对上时称呼“子”,译为“您”)。D项,正确。故选D。【点睛】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

10、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梅庄谢济世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贴、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

11、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酷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主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

12、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注】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戆:迁愚而刚直,憨直。侑:劝人饮酒进食。眴:用目光示意。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辈兴阑矣 阑:残尽B. 烛然须不动声色者 然:却C. 而心颇衔之 衔:怀恨D. 即吾侪报主之

13、时也 侪:辈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B. 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C. 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主要记叙三个佣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D. 作者为“慧子”作记,其实是借戆子抒发心中的郁愤,剖示耿直忠诚之心,也是对朝廷吏治、君主视听等弊端的一种讽刺与揭露。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2)由是

14、黠者日夜何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8.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答案】5. B 6. C 7. (1)把失去官位看做是抛弃草鞋一般,甘心被降职贬谪就像是乐于还乡一样。您也是为了赚取直言的名声才这样做吗?(2)从此聪明人整天窥察憨直的人的过错,引诱老实人一同挑拨离间(借故诬害构陷),劝主人赶走憨直的人。正逢主人获罪坐牢,陷害没有成功。 8. 戆者耿直忠诚和黠者狡黠媚上对比;黠者自身前后行为的对比;戆者的“可用”与黠者“不可用”、朴者的“实无用”对比;主人对三人前后态度的对比。【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B项,“然”是通假字,同“燃”,“烧着”的意思。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