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720090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春期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三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到中国哲学,首先涉及“中

2、国哲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为哲学的一种形态,中国哲学包含着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品格。从其最本源的意义看,哲学(Philosophy)表现为对智慧的追求,中国哲学在内在的层面同样也体现了哲学的这一规定,当然,在近代以前,中国哲学没有用Philosophy这样的概念来指称我们现在称为“哲学”的对象;但是从实质的方面来说,中国哲学一开始便表现出与广义哲学一致的理论关切。从先秦开始,中国哲学便以“性与天道”为总体上的指向。从实质内涵来看,“性与天道”的追问与智慧的追求具有相通性,两者都趋向于跨越经验的界限,从总体上去理解这个世界。可见,在本源的意义上,中国哲学包含着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性品格。中国哲

3、学所包含的普遍性品格,同时又通过独特的范畴、观念、概念表现出来。就“命”这一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而言,一方面,它呈现为具有神秘形态的必然趋向,与人的努力、人的作用相对而言,表现为外在于人的必然力量;另一方面,它又与人的偶然遭遇联系在一起:荀子便以“节遇之谓命”来界定“命”。从先秦开始,中国哲学形成的“力”“命”之辩所涉及的是人的力量和外在天命之间的关系。“力”“命”之辩在理论上所指向的,是人的自由和外在必然的关系,从哲学的视域看,其中包含“必然”“偶然”“自由”等哲学范畴。这些范畴无疑都包含普遍的哲学内涵,但这些普遍的哲学内涵如上所述又是通过“力”“命”等概念表现出来的,后者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

4、性。在解释中国哲学中“命”这一概念时,如果完全忽略它所包含的普遍性内涵,那么这一概念就会显得不可捉摸。但另一方面,以“命”这个独特的概念去表述普遍意义上的“必然”“偶然”等范畴,同时又体现出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在其他哲学系统中,很少可以看到同一概念兼含“必然”“偶然”等意义,如果完全还原为通常所说的“必然”或“偶然”等范畴,则这一概念所表达的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也就失去了。这一事实从一个方面具体地表明,中国哲学既有中国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性品格,也包含着其独特的形态。与中国哲学的如上形态相关联,对待中国哲学的态度关乎认同和承认两个层面。“认同”意味着肯定中国哲学与普遍形态的哲学之间的关联性和相通性

5、,即确认中国哲学是哲学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而非将其完全隔绝于哲学领域之外。“承认”则是对中国哲学之为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和形态的肯定。从认同和承认这两个角度去理解中国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同时体现了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自信。(摘编自杨国荣中国哲学:内涵与走向)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中国没有现在称为“哲学”的对象,但实质上包含着哲学的普遍性品格。B中国哲学一开始就和哲学一样,都不是从经验性的视域去理解这个世界的。C用一个概念表述几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这在其他哲学系统里是完全没有的。D“命”兼含“必然”“偶然”等意义,但不等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必然”或“偶然”。2下列对原文论

6、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阐述了中国哲学和广义哲学的关系,并指出了对待中国哲学的态度。B第一段先亮明观点,再举实例分析,论证中国哲学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C文章以“命”这一概念为例,旨在论证其他哲学系统和中国哲学的不同。D对于对待中国哲学态度的两个层面,文章先阐述其内涵,再归结其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缺乏对智慧的追求,中国哲学就不是哲学大家族中的一员。B仅仅注意概念所包含的普遍性内涵,还不能准确理解中国哲学。C理解了中国哲学概念的独特性,才能领会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D否定中国哲学和广义哲学的关联性,就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7、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两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从售卖城市的分布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报名参加游学人数最多,一线城市排名靠前。内蒙古、宁夏、贵州、甘肃等城市是国内游学热门目的地,沙漠徒步、草原亲子、文化自然游学等产品最为火热。在海外游学市场方面,报告显示,海外游学增长达到70%以上,人均消费2.6万元,中产家庭是海外游学的主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位居十大海外游

8、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三甲。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夏季海外游学市场规模达到80万人次,营收200亿元,国内外游学总体量预计超过300万人。(摘编自今年国内游学人数激增,2017年9月12日北京商报网)材料二:不久前,微信朋友圈里很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提到,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她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35000元。那么问题来了,在天津,孩子过暑假要花多少钱呢?就此“津云”前沿新闻记者做了问卷调查,大多数网友选择了5000元以下,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养孩子还是很淡定的。(1)有机会您会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吗? (2)您认为让孩

9、子参加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问卷调查中,对于目前孩子的教育消费,过半网友认为偏高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认可放养式教育的家长寥寥无几。对于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网友们意见不一,但愿意遵从孩子意愿的家长也不少。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的家长们还是比较理性的,更认同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量力而行,对海外游学这样的高端消费盲目跟风者不多。(摘编自多少钱能撑起一个暑假?天津家长很淡定:培养孩子量力而行,2017年8月17日北方网)材料三:何谓“游学”?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

10、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不仅开阔眼界增长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

11、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游学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价值依然灿若明星,其精髓贵在知行合一,诚如青年毛泽东所言:“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摘编自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2017年9月4日光明报)4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海外游学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54%的网友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海外

12、游学,表现得很理性。B多数网友并没有反对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但仅有20%的网友明确表示会参加。C多数网友希望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实现开阔视野,学习外语,提高独立性的目的。D16%的网友因怕孩子有失落感而让其参加海外游学,而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表明2017年暑假海内外游学人数大幅增长,并点出了游学的热门目的地,材料二表明中国家长对游学的选择还是很理性的。B材料三谈及游学的内涵和游学的传统,并借阐释游学的意义与价值,揭示了游学的精髓在于知行合一。C针对游学融入过多的商业因素的情况,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从制度上为游学做出

13、了保障。D三则材料都对游学现象进行了报道与评论,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认识游学这一现象。6怎样才能正确地开展游学活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而侯七也没有辜负

14、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常常擦拭着玉,自言自语:“嗯,是块好玉”有时也微微皱眉。侯七在一品轩一千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虚心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浸淫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

15、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地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壁,侯七见这玉壁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

16、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是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候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吮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