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720089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湖南省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卷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因而它也具有主观意志所不能改变的规律。这并不是说历史上没有过制造出来的新城,但这类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成

2、熟的城市,并不是简单地依靠砖堆石砌,乃是因为它遵循了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顺从了历史潮流的要求,因而它可以吸引人们凝聚在自己周围,方才不断成长。历史地看,城市发展的自然秩序是吸收的,而非扩张的。物有本末,城市的发展壮大,不是因为它吞噬了村庄,而是因为人们因城市的魅力而到来。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新区是成功的,而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新区是不成功的。其最根本的区别在哪儿?我们知道,早期的新区甚至只是一片荒地,而现在的新区却是建起高楼大厦来招徕顾客,为什么反而后者吸引不到人?其实,无论是早期的政策洼地,还是如今的创新高地,新城区吸引人靠的是改革和优化的力量。城市的规模通常只是噱头,粗放地扩大城市规模无济于事,并

3、不能带动资源和人才的自然聚集,一个城市的成熟是不断锻造内在的过程。动态地看,城市的发展是分化的,而非同质的。城市的本质在市,不在城。城市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不是房子,不是马路,不是饭碗,而是它的分工,它的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城市产生的基本逻辑就是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地拓展,各种要素、资源开放、流动,以达到更加充分、更有效率的利用。如果离开了市,离开了更充分的市场化和市场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没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从这点来说,搞城市化的关键,不是建城,而是成市,但市场并不能简单地制造出来。结构地看,城市的发展是致密的,而非宏大的。自然形成的城市,它的路网会很密,商业和服务设施会

4、到处分布。这样的城市因为有密度,所以生活起来就比较便利。未来的城市化要从扩张型、铺展型变成内生型、紧凑型,不能只从尺度上看城市,更要从密度上看城市。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密集还是稀疏。所以,城市化要终止单纯“摊大饼”,要把能更好地配置资源的紧凑型城市作为目标。最后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是人文的,而非器质的。城市发展一定是围绕着人进行的,城市的成长与人群的聚集是同一过程。因此,一个没有以人为基础的城市是没有根基的。城市的基本作用,是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生活和发展的机会,保障其市民的权利和财富。忽视民生而把钱拿去装点门面的城市,只能是冷冰冰的钢铁水泥骨架,等待它的必然是人们弃它

5、而去。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但市民并没有多少获得感。相反,一些城市管理者却在以城市形象为理由剥夺市民的机会,比如规定不能搞出租屋,不能摆小摊,不能从事各种低端服务业。实际上这种发展路径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悖的,城市应该具有包容性地来提供各类机会,富人到城市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穷人到城市也应该有机会。城市的发展是各类群体共同集聚的结果,城市的目标也应该是让每个群体都生活得更好。(摘编自陈恒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市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兴城市顺应城市成长的规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6、B. 逐渐减少农村人口,以行政手段将人们从自然村迁徙到城市,是现代新型城市发展壮大的捷径。C. 城市的发展壮大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带动资源和人才的自然聚集。D. 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为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充分提供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证了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强调遵循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义。B. 文章指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四个方面,顺应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促进城市发展壮大。C. 文章指出城市化的关键是成市,强调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城市要素、资源,集聚各类城市群体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

7、比论证的手法,提醒我国个别城市管理者学习西方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修建高楼大厦,与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是相悖逆的,最终会伤及城市自身的发展。B. 越是成熟的城市,其市场化程度越高,城市的各种要素、资源越开放,流动越合理。C. 高明的城市管理者应学习老庄思想,无为而治,让城市自由地成长、发展和壮大。D. 城市开放,包容,不排斥摆小摊等低端服务业,就能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感恩节当天,韩红组织了一场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公益活动。一同参与活动的除了李易峰、韩红,还有张一山、春

8、妮等一众的明星。这个活动是怎么成行的呢?抛开圈粉、炒作等内部的影响,活动的实现流程反而相对简单,其实是由韩红基金会发起的“陪你一起过冬天”的这样一个官方组织的活动。这是传统公益活动一种典型模式的代表,有着固定的流程,即官方发起民众参与目标达成回访汇报。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这是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活动。在今年9月7日至9月9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的。在短时间内,这个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6百多万人次,筹集近6亿元善款。不论从民众参与度和善款筹集的额度来看,都展现了互联网+对公益的影响力和魅力。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基本上可以看出传统公益和互联网+公益的区别了。传统公益往往都是由

9、官方或者一定的组织发起的,传播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参与者基本上是被动参与的,而活动方式相对固定,以捐款或者捐物资为主;互联网+公益则对发起者没有严格的要求,组织、个人均可成为发起者,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不受限制,通过自媒体能带来大规模的影响力,而受众的参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物易物、细微助人,或者其它充满创意的间接捐助方式均可实现。(摘编自陈一丹中国互联网公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18日)材料二我国互联网公益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不断迭代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公益1.0阶段的特征是“公益+互联网”。公益行业或公益活动,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其使用的工具,比如建立官网、官微等,使用互联网作为传播阵地、

10、筹资渠道、组织管理系统等。公益与互联网的关系是公益占主导,互联网作为配合工具。简而言之,只是公益活动借助互联网提升组织化程度及工作效率。互联网公益2.0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公益”。互联网与公益的关系更为密切。互联网成为主导,公益成为“互联网+”系列的一部分,结合一起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公益活动,如果没有依托互联网,在线下是很难乃至不可能发生的。2014年夏天,风靡欧美搅动互联网、娱乐、体育等各界的“冰桶挑战”,也以最快的速度被中国公益界借鉴,在新浪微博上开启了火热的中国版“冰桶挑战”,最后带来了800多万元善款。与欧美“冰桶挑战”关注渐冻人不同的是,中国版“冰桶挑战”由于

11、机缘巧合关注了瓷娃娃,而且在游戏规则上变成被点名者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会捐款。“冰桶挑战”不仅仅是让世人关注到了罕见病,还从深远意义上给中国公益界带来一次风暴式的洗礼,同时也检阅了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最新高度。“冰桶挑战”以其创新性、娱乐性、互联网化等特征,刷新了公益的刻板面貌。互联网公益3.0时代则真正融为一体。体现在公益本身带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也具有很强的公益内在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开始呈现全面的互联网特征。数据化智能化、云端化、开放式、交互性等等,成为中国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案例是2017年9月的“一元画廊”,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及其支付,在15个小时内578万人次捐款超

12、过1200万元,再次刷新中国互联网公益高度。还有典型的“蚂蚁森林”。2016年8月,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上线了这款环保公益产品。用户每日通过乘坐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络购票等环保低碳方式,将计算成虚拟的“能量”栽种虚拟树苗,当用户积累到一定能量,即可获得一棵真实的树苗。每棵真实的树苗都将有独立的身份编码,由蚂蚁金服联合阿拉善SE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在内蒙古荒漠化严重的阿拉善、库布齐、鄂尔多斯等地区种植并培育,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摘编自张天潘互联网公益构建中国公益慈善新生态,南方都市报2018年9月18日)材料三2016年互联网慈善使用率(摘

13、编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央广网2018年1月13日)材料四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

14、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去年“腾讯99公益日”时,一些受助主体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企业高额配捐;广东某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会员,行“假慈善、真传销”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爆款”事件中,既有慈善公益领域中老问题的重新表达,也有慈善事业技术化过程中滋生的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评论称: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的监管下,这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构建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迫在眉睫。(摘编自胡林果反转的剧情,失控的爆款: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半月谈

15、网2018年3月13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冰桶挑战、一元画廊、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将线上与线下的活动连接起来,把有趣和有益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公益的影响和魅力。B. 根据材料三可以知道,2016年我国互联网慈善进行扶贫行为的最多,占比达到16.8%,其次为疾病救助,占比为16.0%,助残占比超过助学。C. 在互联网公益3.0时代,“互联网”与“公益”联袂,互联网的创新基因与公益向善的力量相结合,不断推动着我国互联网公益快速发展。D. 我国互联网公益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

16、,需要多管齐下,共构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让公益正能量传导到网络的每个角落。6.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如何构建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香郭凯冰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村子还睡着。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气息!父亲愣了,这是一种什么香味呢,这么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