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720088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测试试卷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2、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 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

3、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 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

4、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摘编自 姜振昌: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

5、形象,无所不能知晓。B.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C.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世界。D.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张力,艺术效果越强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B.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C.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叙述了鲁迅作品对

6、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D.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就能赋予作品真诚性,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B.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C.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D.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

7、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无所不能知晓”错误,原文是“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C项,“亲身经历”错误,“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D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文章重点论证了鲁

8、迅小说的艺术成就,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错误,夸大第一人称的作用。原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只要就”错误,太绝对;B项,“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在

9、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D项,“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错误,无中生有。故选C。【点睛】信息筛选题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今年年初,重庆沙坪坝的罗先生接触到一个叫“早起挑战团”的微信公众号,“挑战”的规则是:每个加入者至少投入10元作为保证金,每天早

10、上在指定的时间内用手机打卡签到,没有签到的人会被扣掉保证金,分给坚持早起签到的人。从春天到夏天,陆续有用户发现受骗,报警求助。有受害者将这款应用的界面截图上传到网络投诉平台,可以看到用户投入的保证金实时总额最高超过400万元。嫌疑人告诉警方,这个数字是真实产生,而每天没有按时签到需要被扣罚的保证金额度,在后台有一真一假两个数字,客户端的界面上只能看到修改过的数字。例如6月2日实际扣掉了31600元,但只公布和发放5600多元,其余的近26000元,都成为嫌疑人的收入。沙坪坝公安分局刑侦支队二大队队长杨兵介绍说:“嫌疑人普遍学历都比较高,而且他们在做这个事情之前都咨询了律师的。律师给他们的建议是

11、不要去修改这个数据,就不违法。但是所有人都去修改了数据,因为通过修改数据赚这个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几个月时间,几百万元就到手了。”(摘编自2018-12-17中国之声 央广记者:白杰戈)材料二(图表数据来自猎网平台)材料三电信网络诈骗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利用购买来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大部分人一开始会对陌生电话或者微信消息保持警惕,但是当对方轻易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甚至股票账户等具体信息时,骗局就可能由此展开。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民警周平锋介绍:“一线冒充被害人当地的公安机关,声称接到上海公安局的协查指令,说被害人在上海开了一个银行

12、账户涉及贪污洗钱案件,而且这个账户上有非法的资金进入,需要被害人配合,不洗脱嫌疑的话被害人就也是嫌疑人。”“二线是冒充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某个专案组的民警,以调查案件给被害人洗脱嫌疑为名,套取被害人家庭情况、职业信息,最关键的是套取银行账户情况和余额。“倘若二线诈骗人员没能让受害人完全信服,这时冒充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三线话务员就会登场,“检查官”会让被害人登陆一个网址,显示的是仿冒程度较高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然后让被害人在里面看到有自己的通缉令,有账户冻结的手续,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让被害人配合操作,把网银盾插到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等,最终被操纵。”(摘编自社会万象央广网201

13、8-12-08)材料四2017年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为公民信息安全增添一重要法律保障。同一年,工信部发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9项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措施;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一个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完善。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但电信网络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和形式不断更新变化,互联网刷单类诈骗、网购退款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新骗局表现突出。公安机关将不断开拓境外战场,坚持重点类案集中攻坚,持续推动

14、重点地区打击整治,联动相关部门提高打击治理工作水平,坚决维护公民信息和财产安全。(摘编自2018-08-05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白阳)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早起挑战团”的游戏规则是加入者每天早上用手机打卡签到,签到者将瓜分未签到者按要求投入的保证金。B. 嫌疑人通过修改数据,使签到者分得的保证金总额远低于未签到者实际扣除的保证金数额,从而实施诈骗。C. 从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涉案总金额来看,虚假中奖所占比例较小,可见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D. 作为新型诈骗手段的电信网络诈骗,其犯罪分子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依托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实施诈骗,增加了

15、打击的难度。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犯罪分子一旦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在实施网络诈骗中更容易获得成功。B. 不管犯罪分子采用何种手段实施诈骗,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都是必不可少的。C. 网络诈骗虽然花样繁多,也有漏洞,只有摆正心态冷静面对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D. 网络诈骗在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打击下将得到遏制并最终消灭。6.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整治网络诈骗。【答案】4. B 5. D 6. 加强立法。用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制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 整治网络环境。加强实名认证,加强钓鱼网站和恶意程序整治等防范措施。协同治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A项,原文是“每天早上指定时间内”,并非“每天早上”。C项,应是保证金所占比例最小,“人们对中奖类诈骗的防范意识较强”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犯罪分子大多依托在境外的服务器和交易平台”。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