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720084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部分区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上)期末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商业伦理精神的培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破除所谓的“商业无道德神话”,改变“利润至上”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观,塑造“价值优先”的商业文化。历史地看,现代商业社会的“无道德”特征是与现

2、代商业文明起源于伦理观念这一事实和传统背道而驰的。 在现代商业文明发起的源头,伦理观念不但孕育了新的商业精神,还通过这种商业精神带来了持续而稳定的商业繁荣。有趣的是,大约在 16-17 世纪这段时间里,这一现象同时发生在中国和欧洲。明清之际,处于“四民”之末的商人阶层缔造了中国社会一度的商业繁荣。而在背后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恰恰是被称之为“贾道”的伦理观念。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的商人大多原是儒生。“弃儒就贾”后便不自觉地把儒家的义利观念带入商业活动,渐渐有意识地生发出作为“道统”之一的“贾道”。正是带着经商也是“弘道” 的信念,明清之际的儒商不仅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还乐于承担一切重要的社

3、会公益事业,如编族谱、 建宗祠、疏通河道、开路修桥、建书院寺庙等。儒商的种种义举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政府的褒奖,他们也愈发看重自己的名德。大约在相同的时间段里,西方社会经历了宗教改革。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正是在加尔文宗诸派宗教伦理孕育的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感召下,大量的清教徒投身商业活动为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赚取了“第一桶金”。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可称之为禁欲主义天职观,即从事商业活动不再是低贱的行为, 而是符合上帝要求、为上帝劳作的天职。不难看出,无论是明清商人的“贾道”理念,还是欧洲清教徒的“天职观”,它们之所以能成就一种商业文明或塑造一种商业精神,关键就在于它们能把个体

4、的经济行为和某种公认的崇高价值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中,个体既获得了超越自身利益的自我认同,社会也从中受益并对个体进行良性反馈。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走出“商业无道德神话”的困境,就要在根本上实现个体行为动机与社会成就评价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果只是强调在个体层面改善行为动机而不调整社会成就评价体系,那么道德的个体就有可能在社会压力系统下面临“劣币驱除良币”的道德风险。如果社会成就评价的调整不能起到改善个体行为动机的效果,那么,再好的评价系统也会流于形式而无人问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良性互动不但在说理层面和社会教育系统内需要经济学

5、、管理学和伦理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视野吸收对方有益的东西,更需要金融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一切有志于从事这项事业的人通过一定的机制、措施、 路径把这种良性互动现实地建立起来并一直推动下去。(摘编自张霄培育商业伦理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利润至上”“价值优先”等观念,使现代商业社会与重视伦理的传统背道而驰,陷入了“商业无道德神话”困境。B. 明清之际的商人之所以乐于从事编族谱、建宗祠、建书院寺庙一类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的名德。C. 禁欲主义天职观认为,从事商业活动符合上帝要求,是为上帝劳作,这符合 16-17 世纪的欧洲公认的崇高价

6、值标准。D. 商业个体与社会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不仅需要在相关理论上中西方交融互补,更需要从实践层面去建立和推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针对“商业无道德神话”立论,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培育商业伦理精神的目的。B. 文章通过摆出商业文明起源于伦理观念这一事实,论证了商业伦理精神的重要性。C. 文章通过对 16-17 世纪中西方商业文明的比较,指出了培育商业伦理精神的途径。D. 文章剖析了个人行为动机和社会成就评价的关系,并指出了二者良性互动的条件。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伦理观念孕育商业精神并带来商业繁荣的现象同时发生在中国和

7、欧洲,说明商业文明自有其发展规律。B明清之际如果没有儒生“弃儒就贾”,那么“贾道”伦理观念即便生发出来也难以成为“道统”之一。C. 商人一旦将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公认的崇高价值结合,其行为动机就不再是单纯的逐利而带着道德追求。D. 既强调个体层面改善行为动机,又调整社会成就评价体系,就可以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道德风险。(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分冰心一个巨灵之掌,将我从忧闷痛楚的密网中打破了出来,我呱的哭出了第一声悲哀的哭。 对面也躺着一个小朋友。我们已被放在相挨的两个小筐床里,护士们都走了。我笑着招呼说:“小朋友,我看见我的父亲和母亲正在

8、商量我将来教育的事。母亲说我没有奶吃不要紧,回家去就吃奶粉,以后还吃桔子汁,还吃”我一口气说了下去。小朋友微笑了,似怜悯又似鄙夷:“你好幸福呵,我是回家以后,就没有奶吃了。今天我父亲来了,对母亲说有人找她当奶妈去。一两天内我们就得走了!我回去跟着六十多岁的祖母。我吃米汤,糕干但是我不在乎!”我默然,满心的高兴都消失了,我觉得惭愧。小朋友的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你将永远是花房里的一盆小花,风雨不侵的在划一的温度之下,娇嫩的开放着。我呢,是道旁的小草。人们的践踏和狂风暴雨,我都须忍受。你从玻璃窗里,遥遥的外望,也许会 可怜我。然而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有

9、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在人们脚下,青青的点缀遍了全世界!”我窘得要哭,“我自己也不愿意这样的娇嫩呀!”我说。小朋友惊醒了似的,缓和了下来,温慰我说:“是呀,我们谁也不愿意和谁不一样,可是一切种种把我们分开了,看后来罢!”明天一月一日回去了!我的父亲怕除夕事情太多,母亲回去不得休息。小朋友的父亲却因为除夕自 己出去躲债,怕他母亲回去被债主包围,也不叫她离院。自夜半起便听见爆竹,远远近近的连续不断。万千的爆竹声里,阴沉沉的大街小巷之中,不知隐伏着几千百 种可怖的情感的激荡我栗然,回顾小朋友。他咬住下唇,一声儿不言语。这一夜,缓流的水一般,细细的

10、流将过去。将到天 明,朦胧里我听见小朋友在他的床上叹息。天色大明了。两个护士脸上堆着新年的笑,走了进来,替我们洗了澡。一个护士打开了我的小提箱,替我穿 上小白绒紧子,套上白绒布长背心和睡衣。外面又穿戴上一色的豆青绒线褂子,帽子和袜子。穿着完了,她抱起我,笑说:“你多美呵!”小朋友也被举了起来。我愣然,我几乎不认识他了!他外面穿着大厚蓝布棉袄,袖子很大很长,上面还有拆改补缀的线迹;底下也是洗得褪色的蓝布的围裙。我低头看着地上堆着的,从我们身上脱下的两套同样的白衣, 我忽然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从此分开了,我们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都永远分开了!小朋友也看见我了,似骄似惭的笑了一笑说:“你真美呀,这身美

11、丽温软的衣服!我的身上,是我的铠甲,我要到社会的战场上,同人家争饭吃呀!”护士们抱我们出去。走到玻璃门边,我不禁大哭起来。小朋友也忍不住哭了,我们乱招着手说:“小朋友呀!再见呀!再见呀!”一路走着,我们的哭声,便在甬道的两端消失了。从两扇半截的玻璃门里,看见一辆汽车停在门口。父亲上前开了门,吹进一阵雪花,母亲赶紧遮上我的脸。 似乎我们又从轮车中下来,出了门,上了汽车,车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母亲掀起我脸上的毯子,我看见满车的花朵。我自己在母亲怀里,父亲和母亲的脸夹偎着我。这时车已徐徐的转出大门。门外许多洋车拥挤着,在他们纷纷让路的当儿,猛抬头我看见我的十日来朝夕相 亲的小朋友!他在他父亲的臂里。他

12、母亲提着青布的包袱。两人一同侧身站在门口,背向着我们。他父亲头上是 一顶宽檐的青毡帽,身上是一件大青布棉袍。就在这宽大的帽檐下,小朋友伏在他的肩上,面向着我,雪花落在 他的眉间,落在他颊上。他紧闭着眼,脸上是凄傲的笑容他已开始享乐他的奋斗!车开出门外,便一直的飞驰。路上雪花飘舞着。隐隐的听得见新年的锣鼓。母亲在我耳旁,紧偎着说:“宝贝呀,看这一个平坦洁白的世界呀!”我哭了。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小说以“分”为题,拥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也表达了对底层民众坚韧奋斗精神的赞美。B. “小朋友”面对“我”的富贵出身,

13、既羞惭又悲哀,但对“我”的优越条件,他也显出怜悯和鄙夷,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自尊。C. “宝贝呀,看这一个平坦洁白的世界呀!”这句话表面上赞美雪景,实际上是作者对那些不知民间疾苦的为富不仁者的讽刺。D. 小说在对比中呈现了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命运,作者的笔触热烈而冷静,语言精炼而细腻,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审美的追求。5. “我”从开始的“笑”,到结尾的“哭”,这种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6 分)6. 小说以婴儿的视角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受益于产业政策的开放,近年来网

14、上书店发展迅速,除经营纸质图书之外,还同时推出以电子阅读器为介质的电子图书,网上书店图书的低价和随时随地的手机便捷阅读都对实体书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外界环境的冲击之外,实体书店自身的营销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多数城市的新华书店,普遍存在购书环境不够时尚、便捷, 虽然多数书店都在不同楼层设置有电脑查询,但是由于每一楼层的图书分布不同,即便查到需要的图书信息仍然需要去不同楼层寻找,购物体验不佳。其次,实体书店的采购和销售等供应链不够畅达,导致一些社会热点的图书不能及时上架,错过了图书的最佳销售时机。最后,实体书店自身经营的运营成本过高,导致书的价格相较于网上书店过高,甚至因此而分流不少对于实体书店

15、有着较高依赖和忠诚度的读者。(摘编自罗婉榕、甘志霞大数据时代实体书店营销策略研究,科技资讯2017 年 22 期)材料二2009-2016 年实体书店销售码洋(亿元)及增速国民不同阅读形式倾向调查情况在手机上阅读33.80%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1.00%网络在线阅读9.80%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3.80%阅读形式倾向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51.60%(摘编自中国报告网2017 年我国实体书店行业发展现状及纸质阅读情况分析)材料三实体书店存在的理由,不仅在于提供书籍与知识,还在于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融入了都市生活的新场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 2001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阅读方式上,65.9 的受访者倾向于纸质书阅读,20.1 的受访者则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阅读,还有 13.2的受访者会选择 Kindle 等专门的电子阅读器来阅读。这就是说,目前倾向于纸质阅读的人群仍比选择电子阅读的人群多了一半。在这个比例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纸质阅读的提供者传统书店就还有生存下去的理由。除了卖书, 实体书店还可为人们提供休闲、社交以及知识交流传播等生活乐趣。实体书店的各种签售、讲座和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