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720070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8.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教学文案(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卿体育馆,积急进行之江汉大学 黎黄陂氏创办之江汉大学,久无声响。兹黎氏急欲此校之成,以期造就英材,故特派胡英初携巨款来汉,筹办进行。胡氏抵汉后,寓英租界扬子街五号。刻正布置一切,粗有头绪。学址拟定德华学校旧址云。记者愿观其成焉。 汉口中西报 1922年2月27日 绍基系于先君遗志,不敢辄忘。每思继作,而力感不足。贵校创办以来,惨淡经营,成绩昭著。拟将此项基金转移贵校,用以培养人才,藉了先君心愿。 黎绍基、黎绍业致信国立武汉大学 一、中兴公司股票票额10万元过户后,由校抵备现金用以建筑体育馆,颜其额曰宋卿体育馆。二、在宋卿体育馆内,辟一适当部分为宋卿前大总统纪念堂,即在堂内设辛亥革命首义文献保

2、存处,由校指定负责搜集编纂辛亥首义史实刊行。 国立武汉大学回复黎氏兄弟,宋卿体育馆由开尔斯和列文斯比尔设计,于1935年10月开工,工程造价12.31万元,由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1936年7月竣工。宋卿体育馆长35.05米,宽21.34米,一共4层(含地下1层),建筑面积2748平方米。 主要建筑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屋顶则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建筑工艺三绞拱钢架结构,以跨度22.6米的三绞拱钢屋架承重,并利用密檐高差采光通风。绿色琉璃瓦屋顶随三绞拱的弧线轮廓而转折,形成别具一格的轮舵式的山墙和三重檐歇山屋顶造型,既表现出现代新型的建筑技术,又保持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并为体育活

3、动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采光通风条件。体育馆侧墙为框架结构,山墙则取巴洛克式,堪称典型的“中西合璧”。正面看台又有中式的重檐三檐滴水,馆内还做了只有宫廷或高规格庙宇才采用的斗拱。 宋卿体育馆按1500人的规模设计,馆内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均绕有回廊;下层为木质地板的室内篮球场,可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还可用作小型展览会、演示会及舞会等文娱活动的场地;上层则内可作看台,外可作观景台;地下一层还设有健身房。开尔斯原本想在馆前建一个游泳池,未被采用。,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武昌珞珈山,国立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1938.3.294.1),“强化党的组织,设立总裁制度”,选举蒋介石为总裁

4、,汪精卫为副总裁; 取消预备党员制,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三青团); 召开国民参政会; 通过抗战建国纲领。 我們在抗戰軍事劇烈的中間,於民國二十七年黃花崗先烈成仁紀念日,在辛亥革命肇始地點的武昌,舉行了為國為黨創造新生命的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我們要使這一次大會成為中國革命建國史上極有意義的一個集會,希望各位同志回到各地告訴我們全體同志,各自珍重,一致努力,我們一定要做到大會宣言裏面兩句最重要的話,也就是我們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所一致期望實現的兩句話: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蔣中正(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典禮講詞,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四月一日),在这么美的地方建大学,是我早就有的愿望。我是要反复思量的。在

5、山上建大学,就要推平一些山坡,才能有地方盖那么多的校舍,推下来的土会很多,找地方存放是很麻烦的事,运走也是很费钱的一桩事,我们把推下来的土就近推到山谷,又省事,又省钱,土就会在谷里堆出一个很大的操场,在操场四周是美丽的校舍,一个很美、很好、很有气魄的大学就在你的面前。 开尔斯,1929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共举行了七届春季运动会。自1933年10月起,又将普通体育改为学校的必修课,并计算学分。但当时的体育仅停留在课时的落实、尖子的比赛上,并没有形成学生的自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也不普遍。 四、重视知育 从校址选择、住宅考究以及鼓励学生学习规章制度等看,不难看出国立武汉大学是重视知育的。对比之下

6、,就比较忽略了体育。以女同学为例,旗袍、花伞、高跟鞋,所在皆是,就未看到她们在体操场上打过一次篮球或排球。男同学也好不了许多。我在校四年,就只打了两分钟的篮球。当时同学较少,我们班就只有七人,因此同时上课的就有几个班。一次我班与另班比赛,我上场由南到北只跑了一个来回,把球场、球架跑得乱转,我也就下场,从此我也就再不摸球了。学校每年也开一次运动会,但总不很激烈。学校迁山之初,管体育的有三位老师一位工友,主任是蔡泽荫先生。在修建游泳池时,蔡先生竟落入东湖殉职。可叹。 杨鸿年:珞珈琐忆,理学院大楼位于文学院东侧的狮子山尾部,面向大操场和工学院大楼,背对东湖,由开尔斯和萨克瑟设计,整体建筑分两期建造:

7、主楼和前排附楼为第一期工程,由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1930年6月开工,1931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4671平方米;后排附楼为第二期工程,由袁瑞泰营造厂中标承建,1935年6月开工,1936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5449平方米。两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120平方米,总造价45.54万元,其中汉口市政府资助17万元。,位于地势狭窄的狮子山尾部的理学院,其背景是烟波浩淼的东湖、沙湖与长江。开尔斯等便将主楼设计为直径20多米的拜占庭式穹隆圆屋顶,采用八角面墙体,并由前排两座中式庑殿顶的配楼加以护持,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圆穹屋宇,风格独具,构成了这一建筑群中的独特形象,给人一种神秘缥缈的感觉,同时还与南

8、面工学院的方形墙体和玻璃方屋顶南北呼应,相映成趣,体现出“天圆地方”(北圆南方)的传统建筑理念。另外,将主楼屋顶设计为圆顶,也是为了抗御从东湖边吹来的强风,使之不受自然侵害。,理学院整体建筑依山就势,在狮子山尾狭窄的山脊上布置一座主楼和两座中式配楼,又利用陡峭的北坡建成两栋西式配楼,主楼与配楼之间用环廊联结,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天平地不平”的又一佳作。同时,在这四座配楼中,位于前排、与拜占庭式的主楼紧密相连的,是两座庑殿顶式的中国城楼(单檐歇山式,孔雀绿琉璃瓦盖顶),而后排的两座配楼则是西方现代式的平顶楼,在其西式的屋顶下又布置有中式的屋檐,处处体现出开尔斯等人匠心独具的设计思想和建筑手法,成

9、为又一例“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理学院大楼内部构造相当精美、适用,其首层利用地势修建了东、西、北三个扇形的大阶梯教室,这也是国内最早的阶梯教室。室内平面设计为多边形,巧妙和充分地利用了地形和声学原理,偌大的教室,教师讲课无须用扩音设备,声响效果也非常好;教室内的四根大圆柱,既起到支撑作用,又不妨碍视线,威严的柱身上配之以白色纹状的“莲花柱头”装饰,严肃却不失雅致,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起到了美化装饰的效果。教室外面,还充分利用了过道上方的空间,在此配置幻灯、电影放映设备等电化教学设施,这在全国大学中堪称首创。,莲花柱头,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理学院大楼二层为理、工学院的教室,三层为生

10、物系的标本室和数学系的模型室,东、西两侧配楼分别为物理系和化学系实验室。当时,理学院旁还建有德国赠送全套设备的煤气厂。此外,学校还有自备电厂和自来水厂,教师和学生宿舍安装有西门子电钟。一所不足千人的高校,拥有如此规模和先进的设备设施,这在当时的大学中可谓屈指可数。 自30年代理学院大楼落成以来,著名数学家李国平、曾昭安、汤璪真、吴大任、萧君绛,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江仁寿、葛正权、李国鼎、桂质廷,著名化学家曾昭抡、卓仁禧、王星拱、邬保良、叶峤、钟兴厚,著名生物学家张珽、何定杰、章蕴胎、高尚荫、汤佩松、钟心煊、叶雅各、孙祥钟等曾在这里执教和开展科学研究多年。其中,汤佩松在此建起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理学

11、实验室;高尚荫于此在中国率先开展病毒学的研究;桂质廷在这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电离层观测站;邬保良、葛毓桂在这里开展我国较早的燃料化学研究,率先提出原子能的利用;曾昭抡在这里建立我国第一个元素化学专业。李四光曾在这里作庐山冰川和东亚恐慌中中国煤铁供给问题的学术演讲。华罗庚冲破美国封锁,回国赴京途中在这里首次为武大师生作学术报告。 1948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会、中国自然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植物学会、等6个科学团体,在这里联合举行年会,并公推武大物理系的查谦教授为主席。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里培养的万千珞珈学子之中,涌现出丁夏畦、陈希孺、沈绪榜、李方华、李钧、柯俊、陈荣悌、彭少逸

12、、钱保功、查全性、江元生、王佛松、游效增、梁骏吾、张高勇、张致一、杨弘远、方智远等19位两院院士。,工学院大楼由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于1934年11月开工,1936年1月竣工,建筑面积8140平方米,总造价40万元,其中中英庚款董事会资助12万元。,工学院大楼座落在两座火石山之间的凹地上,其下方依照山势建有地下室和操场看台,是武大校园内又一例“天平地不平”的建筑佳作。 工学院大楼坐南朝北,其“背景”是平缓而苍翠的珞珈山,开尔斯在这里将主楼设计为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在珞珈山这面天然的“屏风”上形成一幅镶嵌画,使原本平缓的山体陡增钟灵秀气。,工学院大楼的屋顶设计别出心裁,下檐

13、采用孔雀蓝琉璃瓦,顶层则用透光玻璃作屋面,再用四个反扣的桔红色陶缶叠成宝塔状,形成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收束;方圆结合,红、白、蓝三色相间,形成中外少有的屋顶形式。 在工学院大楼双重屋顶的四角上,共有8处“仙人骑马”的造型雕饰,其4个下檐上每个骑马的“仙人”背后,都跟着8个“脊兽”(上檐上则为6个),其数量比校园内其它几处同样拥有这一装饰的建筑,如老图书馆、宋卿体育馆等屋顶上的还要多。 工学院主楼高5层,主体平面呈正方形,顶部全部用重檐四坡玻璃盖顶,中央为一个集中采光的封闭天井,形成一个通高5层的共享式大厅,四周绕以回廊,作为楼层水平联系的通道,亦是学生课间活动的公共空间。楼下地下层为科技成果展示大

14、厅,利用主楼前高台设地下通道,可由楼前道路直接进出大厅。由于采用钢梁屋架和透光玻璃作屋顶,阳光可从顶部直射厅内,形成了一个明亮的“玻璃中庭”,使人充分感受到光影效果和空间变化所造成的情趣。从攒尖式四角重檐玻璃屋顶,到共享空间的玻璃中庭构造,武汉大学工学院大楼是全世界最早采用空间共享这一建筑风潮的建筑之一。在国外建筑界,在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共享空间”和“玻璃中庭”的设计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逐渐流行的。,工学院主楼正方形墙体上带有明显的“恻角”,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城墙墙面是斜面的,为了使建筑样式符合传统形式的要求,故采取了将外墙墙面四角削斜的方法,利用人们的视觉误差,造成墙体斜面的假象

15、,使这一现代建筑亦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同时,为了整体协调,斜角上方的石刻栏杆采用独特的圆角过渡。,工学院主楼的细部处理也极为讲究,集美观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例如墙面上方配有多个中国传统建筑中罕见的狮面兽装饰,独具匠心;而在屋顶的四角飞檐下,还装有4个圆盘形水斗,称为“盛露盘”,形似吊灯,实则是屋面的排水口,既承接双层大屋面雨水的集中排放,不致损害墙脚,同时又美化了飞檐翼角。,工学院主楼的四角上各有一个配楼,面向主楼对称布局,四隅相望。这四座配楼分别是当时工学院的土木、机械、电机、矿冶四系以及研究所、实验室等的办公用房,均为矩形平面,有内廊,单檐歇山式屋顶,并覆有孔雀绿琉璃瓦。主楼高大的墙体被

16、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和削斜式恻角所美化,四角由绿色琉璃瓦歇山顶的中式配楼护持,更显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壮丽多采。,正方形的主楼前,还布置有两座穹窿圆顶的“天文台”,这既是主楼自身的配景,又成为理、工学院之间的障景。工学院主楼的四角重檐攒尖玻璃大屋顶,与外围的4座中国传统式配楼和正前方的2座罗马式碉楼相组配,形成了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工学院还有专供科技实验和教学实习的工厂区,有大小工厂7个,门类齐全,设备精良。著名机械学家郭霖、谭声乙、赵学田、刘颖,著名电机学家赵师梅,著名土木学家俞忽、余炽昌、陆凤书,著名矿冶学家邵逸周、黄培云等,曾在这里躬耕讲台,潜心研究,他们不仅攻克了我国工程技术上的许多难关,而且为国家培养出疏松桂、谢鉴衡、张嗣瀛、潘垣、张兴钤、刘业翔等大量院士级人才。,可惜的是,如此精美的建筑,刚竣工不到三年,就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野战医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工学院被撤销,学校便将工学院大楼改作办公大楼,并一直使用至今。,华中水工试验所由湖北省政府与武汉大学合建,上海六合公司中标承建,1935年8月开工,1936年4月竣工,建筑面积2197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