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0040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扫描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A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载;B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项小雅鹤鸣与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2B(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3A(“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先河。,“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A项“对比”之说有误,第二段中两处“像是”都是比喻。B项“读书没有选择”“ 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分析有误。D项“呼吁

2、人们回归经典”属无中生有。)5(5分)第一问:“书呆子”指脱离现实生活、习性乖戾、蛰居苦读的人。“真正的读者”指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热爱生活的读书人。(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第二问:作者通过对比,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2分)6(6分)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阅读经历,从而产生共鸣。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生动,如作者对少年时期阅读经典作品时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觉得细腻真实。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著作的喜爱和感激之情。(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实用类文本

3、阅读(12分)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8(5分)A、B(C项曲解文意。国家宝藏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表述为单方面。D项“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等价值最高”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E项“都主要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说法错,材料三中主要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来说明,尽管提到故宫博物院,重点不是说彰显文化自信。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3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9(4分)采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敢于创新,采用让年轻人

4、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引入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要抓住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每点1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的其他答案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D(原文标点:乾象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崇明至城下。乾象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乾象遂以众来归。)11A(古代男子和女子一般都有名有字。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时取字。)12C(“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无中生有)13(10分)(1)朱

5、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掣”、“蹙”、“拔”各1分,句意2分)(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右”、“劾”、“罢”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5分)AB(C项“坐依”句不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D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山中景象”错。E项“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分析有误。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满分。)15(6分)“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此而致。“雨开”句写眼见,是实写,雨过天晴,山色显

6、得格外清朗、明净、鲜润。“碧”“鲜”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度。(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5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D( 及锋而试: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时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正确。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此处望文生义。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不合语境。差强人意:

7、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合语境。倍道而进:加快速度前进。)18B(A项“负载观念”搭配不当;C项“涉及到”成分赘余;D项“升空发射”语序不当,应为“发射升空”。)19A(B“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不能用于形容儿女。 C “垂询”是敬辞,表示别人询问自己。 D “忝”是谦辞,表示自己处于某种地位、职务而辱没他人,自己有愧。)20(6分)来复兴蕴含在服饰上的传统文化也认为传统服饰不方便日常生活则可以穿传统民族服饰。(每句2分,大意吻合即可)21(5分)参考示例: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加重视或过于悲观,也不能反应过度,过于乐观;应保持应有的理智和清醒,通过理性分析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8、(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据答题实际评分。)四、写作(60分)22(60分)参考立意:(1)从奔驰车主的角度:应遵守交通规则,强化规则意识。有钱不能任性违法。(2)从比亚迪车主的角度:重证据,用证据说话是法治意识强的表现。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违法行为。(3)从网友的角度:看问题要全面,避免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表面化认识。(4)从公民的角度:行为处事,均应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公民应遵纪守法,合法合情处理问题。(如有其它立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文言文译文: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天启元年,朱燮元升迁为左布政使。将入朝觐见,恰逢永宁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燮元整治军队。崇

9、明僣越使用不合法的国号,设立丞相五府等官,统领所部及塞外杂蛮数万人,分兵几路奔赴成都。指挥周邦太投降,雷安世、瞿英战死。成都士兵只有二千人,粮饷又不够。燮元下令征召罗纲、松、茂诸道士兵率军救援,聚集二百里以内的粮食,运入成都。朱燮元偕同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城墙把守。贼兵堆垒土山,在上面架设蓬荜,埋伏弓弩射击城中。朱燮元用火器击退敌兵,又派遣人打开都江堰水注入濠沟。又斩杀城中二百多通贼的人,贼兵失去内应。后来贼兵又在四面设立望楼,高与城齐,朱燮元命令死士出城攻击,击杀三贼帅,烧掉敌人的望楼。贼稍稍退却。有一书生陷入贼兵手中,派人对朱燮元说贼将罗乾象欲归附朝廷。朱燮元让与罗

10、乾象一起前来,招呼他们在戍楼之中饮酒,不让他们解下随身携带的佩刀,与之同榻睡觉。罗乾象发誓以死相报,又从城墙而下返回。自此,贼兵中的一举一动没有不知道的。朱燮元于是派遣部将假装投降,引诱崇明至城下。罗乾象趁机在城内放火,崇明父子逃向泸州,罗乾象于是率领众人前来归附。成都城被围一百零二天后解围。天启三年,朱燮元谋划直取永宁,聚集将佐曰:“我们长久没有战胜贼兵,是我们分散兵力,贼人合兵的缘故。”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记录战功, 朝廷进封朱燮元为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兼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里日益萧条,贵阳百

11、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之人。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在五峰山、桃红坝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贼兵奔逃,占据山巅。诸将趁着大雾努力攻打,贼又大败。又追赶并在红土川击败贼兵,奢崇明被杀。捷报上闻,皇帝大喜。但因为许成名与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间没有兑现。当初,奢崇明之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四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攻陷弥勒州曲江所,又攻打临安及宁州,远近人士十分震动。朱燮元派遣军队前来,于是土官被安抚。不久,被安抚的土官中有人叛乱,诸将方国安等军失败,朱燮元受到牵连贬官一级。十一年春朱燮元死于任上,年七十三。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