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9199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的概念与意义课件讲课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的概念与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朱同同,文献是人类认知信息的一种传递工具,也是构建图书馆事业的物质基础。研究文献,熟悉文献,是搞好馆藏文献建设的起码要求。,先介绍有关文献的一系列概念,如信息、知识、图书等谈起 再说明文献的由来和演化过程 最后阐述文献的构成、社会特性和意义,导语,一、有关文献的一系列 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非物质,非能量,是一种依存物质的普遍存在。热力学解释为负熵。 两者间的传感物。即从信源通过信道传送到信宿去的东西。,文献基本概念的关系,二、文献的由来与演化,1、人类认知信息传递的间接性,人类认知信息的间接传递途径:,2、两种人

2、类认知信息传递的工具,口头语言工具,形成口耳相传方式。 口头语言,是一种声音与涵义相对应的物理状态体系。,痕迹符号语言工具,即文字工具,形成文献传承方式。 文字,是一种音、形、义相对应的痕迹状态体系。,人类认知信息传递的方式一,人类认知信息传递的方式二,口头语言,以其与认知涵义有完备的对应性能,符合人 类身心禀赋发展特点,特别适合日常的直接面陈场合等优 点,而发展成今天人类传递认知信息的有力工具之一。但 它瞬间即逝的声波基础,不能适应人类一些重要认知信息 跨时差、长距离、可再现、不失真、大容量传递的要求。 这是以文字为基础的文献传递方式必须产生和崛起的历史 逻辑。,认知信息跨时差、长距离、可再

3、现、不失真、大容量 传递要求的产生,取决于认知信息的重要程度。,何事最重要? 关系民族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重大决策,如确定领袖、 农事、狩猎、征战、迁移、通婚、祭祀、丧葬等。,如何决定?请示神旨。方法:占龟和祝蓍,占龟结果,构成意义痕迹符号系统,逐步形成文字 祝蓍结果,构成意义实物系统,逐步形成一些民间问卜方法,3、文献概念的演变,三、文献的构成和特点,1、认知内容,认知内容指文献所蕴涵和表述的思想 意识、认识成果和知识情报等。用英国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K . R . Popper ) 的话说,是“没有认识主体的客观知识”。 它是人类物化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成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2

4、、痕迹符号,痕迹符号指文献中与认知涵义相对应 的一种带有人为规范的痕迹状态体系, 包括表现为文字与图形的裂痕、刻痕、 抹痕和印痕,表现为图形和点阵的光化 学痕,表现为声频、视频与计算机编码 或数据的磁痕和光痕。,3、载体材料,载体材料指文献中痕迹符号的物理承 载体。是人类专门选定或制成,用以记录 文献痕迹符号的特定材料,如龟甲、兽骨、 金属器皿、石碑、刻崖、印章、简册、缣 帛、粘土版、贝叶、桦树皮、莎草纸、蜡 版、羊皮、纸张、唱片、胶卷、相片、磁 带、软盘、硬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4、记录方式,记录方式指把表达文献认知内容的痕 迹符号记录到载体材料上去的方式。裂痕、 刻痕、和抹痕只能用手工

5、方式记录,如灼 烤、雕刻、书写等;印痕可以用机械方式 记录,如印刷;光化学痕、磁痕和光痕一 般自动记录。 记录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激光打 印、录制、复印、光电誊印、自动冲洗、 扫描录入、电传、网络传输、数据下载等, 声控技术的出现,为记录方式的变革带来 理想的曙光。,文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是物化的 精神财富。认知内容是文献的价值内核, 载体材料是文献的形态外壳,而痕迹符号 及其记录方式,则是使文献的内核和外壳 有机结合的中介和手段。它们都是文献缺 一不可的构成要素。,四、文献的社会特性,1、系统的知识性,文献是社会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这类资源可 分三类,一人才,二文献,三一般社会产品

6、。 三类资源虽都蕴涵大量知识,但使其所含知识处于 系统揭示、整体梳理和充分解释状态的,唯有文献。 文献在三类智力资源中自成系统。文献全面反映一 个时代各领域人类的认知水平,也全面反映各历史阶段 人类达到的认知水平。 文献具有独立的知识系统意义,这是任何一类社会 产品都无法比拟的。,2、媒介的传播性,文献是一种专为传播知识的社会制品。为 了优化承载、处理和传递认知信息的环境、条 件和手段,人类经过数千年孜孜不倦的探索追 求,在文献四构成方面,作过大量改进。,纸文献是以往社会中解决人类知识传递的 专门工具。其优良的媒介传播性,如跨时差、 长距离、可再现、不失真、大容量等,是任何 一类社会产品都无法

7、比拟的。 目前崛起的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技术, 使文献走向虚拟化,使文献的媒介传播性进一 步提高,如轻量化承载、高密度存储、瞬时性 传输、形象化显示、多角度检索、网络化利用 、高速度处理等。,3、价值的共享性,文献的知识价值不因使用而有所损耗,相 反,使用得人越多,其价值越高。文献的知识 价值有独特的共享性。,文献的价值共享性,是著作权成为现代三大知识 产权之一的原因。著作权侵犯者正是恶意利用了文献 价值的共享性,才得以谋取私利的。 读者作为公众,只能利用文献的价值共享性,去 享用文献的知识价值,但对作为公物的文献外部形质, 则无权独享独耗。这是图书馆文献赔偿制度的主要根 据。,4、效用的相对

8、性,文献效用的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 效用发生的间接性和效用对象的专指性。,文献的知识价值须通过 人才能得以实现。科技文献 须通过科技人才才能转化为 生产力。文献不能直接发生 社会效用,文献须与有效的 阅读活动相结合,才能间接 地产生效用。拥有文献虽拥 有认识、改造世界的可能, 但不等于说就一定拥有知识, 也不等于拥有文献的全部效 用。文献是一种间接的社会 生产力。,文献的知识内容和水平参差不 齐,决定了其社会效用的产生,与 阅读者文化程度和当前需求有很大 关系。文献效用的专指性,与一般 社会产品都可尽量作到方便每一个 人使用是不同的。照相机可以 “傻 瓜化”,狭义相对论 无法 “ 傻 瓜化”

9、。,五、文献的意义,文献是存储和传递认知内容的一种 最重要的工具,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有力武器,是人类从必然王国攀升到 自由王国的阶梯。,谢拉(J.H.Shera)说 : 没有一定形式的文字记载和 保存文字记载的方法,便没 有持续的文化。,巴特勒:所谓图书,是 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 置(social mechanism)。,卡尔 波普尔用 “在废墟 中如何重建世界”的两个思想 实验”,来说明包括文献在内 的“ 客观知识” 对人类发展的 重大价值。他认为文献属于“ 世界3”的哲学范畴。,文献的哲学意义: “上帝”创造了物种,人类则创造了破译这些 物种基因的文献。 “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

10、则创造了能够解释 和构建这个世界的文献。 人类是因为有了文献,才得以在“上帝”面前 毫不逊色的。,恩格斯曾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进程中的作用已重要 到如此地步,以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 劳动创造了人本 身”。 文献显然也无愧于此类评价。 文献作用之重要,在人类战胜自然和自我的过程中, 是怎么估计也不嫌高的,以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献 使人变成了“上帝”。,“给我文献,我就能创造一个世界!” 新阿基米德语录,1、基础的认知交流意义,认知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样,是人类生存 发展的三大柱石,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资源。 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简单,生存交往范围有 限,社会理念系统简单,决定了它只能产生简 单的

11、口耳相传式的交流方式。 文明社会的认知信息交流环境,不可避免 地提出跨时差、长距离、可再现、不失真、大 容量的认知信息传递要求,因而也不可避免地 产生文献这一新的认知信息传递方式。 文献在转变人类认知信息的交流手段方面, 有着基础性的变革意义。,2、深刻的身心发展意义,文献在人类个体一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过程 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刻作用。 文献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也是防 止成人心智退化的重要条件。 文献环境,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3、巨大的文明进步意义,文明史仅占人类300万年生存史的千分之一 到二。人类有过漫长的蒙昧阶段,只是到最后一 刻,人类才 “ 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 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 。文献的应用对全人类而 言,太值得庆幸了! 文献是一个民族跨进文明的关键。上世纪以 来发现的处于蒙昧阶段的民族,一无例外地没有 应用文献。 一个文献贫乏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民族。 一个缺乏文献利用环境和阅读习惯的民族,是没 有希望的民族。,4、重要的战略资源意义,文献由于以下原因,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重 要对象: 1、文献技术发展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2、文献在知识经济中的价值定位不断上升 3、文献是支撑国际战略竞争的“生态”要素,谢谢听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