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910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单元2继承创新d讲课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2013年高考一轮备考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13:传统文化的特点 考点1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考点1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1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12年考试范围,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对本民族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1.含义,2.内容,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3.特点,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4.影响:双重性,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

2、确态度,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认识作用,分辨精华和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革除陈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C.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把握二者关系),考点13,考点14,考点1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技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运动(内在因素),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根本因素实践,(2)重要因素,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才人对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 (2)教育在文

3、化传承中的作用(P46):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P101):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归纳提升,(2012广东卷)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 B C D,B,(2011北京文综)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

4、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 ,D,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3、文化创新,考点17: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18:文化创新的意义 考点19: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点20: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2012年考试范围,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根本目的、检验标准) 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的意义,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考点17,考点18,3文化创新的途径(怎么做),(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博采众长,以我为主。,(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考点19,考点20,易错点拨,1填空: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2判断: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辨析:继承传统文化

6、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4辨析: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民族节日,5. 比较:文化创新的主体、源泉、动力、根基、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8. 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9. 分析: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关系。,10.比较: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7. 比较: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与重要因素。,6. 比较:文化创新的目的(作用)和根本目的。,(2012山东文综)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

7、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B,(2012高考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B. C. D.,B,(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

8、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D,(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B.C.D.,B,(2012高考海南卷20)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9、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 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 A.B.C.D.,A,(2012广东卷)材料: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

10、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3分) 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 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 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3分) 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多不超

11、过11分。,参考答案:,主观题解题6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答案组织要点化; 答案表述术语化; 答案结构逻辑化; 答案编写完整化; 字迹书写整洁化。,办好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也是上海的大事。上海市政府表示,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真正的“低碳”世博会。秉承“师法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中国传统智慧的“低碳世博”理念,得到了本届世博会参展各国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并在参展国和国际组织的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中国国家馆形如“东方之冠”,做到了自遮阳体系调节室温,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雨水循环利用;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墨西哥馆的“风筝广场”代表着墨西哥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城市绿地的偏爱 结合材料分析,“低碳世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参考答案: 秉承中国传统智慧,提出“低碳世博”理念,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4分) “低碳世博”理念在世博会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分) 世博会参展各国把“低碳世博”这一理念渗透在富有本国特色的场馆设计和场馆建设中,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