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9858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2016年秋期高2017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

2、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

3、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

4、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5、。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

6、店,双方都要被治罪。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B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至56岁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C在西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

7、性。D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

8、言文,完成47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

9、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致之?”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

10、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 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D.今汾晋避盗者

11、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B.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C.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D.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作,践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文静有胸怀识见。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异曲同工之

12、妙的“可终羁贱乎”的感慨。B.刘文静看出高祖为唐公时已有大志向,所以用心结交,又将秦王比作历史上英明神武的汉高帝、魏太祖。C.刘文静善于进谏。唐公登上天子之位,不拘礼仪,多次和贵臣共处一床,文静用“太阳俯同万物”作比,婉转进谏。D. 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5分)(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5分)(二)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89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临江仙陈克四海十年

13、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城:指建康。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8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作简要赏析。(5分) 9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

14、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医 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15、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