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835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评价(2)教材课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Ma Xiaochu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目录,第一节 危险源的辨识 第二节 危险源的评价 第三节 安全评价报告,3,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此处的单元指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物是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触电等危险的一种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 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数量。,4,重大危险源,具有潜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破坏或污染的作业区域、生产装置、设备设施

2、。,6,第一节 危险源的辨识,7,一、危险区域调查,危险通常是潜在的,隐含的,在某个生产企业内部是否存在危险源,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到并确定下来。常用的方法有: 根据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大检查。 根据以往事故案例寻找线索; 根据危险工艺,进行系统分析。,8,二、危险辨识,环境条件:功能分区合理否,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设施间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隔离,工艺流程布置,发生事故时可用的抢救条件;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属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设备、装置;包括: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

3、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塌方、井喷、瓦斯等有害作业部位。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9,参照GB/T 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及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有关规定,以及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

4、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综合为以下的危险因素,10,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

5、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11,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运动物伤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高温伤害:由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引起的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低温伤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6、燃烧:易燃性气体、易燃性液体、易燃性固体、易燃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物;,12,腐蚀伤害: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有毒与室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电伤害:由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引起的触电、灼伤等伤害; 噪声伤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粉尘伤害:由于粉尘的存在而对人体造成的急性或慢性伤害;淹溺存在局部水患威胁。 根据行

7、业特点,可追加更多的危险因素。如采煤业可加入:瓦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等因素。,13,三、危险源的实时辨识,1 易燃易爆有毒类物质的实时辨识 对于易燃易爆类危险源,由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生产场所和库区都规定了相应的临界量。因此,实现实时辨识较为容易。 根据国标要求,辨识时应根据下式确定: 其中,q1,q2, , qn是每种物质的实际贮存量; Q1, Q2,Qn是各危险物质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14,15,2. 压力容器事故的实时辨识,辨识依据 根据国家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实行国家监察的容器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最高工作压力(Pw)0098兆帕(1公斤厘米2),但不包括

8、液体静压力; 容积(V)25升,且PwV196兆帕(200升公斤厘米2); 介质为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指在1个大气压的沸点)的液体。,16,3. 锅炉的实时辨识,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常压下水要变成蒸汽,体积要膨胀1670倍,锅炉中的蒸汽因封闭在锅筒或汽包内,因此就产生了较大的蒸汽压力。 锅炉辨识依据 符合下列条件的必须进行危险评价: 额定蒸汽压力2.45MPa; 额定出口水温120,且额定功率14MW的热水锅炉。,17,第二节 危险源的评价,18,一、危险评价的程序,19,二、危险评价各步骤的主要内容,资料收集: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9、,国内外的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设备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状况等。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等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在上述危险分祈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事故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风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 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根据评价和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

10、低于标准值的风险属于可接受或允许的风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生产条件变更导致风险值增加,对不可排除的风险要采取防范措施。,20,三、危险源评价分级方法,危险源评价分级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方法: (1)打分法,根据综合得分得到危险源的级别;(2)根据总损失,根据折算后的总的经济损失来划分危险源的级别。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因为都涉及到权重的选取和系数的设定。好的评价方法是经过多年、多个企业的实践检验后改进而来,有的评价方法提出时间较短,须在实际中被检验。事实上,完全抽象的理论推理未必合适,其评价结果与实际风险可能相去甚远。这就像医学上单纯从细胞、器官、组织的寿命推算,人的寿命应

11、在300岁以上,而人的实际寿命仅为百岁以内。适当的系数修正更接近实际风险水平。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采用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方法。,21,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评价。 安全检查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级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方法,22,23,预先危险分析法 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类别、危险产生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分析的方法。,24,25,危险可操作性研究:针对化工装置的一种危险性评价方法。它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系统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

12、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事件树分析法:一种基于逻辑分析的评价方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前提下,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后续事件的结果。整个事件序列成树状。 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以图形的方式表明“系统是怎样失效的”,它包括了人的影响与环境影响对系统失效的作用,并且用图形的方法有层次地分别描述系统在失效的过程中各种中间事件的相互关系及通过何种途径发生的。 人的可靠性分析法:一种评价人的可靠性的方法。人为失误的严重性是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如损害系统的功能、降低安全性、增加费用等。,26,2。半定量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包括概率风险评价方法(LEC)、打分的检查表法、MES法等。 这种方法大都建

13、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合理打分,根据最后的分值或概率风险与严重度的乘积进行分级。由于其可操作性强且还能依据分值有一个明确的级别,因而也广泛用于地质、冶金、电力等领域。因化工、煤矿、航天等行业的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对于人员失误的概率估计困难,难以应用。 打分的检查表法的操作顺序同前面所述的检查表法,但在评价结果时不是用“是/否”来回来,而是根据标准的严与宽,给出标准分,根据实际的满足情况,打出具体分,即安全检查表的结果一栏被分成两栏,一栏是标准分,一栏是实得分。由于有了具体数值,就可以实现半定量评价。,27,(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是一种简单

14、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且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定量依据来自于工作经验。,28,29,(2) MES 评价法,该方法将风险程度(R)表示为:R=LS,其中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表示事故后果。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概率E和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单纯的财产损失事故,不必考虑暴露问题,只考虑控制措施的状态M。,30,31,3。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算

15、法和规则,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及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赋值,从而算出一个确定的值的方法。如果规则明确、算法合理,且在参数求取时没有不可确定或模糊难以确定的因素,则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且不同类型评价对象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价法、日本的六阶段危险评价方法和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我国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源评价方法均属此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使得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其危险性单元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这里的指数数值同时含有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的因素。这种方法目前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较多。,32,道化学

16、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7.0版),该方法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逐步推算,其定量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状况。,33,34,35,中国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该方法由吴宗之等人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了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后后得出的。该方法提出了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三大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36,37,第三节 安全评价报告,38,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可增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 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根据工程、系统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