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9788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全卷共2个大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来源( )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C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能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2.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2、这句话说明(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 B. C. D.3.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4.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理在事先-断章取义形存神存-心外无物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刻舟求剑A B C D5.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

3、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 )它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旧的哲学不认同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A B C D6.“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A、 B、 C、 D、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

4、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8.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闹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感受A. B. C. D.9.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的成功返回以及“嫦娥二号”的成功实施,表明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上天”的技术,但是“入地”的本领还非常有限。例如对地壳运动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人们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以致地震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 )A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运动的规律B有些规

5、律是可知的,有些规律是不可知的C如果认识了地震规律,就能改变地震规律D真正把握规律,才能有科学预见性10.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任何观念都

6、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A B C D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1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 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A. B.

7、 C. D.14.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1516题。15.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

8、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 B. C D16.“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费尔巴哈曾对各国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回答下列各题。17.费尔巴哈的发现启示我们,宗教所描绘的世界( )源于现实世界 反映现实世界

9、 就是现实世界 影响现实世界A. B. C. D.18.神在不同国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其原因是( )A.神的形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B.神的形象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不同C.神的形象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产生D.神的形象属于客观实在的范畴1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0、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A. B. C. D.20.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21.在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11、根本动力 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C.技术完全是科学家研究的结果 D.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22.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A B C D23.“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2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

12、的哲理是()A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占有真理没有意义B认识的目的是掌握真理C认识具有无限性,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2. 非选择题(共52分)25.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夺得奥运会冠军,再次登顶。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在备战期间,女排团队制定了严密、详实、科学的生活和训练计划;重点研究了巴西、美国等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特点;深入研究女排运动的规律。 在长期的女排运动中,中国女排形成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仅使中国女排不断创造辉煌,而且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

13、意识的作用的?(16分)26.材料: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面对这种状况,人类逐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16分)27.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