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0468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章节脂类代谢教学文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脂类代谢,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与血浆脂蛋白,第二节 甘油三酯(TG)的分解代谢,第三节 脂肪酸的氧化与酮体形成 第四节 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的合成,第五节 磷脂代谢,第六节 胆固醇的代谢与调节,第七节 脂类代谢的调节,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一、脂类的消化吸收 1. 消化吸收的部位:小肠 2. 参与消化的酶:脂肪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 3. 吸收方式: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固醇(Ch)、溶血磷脂及甘油一酯在小肠细胞内重新酯化形成乳糜微粒(CM),再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小分子FFA也可直接通过门静脉(V)入血。 二、脂类转运与血浆脂蛋白 1. 血脂:即血浆中各种脂类物质

2、的总称(有TG、PL、Ch、ChE、FFA等) 2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3. 血浆脂蛋白分类:可分为五类,第二节 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一、TG 的水解,二、甘油的命运,三、脂肪酸的氧化,四、酮体的代谢,一、TG 的水解,三种脂肪酶参与: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一酯脂肪,二、甘油的命运,(磷酸酶),(还原),糖异生,酵解或有氧氧化,(糖、脂代谢联系点之一),三、脂肪酸的氧化,(一)饱和偶碳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三)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四)脂肪酸的其他氧化途径,(一)饱和偶碳脂肪酸的-氧化作用,给予的化合物: (奇数碳苯脂酸) (偶数碳

3、苯脂酸),尿排出物:,1、脂肪酸的活化 2、脂酰辅酶A转运入线粒体 3、脂肪酸-氧化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4个循环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Knoop由上述实验推论,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段。至1954年,-氧化过程已基本搞清。后来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脂肪酸的活化(胞液),脂酰辅酶A合成酶(硫激酶),上述反应实际是分两步进行:,(1)形成脂酰腺苷酸,(2)形成脂酰辅酶A,反应特点: A、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B、反应平衡常数几乎等于1,但由于机体有焦磷酸酶可迅速水解 PPi ,反应产物不断移去,使此反应

4、自左向右几乎不可逆地进行。,2、脂酰辅酶A转运入线粒体,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是在肝脏及其他组织的先例体线粒体中进行的。中、短碳链脂肪酸可以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膜。最近发现肉碱(carnitine)促进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氧化, 肉碱,(脂酰肉碱),酯键,肉碱脂酰转移酶,脂酰肉碱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移位酶穿过内膜,脂酰基与线粒体基质中的辅酶A结合,重新产生脂酰辅酶A,释放肉碱。,肉碱脂酰转移酶(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 转运过程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线粒体内膜,3、脂肪酸-氧化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4个循环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1)脱氢:,脂酰辅酶A脱氢酶,(2)水化

5、:,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3)再脱氢:,-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4)硫解:,酮脂酰硫解酶,少2C脂酰辅酶A,第二轮循环,乙酰辅酶A,(2)4个酶作用各有特点 脂酰辅酶A脱氢酶; 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 -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酮脂酰硫解酶,脂肪酸-氧化的反应特点与总结,(1)4个步骤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G =28.03千焦耳/焦尔),整个反应平衡点偏向于裂解方向,难以进行逆向反应。,专一性强,只能催化2 反式不饱和脂酰辅酶A水化产生 L-(+)-羟脂酰辅酶A;2顺式不饱和脂酰辅酶A水化产生 D-(-)-羟脂酰辅酶A,具有反应性强的-SH,(3)-氧化的能量储存,一轮氧化循

6、环可产生 1 FADH2 2 ATP 1 NADH 3 ATP 共17ATP 1 乙酰辅酶A TCA 12ATP,以软脂酸(16C)为例计算-氧化的能量储存(净生成ATP数):,(A)软脂酸活化 软脂酰辅酶A; - 2 ATP (B)7 次-氧化循环 7 FADH2 27 = 14 ATP 7 NADH 37 = 21 ATP 8 乙酰辅酶A 812= 96 ATP,1分子软脂酸体外燃烧,释放标准自由能:G = 2340千卡 有效利能率;7.3129 = 947千卡, 947 / 2340100% = 40%,总反应式;,净生成;129 ATP,(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3 顺式烯脂酰辅酶A

7、2 反式烯脂酰辅酶A,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氧化,D-羟 8 碳脂酰COA,-氧化,L(+)-羟 8 碳脂酰COA,-氧化,(三)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作用,虽然大多数脂肪酸为偶数碳原子,但在许多植物、海洋生物、石油酵母等体内还有奇数碳脂肪酸。它们经反复-氧化作用后,可能产生丙酰辅酶A,(1),丙酰CoA羧化酶 差向酶 变位酶 琥珀酰CoA,(VitB12),TCA,缺乏VitB12变位酶活性降低.,(2) 丙酸代谢还可通过羟丙酸支路进行:,丙酰CoA,乙酰CoA,TCA,(四)脂肪酸的其他氧化途径,1、-氧化:植物种子、叶子、脑、肝细胞中每次氧化脂肪酸羧基端只失去1个C原子( CO2 )。机制

8、尚不十分清楚。,2、-氧化:少量12 C 脂肪酸,最终产生二羧酸,-氧化,四、酮体的代谢,酮体是三种化合物的总称: 乙酰乙酸 D-羟丁酸 丙 酮 (CH3COCH2COOH) (CH3CHOHCH2COOH) (CH3COCH3),(一)酮体的合成,1.合成部位:主要在肝C线粒体内 2.合成原料:乙酰CoA 3.合成途径:五个酶促反应步骤,(1)硫解酶,(2)-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HMG CoA合成酶),(3) HMG CoA裂解酶,(4)D-羟丁酸脱氢酶,(5)自发进行或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丙酮是一个挥发性物质,当血酮升高时,呼吸中可嗅出带甜味的丙酮气味。肝C内有活性强的HMG C

9、oA合成酶,但缺乏分解酮体的酶,故肝C内合成的酮体经血液循环运送到 肝外组织C。,(二)酮体分解,再由-氧化酶系中 硫解酶,2 乙酰CoA,TCA,可由肝外组织C线粒体中3-酮脂酰CoA转移酶催化,(三)生理意义,1、酮体是肝C输出脂肪类能源的一种形式。肝C将长链脂肪酸分解成分子小、水溶性强的酮体 血循环 肝外各组织C,提供易被利用的能源。 2、可减少肝外组织C对葡萄糖的利用,维持一定血糖,保证脑、心、肾等对G的需求。 正常代谢时,机体能源主要是糖代谢提供, 此时:血酮:0.35 mg % (1 mg ),但在某些情况时, 如饥饿(糖来源)、糖尿病(糖利用),血酮 酮血症 尿酮 酮尿症,脂肪酸

10、-氧化乙酰CoA 肝C合成酮体, 此时:肝C内合成酮体量 肝外C分解酮体量,第三节 脂肪酸及甘油三酯(TG)的合成,一、十六碳饱和脂肪酸(软脂酸)的合成,二、软脂酸的碳链延长,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四、TG的合成,五、各组织脂代谢的相互关系,一、十六碳饱和脂肪酸(软脂酸)的合成,(一)合成部位:肝、脂肪组织等C胞液中 (二)合成原料:,1、碳源,(三) 合成过程及参与催化的酶,2、氢源,主要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其次由苹果酸酶催化的反应提供。 糖、脂代谢联系点之二,NADPH,1、碳源,乙酰CoA,主要由糖有氧氧化提供,但线粒体内的乙酰CoA不能自由穿过线粒体内膜,转运机制是通过柠檬酸丙酮酸穿

11、梭,(三) 合成过程及参与催化的酶,合成中共需8 乙酰CoA,只有1个乙酰CoA是直接参与,其余7个均需先形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4、脂肪酸合成反应要点,3、脂肪酸生物合成程序,2、脂肪酸生物合成酶系,1、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形成,1、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形成,由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基是生物素。生物素是二氧化碳分子的载体。其作用机理与丙酮酸羧化酶一样:,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可受多种因素的调节:,(2)共价调节,(1)别构调节,(1)别构调节,乙酰CoA羧化酶是一个别构酶,可以二种形式存在,聚合体(有活性),别构抑制剂: 终产物软脂酰CoA,单体(无活性),别构

12、激活剂: 柠檬酸(异柠檬酸),(2)共价调节,有人认为乙酰CoA羧化酶亦可受 cAMP 的调节(P267,图29-12、29-13),胰高血糖素 cAMP (+) (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羧化酶) Pi (脱磷酸形式) (+) (磷酸化形式) (有活性) (无活性) 胰岛素 柠檬酸裂解酶 柠檬酸,低脂高糖膳食 乙酰CoA羧化酶 体内脂肪酸合成 (别构、共价调节) 而低糖高脂膳食 乙酰CoA羧化酶 体内脂肪酸合成,(),(+),高糖,低糖,2、脂肪酸生物合成酶系,由脂肪酸合酶复合体完成。这个复合体具有多种酶活性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ACP)。,ACP的重要功能是把脂酰基从一个酶反应转移到

13、另一个酶反应。它含有一个长链的带巯基的辅基: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其长链犹于“摆臂”。,酰基载体蛋白最初自E.coli分离得到。研究发现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磷酸基团与蛋白质的第36位Ser的羟基酯化相接,HS-ACP,2、脂肪酸生物合成酶系,由脂肪酸合酶复合体完成。这个复合体具有多种酶活性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ACP)。,动物中,脂肪酸合酶含有一个ACP和7个酶,所有这些酶均定位于单一的多功能多肽链。酶是二聚体(参见P261,图29-7),ACP的装配和脂肪酸合成的酶系因有机体类型不同而异。,在E.coli和植物中,脂肪酸合酶由多酶体系构成,它是由7种不同的多肽链构成的,其中一链是ACP,其余六链是酶

14、。,在酵母中,脂肪酸合酶也是由ACP及六个酶构成,所不同的是它们定位为两个多功能的多肽链(二聚体),其中之一具有ACP功能和两种酶活性,另外一个含有余下的四种酶活性。六个二聚体组合为一个大复合体。,3、脂肪酸生物合成程序,(1)启动:乙酰CoA:ACP转酰酶 (2)装载:丙二酸单酰CoA:ACP转酰酶 (3)缩合:酮脂酰ACP合酶 (4)还原:酮脂酰ACP还原酶 (5)脱水:羟脂酰ACP脱水酶 (6)还原:烯脂酰ACP还原酶 (7)释放:软脂酰ACP硫酯酶,在动物体中脂肪酸合成包含有以下7步反应,最初的6步与E.coli中的脂肪酸合成相同。(参见P262,图29-8),(1)第一次循环需用 2

15、 乙酰-S-CoA 1 乙酰-S-ACP(引物) 1 丙二酰-S-CoA 1 丙二酰-S-ACP 故合成 1 软脂酸共需用 8 乙酰-S-CoA。,酮脂酰ACP还原酶;烯脂酰ACP还原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4、脂肪酸合成反应要点,(2)每次循环中有二次还原反应,共需2 NADPH,故合成1软脂酸共需用2 7=14 NADPH主要来自 糖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 其次: 苹果酸 + NADP+ 丙酮酸 + NADPH + CO2,(3)总反应式;,羧化酶,苹果酸酶,(4)比较软脂酸分解与合成代谢:( P264),二、软脂酸的碳链延长,可由二个酶系,经二条途径进行(P265),1、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 2、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1、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乙酰-S-CoA为C2供体,NADPH为供氢体, 酶促反应是-氧化中酶催化的逆反应。从软脂酰-S-CoA羧基端开始,2、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丙二酰-S-CoA为C2供体,NADPH为供氢体, 酶促反应与脂肪酸合成酶系相似,但是由HS-CoA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