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3718676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8新版抗震规范对旧版规范的主要改进1.2010 新版规范在砌体结构方面的主要改进1) 增加了砌体的块体类型2) 降低 6 度和 0.30g 设防的层数和高度,调整横墙较少房屋的适用范围3) 新增建筑布置的规则性设计指标4) 提高楼梯间等处构造柱、芯柱的要求5) 提高底部框架房屋的设计要求6) 扩充配筋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7) 取消内框架房屋的使用进一步向约束砌体发展体积配筋率 0.07%0.2%为约束砌体,0.2%以上称为配筋砌体。2.砌体房屋高度、层数控制注意事项取值 小数点后按有效数值控制起点 地面,坡地取低处,半地下室需嵌固终点 屋面板与外纵墙交接处的板顶坡顶形成实腹屋架时,同

2、上对待阁楼 居住用房算一层,高度至山墙半高,储物用房、无固定楼梯不计入屋顶间 面积小于 30%按 5.2.4 条处理,超过时按阁楼对待架空层 按一层计算楼面高度超过 16m 等,必须设置电梯乙类的房屋高度减 3m 少一层,不采用底框蒸压砖抗震强度为普通粘土砖的 70%,应降一层和 3m3.多层砌体房屋布置规则性的设计指标承重墙 横墙或纵横墙,不应 M+RC 墙纵横墙布置 匀称、对齐、连续,不显著差异,内纵墙累计长度60%房屋总长 2 / 28窗间墙 尺寸均匀,开洞面积25%时房屋转角加强楼板开洞 500mm 应按两层计算楼梯间 不宜设于尽端或转角处砖柱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6m 的楼面梁应设

3、组合柱等4.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布置的改进注:1 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除木屋盖外的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2 190mm 多孔砖抗震横墙的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 3m。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应采用现浇 RC 楼屋盖5.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的改进多层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丙类房屋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一般情况) 3 / 28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 2.1m,外纵墙采取加强措施后放宽6.多层砖砌体房屋圈梁设置的改进现浇 RC 楼盖等沿所有墙边加强配筋并与构造柱连牢,可无圈梁7.砌体房屋楼梯间构造的改进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 8、9 度顶层楼梯

4、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6 通长钢筋;79 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 6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7.5,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10。 4 / 28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 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通长拉结网片(26 与 4 点焊或 4 点焊

5、)。8.砌体墙承载力计算的改进在一个墙段内设置多根构造柱、水平分布筋的承载力计算原则和计算系数:墙段两端的构造柱,继续按 89 规范用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RE 反映其约束作用;墙段中部构造柱的参与工作,并考虑间距小于 3m 的构造柱对约束的修正;分别计入墙段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和钢筋以及水平筋对承载力的贡献,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整构造柱截面和钢筋截面来控制所需的抗震承载力。此计算公式如下:砌块墙承载力正应力影响系数:双折线三折线9.配筋小砌块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比较 5 / 28适用范围扩展到 9 度 24m,其墙体竖向、横向配筋率均不小于 0.2%10.底框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改进底框砌体房屋的构

6、造措施底框砖房设计注意事项1) 布置 楼梯间附近次梁托墙的设计,地震内力增大,主梁附加集中扭矩,支座附加弯矩2) 刚度比 底部不得大于上部!底部计入墙和框架的刚度,上部计入墙体和构造柱的刚度 6 / 283) 落地墙 避免低矮混凝土墙.边缘构件按构造要求4) 过渡层 落地砼墙上层墙体应特别加强5) 地下室 满足嵌固条件不计入层数6) 上部砌块墙类比 7.4 节加强构造11.2010 新规范在钢结构方面的主要改进1) 增加 0.15g 和 0.30g 的最大适用高度2) 新增抗震等级,按高度和烈度分四级,内力调整、长细比、宽厚比分四挡3) 放宽阻尼比和层间位移控制指标, 依据高度取 0.040.

7、024) 改进强柱、强节点的设计计算方法,强柱系数,连接系数,RE5) 改进钢构件的连接构造12.钢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7 / 28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新增)79 度某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满足 2 倍地震组合时,抗震等级允许降低一级* 中心支撑、偏心支撑等结构中的框架部分的抗震构造的等级乙类设防,提高一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0.15g 和 0.30g 的、类场地,分别按 8、9 度确定构造的抗震等级钢结构构件的长细比钢结构柱的板件宽厚比 8 / 28梁柱连接节点构造 9 / 28 10 / 28坡口角度符合有关规定;翼缘厚度或 12mm,取小者;(10.75)倍翼缘厚度;最小半径 19m

8、m;3 倍翼缘厚度(12mm);表面平整。圆弧开口不大于 2513.屈曲约束(消能)支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屈曲约束支撑组成由芯材、约束芯材屈曲的套管和位于芯材和套管间的无粘结材料及填充材料组成的一种支撑构件。性能受拉时同普通支撑而受压时承载力与受拉时相当且具有某种消能机制的支撑。结构布置水平双向、上下连续布置,防止扭转; 11 / 28宜采用人字支撑、成对布置的单斜杆支撑等形式,不应采用 K 形或 X 形;支撑框架计算分配的 Mov 50%Mtot。计算方法附加阻尼比由试验结果按 12 章确定;在多遇地震下不发生屈曲时,可按中心支撑设计;与 V 形、人字形支撑相连的框架梁可不考虑支撑屈曲引起的竖

9、向不平衡力。连接构造同一般支撑框架。14.非结构构件的条文修改情况楼梯间非承重墙体 (2008 年局部修订)框架填充墙和隔墙 2008 年提升为强制性条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可参照附录 M.2关于“楼面谱方法”移到附录 M.3建筑构件设计一般性要求新增女儿墙砌体隔墙、烟道等,(原 7.1.7)框架填充墙块材强度、楼梯间墙体构造单层 RC 柱厂房围护墙选型、布置非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原条文说明)楼面谱方法 (原 13.2.5)15.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等效侧力法计算 (13.2.3)重心处最不利方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F 1 2 max G 式中: 12 / 28 功能系数,取决于设防类

10、别和使用要求,参照附录 M.2 确定;分为 1.4、1.0、0.6 三档;类别系数,取决于构件材料性能等因素,参照附录 M.2 确定;在 0.61.2 范围内取值;1状态系数;预制构件、悬臂构件、支承点低于质心的设备和柔性体系取 2.0,其余1.0;2位置系数,顶点取 2.0,底部 1.0,沿高度线性分布;可按时程法计算结果调整;max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重力,含运行时人员、容器中的介质及储物。建筑非结构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16.建筑构件抗震构造措施的变化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隔墙、垃圾道、预制挑檐的连接 13 / 28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的填充墙平面和竖向布置、块体和砂浆强度、与框架连接构

11、造、楼梯间等钢丝网面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围护墙、女儿墙、围护墙材料和布置、圈梁设置和构造、墙梁连接构造、砖围护墙基础构造、内隔墙稳定措施、女儿墙防倒措施17.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最大适用高度RC 框架和框剪的平均值,即6 度(95) 7 度(85) 8 度(70) 8.5 度(55)抗震等级支撑框架部分比 8.1.3、6.1.2 的框架结构提高一级,混凝土框架部分仍按框架结构确定。结构布置水平双向、上下连续布置,防止扭转;采用 X、V 形,单支撑投影对称;支撑框架计算分配的 Mov 50%Mtot。18.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计算方法阻尼比 0.045;斜杆按铰接模型,面外偏心

12、需附加弯矩;二道防线:框架按二种模型的不利设计;层间位移在框架和框剪之间内插(弹性 1/650, 弹塑性 1/67)。连接构造 14 / 28同 RC 厂房柱间支撑,与框架梁的连接不先于支撑破坏。19.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最大适用高度RC 核心筒和 S 框-支撑的平均值参见 JGJ 3: 6 度(200) 7 度(180)8 度(150) 8.5 度(130)抗震等级钢框架部分按 8.1.3 确定,混凝土筒体比 6.1.2 的核心筒提高一级(8 度为特一级)结构布置钢框架梁柱刚接; 楼盖加强整体性;钢框架计算分配的 Vfmax 10%Vtot;否则筒体高一级下部 SRC 柱而上部

13、S 柱, 需设置过渡。计算方法阻尼比 0.045;考虑施工模拟、钢柱与混凝土墙轴向变形差异;二道防线:钢框架承担的剪力同 RC 核心筒结构;层间位移按 RC 结构。抗震构造除筒体与钢梁连接处外,分别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执行。20.大跨屋盖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适用范围拱、桁架、网架、网壳、张弦梁、弦支穹顶等组成的钢屋盖 (跨度 120m、长度 300m、悬挑 40m)结构选型传力合理、规则、均匀、避免扭转;宜采用轻型屋面系统;支承结构避免增加屋盖的不规则性。屋盖体系单向传力体系,设面外支撑、桁架加强空间传力体系,加强周边、开口边。 15 / 28单层网架,节点应刚接。计算方法阻尼比,纯钢 0.

14、02,混合 0.0250.035;支承节点模拟、屋盖与支承结构协同,几何非线性;地震作用方向,效应组合和挠度控制;关键构件和关键支座的内力调整。抗震构造杆件长细比;节点的最小板厚、壁厚;一般支座、滑移型支座、小震受压支座的构造。21.单建式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适用范围单建的地下车库、过街通道、变电站或空间综合体 (地铁、公路隧道、高层附属地下室除外)抗震等级6、7 度四级,8、9 度三级;乙类提高一级结构布置简单、对称、规则、平顺;加强整体性,避免刚度和承载力突变;注意位于山区的口部结构选型。计算方法7 度 、类不验算;计算模型、作用方向:横向平面应变或空间结构;计算方法:平面位移法、加速度法

15、、侧力法;土-结构时程法弹塑性层间位移:不规则、变电站、综合体,1/250。抗震构造框架结构柱,纵筋配筋率增加 0.2%;混凝土板,负筋 50%锚入连续墙内,正筋全部锚入内衬;液化土层、软土层、岩石口部专门的构造措施。22.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16 / 2823.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可供选择的地震动使用年限 50 年,按规范取小震、中震和大震;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 50 年,其地震作用需要做适当调整,经专门研究提出并按规定的权限批准确定。当缺乏当地的相关资料时,可参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CECS:160 的附录 A,其调整系数的范围大体是:设计使用年限 70 年,取 1.151.2;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取 1.31.4。 17 / 28 18 / 28注意事项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例如:作为“抗震安全岛”的楼梯间,可提出确保大震下具有安全避难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对特别不规则、复杂的建筑结构,可对抗侧力结构的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分别提出不同的性能目标,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性;对水平转换构件,为确保大震下自身及相关构件的安全而提出大震下的性能目标;对机电设施,地震时需要连续工作的,相关部位层间位移需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位移限值;其他情况,震后残余变形满足设施检修后运行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