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18477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体与版式第二章-方法篇(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 法 篇,字体绘写的训练 字体创意的方法 版式设计的要点,字体绘写的训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基础,字体设计的基础是通过笔画、结构、字形所构成的基本字体及绘写这些基本字体的基本方法。只有认识基本字体、掌握绘写的基本方法,才能对字体作进一步的设计。 认识字体除了要辨认字体表面形态的差异及记住字体名称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字体的基本形式,分析字体的细部构造以及了解不同字体的特性,作为字体的特征,是从笔画开始的,因为笔画是构成字体结构的具体部件,而结构是笔画在一定字形范围内的位置安排,那么,在一定的长宽比例的字形中,按结构规律安排某种形象的笔画,这就构成了一种字体。 字形是字体的第一构成要素,标准且常用

2、字体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字形,在字形决定以后,下一步就是安排结构,有人把字的结构比作建筑的基础、骨架,它是在既定的字形面积内进行有组织的分割后,再将笔画放置进去,笔画在字形中的位置安排受结构的制约。 因此,在进行字体设计之前,必须先掌握汉字和拉丁字的基本字体及绘写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概念必须明确那就是“书体”与“字体”,我们通常说的“书体”常被用来概括所有手书文字的字体,如汉字中的篆书、楷书等,而“字体”在平面设计中,则狭隘地单指各种印刷体,这里的基本字体也就特指基本的、常用的印刷体。,汉字的基本字体与绘写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与绘写,汉字的基本字体与绘写,一、基本字体 汉字的基本印刷字体发源于楷体,成

3、熟于宋体,繁衍出仿宋、黑体及现代的多种字体。,“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是这 种字体的特点。它在起笔、收笔和笔画转折处吸 收楷体的用笔特点,而形成修饰性“衬线”的笔型。“衬线”是指笔画起端和尾部结束带有修饰性的线型。宋体是应用最广泛的汉字印刷字体,它具有稳重、典雅的风格。由老宋体而派生出的有:标宋和书宋、报宋等。老宋体多见于书刊、海报的标题及包装的品名,而细宋则常用于正文、说明文等。,又称“方体”,笔画粗细一致,醒目、粗壮,具有强 烈的视觉冲击力。它的出现与商业的发展有密切的 关系。设计中较多地运用黑体或由它的风格特点而变化的其它字体。黑体是受西方无衬线体的影响,于20世纪初在日

4、本诞生的印刷字体。它有特粗黑、大黑、中黑等,适用于标题及多种展示目的,而细黑又通称为“等线体”,可排印正文或说明文。,虽然风格特点是依据老宋体而来,与老宋体有些相似, 但有些许的不同:横竖笔画几乎一致,笔画两端有毛笔 起落的笔迹,竖画直而横画略向右上方上翘3度左右,虽笔画纤弱,但充满灵秀之感。适用于短文、说明文。,是传统的楷书在印刷字体中的延续,它笔迹有力,粗细 适中,字划清楚,易读性很高,多用于内文。此外,隶书、魏碑等书体现也都有成系统的印刷字体。,宋体、黑体笔画分述,二、绘写要求,我们已经知道文字是由各种笔画搭构而成的,就好像建筑物的柱与梁一样支撑着一个实体,而横、竖及点、撇、捺等笔画的组

5、合,也构成了一个视觉“实体”,这其中有美学原则,也有力学要求。因此,如果不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就无法寻找到这二者的平衡点,再加上汉字笔画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增添了绘写的难度。 所以,在绘写汉字字体时,其基本要求是: 字形匀称,结构严谨,笔画精当。,1、字形匀称,字形匀称是指字与字之间看起来大小均匀相称。 概括地说汉字有五种不同的外廓,其处理原则就是“满收虚放”,即满的边要向内收,虚的一边要向外放,这样才能使方块字的形体大小匀称。,1)四边全满 四边笔画都与外框平行,如:国、团、 圆、困。 2)三满一虚 三边的笔画与外框平行,如:凶、同、 幽、臣。 3)两满两虚 如:巫(上下满)、门(左右满

6、)、司 (上 右满)、匕(左下满)。 4)一满三虚 如:亍(上满)、立(下满)、则(右满)、 际(左满)。 5)四边全虚 如:缺、走、赤、入。,2、结构严谨,汉字既然是方块宇,那么每个汉字美术字所占的方块就如同一幅幅方形构图,其内部结构应该是严谨的。因而要做到多样统一、均衡稳定、疏密有致、变化有序。 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所有方块字都是由笔画 (即线条)构成的,(二)汉字除少数单体字外,大多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部分(部首偏旁)构成。 要使字体的结构严谨,就要注意以下的构成原则: 中线为准、左右平衡;上紧下松,上小下大;有争有让,适当穿插。,1)中线为准,左右平衡,每个字都有一根中线,把

7、字等分为左右两边。中线虽然是无形的,但在结构中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要自觉地以中线为准来安排字的结构,才能做到结构严谨,给人以稳定舒适的感觉。 左右平衡,是指中线两边的分量,在感觉上要大体相等。中线为准与左右平衡是密切相关的,只有以中线为准,才能做到左右平衡,也只有做到左右平衡,中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汉字有许多是大致对称的,如山、十、木、四等,这些字要做到左右对称比较容易。但有一些字,本身不对称,要做到左右平衡,就要费一番斟酌。 上图的字未作到左右平衡。 下图是经过调整的字。,2)上紧下松,上小下大,在同一个字内,字上部的结构要略为紧凑一些,下部的结构要略为宽松一些;同形且上下重叠

8、的两个部分,上部的要略小一些,下部要略大一些。这是因为(1)由于眼睛的错觉,方块字的视觉中心要比实际的中心(几何中心)略高一些。(2)由于心理作用,上紧下松的结构使人感到宽松,而上松下紧的结构则使人感到局促。 因此,在安排结构时,要做到“上紧下松、上小下大。”,松、紧、大、小,都是相对而言,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因此,要注意“适度”的问题。 上:下部过紧 中:适中 下:上部过紧,3)有争有让,适当穿插,“有争有让”,这是我国传统书法的一个构字原则,就是说,在字的结构中,有的部分要多占位置,即要“争”,有的部分则要相应地“让”出位置来。这个原则,在字体的绘写上也是适用的。笔画

9、多的部分,要多占些位置,笔画少的部分应少占些位置。而不能机械地进行均等的分割。 当在左右两部分同形且笔画相接时,应在大体平衡的要求下,以左让右。这是因为,汉字一般是先写左边,后写右边,以左让右会给人以宽松舒畅的感觉,反之会使人感到局促不安。,上:调整前 下:调整后,适当穿插的意思就是:字的各个部分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要互相有所穿插。互相穿插与有争有让又是密切相联的,必须有争有让,才能做到适当穿插。,上:调整前 下:调整后,4)笔画精当,笔画是构成汉字的“零件”,笔画是否精当,对于汉字的造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要做到笔画精当,就要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1)笔形,就是笔画

10、的形状。从东汉时起,就用“永”字来概括汉字的基本笔形,不同字体的笔画,其笔形各不相同。(2)位置,笔画的位置要适应结构的需要。(3)长短 ,笔画要长短有度,参差有序。(4)粗细,在同一个字体里,笔画的粗细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有变化的。,上:调整前 下:调整后,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与绘写,一、基本字体 在拉丁字母确立为拉丁文化圈的书面传播基本工具后,字母的书写形式则因不同的地域和条件而发生变化。但无论书写体或者印刷体的千变万化,都是以罗马人完善的拉丁字母为基础。并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即每个字母都有其基本形式以区别于其他字母,并且以特有的形状或易于辩别的局部结合来表达,使字母作为文字的一部分

11、有效地起着作用。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盛行一种 “碑铭体大写字体”,用以刻写各 种纪念碑,其端庄优美的字体, 被视为罗马碑铭的典范而备受推 崇,直到今天,这种“碑铭体大 写字体”依然是所有铭文的典范。,然而,这种“碑铭体大写字体”虽然能体现尊贵显赫的王者风范,却不便于用笔在纸草或羊皮纸上书写。因此,在公元2世纪和3世纪,出现了两种新的书写体:通俗体和安色尔体。再加之以后又出现的半安色尔体,在罗马帝国时期可供使用的字体有四种。 在查理曼于768年即王位后不久,出现了一种全新字体“加洛林小写体”。由于这种新字体清晰秀丽,很快就传遍中世纪的西欧,并延续使用到12世纪。 加洛林小写体的发展是自罗马字母

12、标准化以来文字史上的划时代的事件。 中世纪晚期,书籍的享有已不再是统治阶层和教会的特权,随着社会上对手抄书籍需求的增大,就需要考虑篇幅和时间花费上的经济帐。由于以哥特体抄书可以节约价格昂贵的羊皮纸,因此这种字体曾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使用。 15世纪后半叶借助于从中国传入不久的活字印刷技术和质轻价廉的纸张,印刷代替了手抄的繁重工作后,字体便以更快的速度、多元化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字体。,1、罗马体,碑铭体曾是古代最为人所称道的一种拉丁字体。它的“衬线”形态与罗马柱头极为相似,这可以轻易地从笔画的起落上看出。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生产。反映在字体设计上,

13、由于运用机械仪器,采用制图法,从而产生了新罗马体。这种字体由于书写时借助于仪器工具,一方面书写速度比手写古罗马体要快得多;另一方面给人以理性、严肃之感。 它的特点是:大写字母的字幅差比古罗马体缩小,圆形字母轴线呈垂直状态,而笔画的粗细对比强烈,“衬线”细直。,2、哥特体,这是9至14世纪哥特时代在欧洲修道院僧侣们抄写经书时使用的一种字体,它具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繁缛的气息和神秘的宗教意味。因用平笔书写,致使笔画尖突,纵笔画平行等距离排列,“0”字则写成六角形。现代哥特体,省略简化了原来古体的繁褥装饰,保留了折裂的笔画特征,提高了视觉冲击力度。,3、方衬线体,这是19世纪初叶,起源于法国和意大利

14、,用于报纸标题的活版字体。它的笔画粗细一致,特别是衬线完全不同于新罗马体那样细直,而是呈矩形,极似古埃及金字塔的石块,故人们称它为埃及体。它粗重浑厚、黑白分明,具有醒目的字体效果。方衬线体在绘写时特别要注意衬线的处理,切忌使衬线与字干的粗细对比过份强烈。,4、无衬线体,无衬线体的出现与流行,与方衬线体几乎是同时的,都是为适应商品宣传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又称现代自由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线条粗重,而无衬线体完全抛弃了饰线,只剩下字母的主线,更显得朴实和整齐。在无衬线体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体是赫尔维梯卡体,或称瑞士体,它是瑞士哈斯(Hass)铸字公司于1957年发表的活字字体,其字形端庄美丽而富于细

15、部变化。 此类字体的纵横笔画相同,造型简明有力,颇具现代感,风格类似汉字的黑体,常与汉字的黑体配合,用于招贴画等广告媒体的大标题。,5、草书体,草书体书写比较自由,它是在16至18世纪,以意大利、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种印刷字体,吸收了大量早期手书体的风格。 绘写草书体的大写字母,其用笔走势应符合书写笔顺规律,字体的倾斜度普遍为55左右,小写字母应注意它们的斜度、间隔、高度和圆弧角度的一致,以求笔画粗细和间隔的匀称,形成有统一序列的、有节奏的形式美感。,二、绘写要求,1、字形匀称: 由于拉丁字母构造的特殊性,尤其是大写字母有一个统一高度的限定,为了求得字形在视觉上的匀称,可以将拉丁文大写字母分

16、为三种典型的类型。 (1)三角形:笔画成尖角与边框相交,如:A、V、W。 (2)矩形:笔画与边框平行,如:H、M。 (3)圆形:笔画成弧线与边框相交。如:O、Q。 虽然,拉丁字母的字形没有汉字字形那么复杂,但同样由于上述三种字母类型在实际占有空间上不同的原因,而产生了视觉感受上的不同。第一种字形的笔画已经与边框平行,占有最大的有效空间;第二种字形的笔画是成弧线与边框相交,并未能很好地占有有效空间;而第三种字形的笔画是成尖角与边框相交,失去了上部或下部的有效空间。因此,为使字形在视觉上匀称,绘写时须按以下要求进行调整。,笔画成弧线或尖角,与边框相交时,要伸出边框。,2、结构特性,任何字母形式,既使十分精致,都可以简化成基本骨架,体现出每个字母的线性特征、字母比例以及字母间的间隔距离。 (1)线性变化: 字母的区别,其特征:是直线或曲线笔画的平行或交叉组合所构成的“基础形式”,也就是直线与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