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18477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情节梳理 2014(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学海导航,了解“乐府”和“乐府诗”。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把握诗歌的情节和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小 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为所:表被动,被,伤:为动用法,为哀伤,为:动词,做,写,于是,整体感知,这首诗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官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小序,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 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情节。,pin,量(l

2、ing),蹑履(ni l ),华(hu)山,情节结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1) 第一部分,开端 第二部分,发展 第三部分,进一步发展 第四部分,高潮 第五部分,结尾,托物起兴,借物喻人,情节结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1) 第二部分,开端 (2) 第三部分,发展 (3-12) 第四部分,进一步发展 (13-22) 第五部分,高潮 (23-32) 第六部分,结尾 (33),兰芝自诉,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合葬化鸟,托物起兴,借物喻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评析: 1“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

3、了全篇的气氛。 2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有统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思考探究,思考探究(第一部分),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分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2、刘兰芝自请回家说明她具有什么性格特点?,思考探究(第一部分),分析:刘兰芝坚强、从容,不为威迫所屈。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

4、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1、这一部分出现了哪些人物,各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思考探究(第二部分),焦母: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焦仲卿: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内心充满叛逆精神。,2、第9节用铺陈了兰芝离别前的精心打扮,有何用意?,3、第10节兰芝临走前的一一拜别说明了兰芝的什么品质?,这表明兰芝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用了铺陈手法,意在表现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4、刘兰芝真的“本自无教训”吗?这样写的作用

5、是什么?,提示2:兰芝是一个很有教养、知书达理、聪明贤惠的青年女性。这样写反衬出了焦母的蛮横无理、冷酷无情、独断专行。,第三部分1、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名节几近苛求,那为什么刘兰芝被休仅十来天,门第反比焦家高的县令太守却又遣人来刘家说媒?,衬托刘兰芝是一个贤惠、难得的女子,2、第21节兰芝为何允婚,是否破坏其形象?,缓兵之计,突出刘兰芝的智慧。,4、诗中为什么要极力描写太守家备办婚事的豪华排场?,分析:1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 2表现兰芝的声名和身价 3以太守家的喜与兰芝仲卿的悲形成对照,强化悲剧色彩。,1、第26节“贺卿得高迁”表现了仲卿什么样的心情?,思考探究(第四部分),误会,怨恨。,

6、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但作旦夕间”。两处诗句均以同样的事物作比,但表情达意的作用却为何不同?,1以同样事物设喻,但设喻的情景和用喻者的心情大不相同。前者是兰芝被逐,大道分手时向仲卿的盟誓。后者是仲卿闻变后,由于不明真相,急不择言,指责兰芝的图慕富贵,背情背盟。 2共同点由于误会而变成了分歧点,诗人通过这种曲折的情节来表现焦仲卿和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焦母如此专横固执,为什么在刘、焦爱情悲剧发生后又“求合葬”呢?这是否暗示焦母有反悔之意呢?,思考探究(第五部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有反悔之意。但她还是一个封建家长形象。,拓展讨论,1刘、焦之死在当时是不是必然的? 2这首诗着力赞颂刘兰芝、焦仲卿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那他们二人为什么在许多地方却表现出非常顺从呢?,作业,1阅读P136-139,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P139-141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