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7177013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课件治燥--涌吐》-精选课件(公开PPT)(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治燥剂,目的要求,1、熟悉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各类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及应用注意。 2、掌握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教学内容,一、概述:,2、适应证: 外燥证(外感燥邪致病) 内燥证(脏腑津液亏损),燥证,治法,轻宣外燥,滋阴润燥,1. 概念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3,分类,(1)轻宣外燥,外燥证,温燥(燥邪与温邪合邪为患)-清宣温燥。,凉燥(燥邪与寒邪合邪为患)-温宣凉燥。,组方配伍: A.治温燥以辛凉清宣药为主组方(桑叶、石膏、豆豉等) 。,B.治凉燥以辛温轻宣药为主组方(苏叶、荆芥、生

2、姜等) 。,C.燥易伤肺,肺失宣降,常配宣肺止咳药(杏仁、桔梗、 前胡、枇杷叶等) 。,D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治温燥证常配养阴生津药(麦冬 沙参、阿胶等) 。 治温燥证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二)滋阴润燥,内燥证-滋阴润燥。以甘寒滋润药为主组方。 上燥证宜养阴润肺, 中燥证宜滋阴养胃, 下燥证宜滋肾润燥。,4.使用注意事项: (1) 辨清外燥与内燥,外燥治以轻宣,内燥则宜滋润。 (2) 燥邪最易化燥伤津,辛香苦燥之品宜慎用。 (3) 脾虚挟湿者宜慎用。,二、方 剂,杏 苏 散,主治证病机,外感凉燥 袭于肺卫,卫表不宣恶寒无汗,头微痛,苔白 肺失宣降 咳嗽痰稀 津聚为痰 鼻塞 津液敛肃咽干,治

3、法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寒兼饮-脉弦,方药配伍,君,苏叶-发表散邪,宣发肺气,杏仁-宣降肺气,润肺止咳,臣,前胡-降气化痰,宣肺散邪,桔梗、枳壳-一宣一降,理肺化痰,佐,半夏、橘皮-燥湿理气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以助化痰,佐使: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生姜-辛散以助解表,大枣-滋脾津以润燥,调和营卫,轻宣凉燥 理肺化痰,清燥救肺汤,主治证病机,温燥伤肺 气阴两伤,燥热炽盛身热心烦,舌红脉数,灼肺伤阴 肺失宣降,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胸满胁痛,咽干口渴鼻燥,舌干少苔,耗伤肺气脉虚大,外感温燥 重证,清宣燥热 (辛 凉),桑叶清宣肺中燥热(君),石膏清泄肺热,滋阴润肺 (甘 润),麦冬-清热

4、养阴润肺,臣,阿胶、胡麻仁-助养阴润肺,宣肺利气: (苦 辛),杏仁、枇杷叶宣降肺气 润肺止咳,益气补肺 (甘 味),人参-益气补肺生津,佐,甘草调和诸药,合人参 益气补中以培土生金,(佐使),治法与组方配伍,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类方鉴别,清燥救肺汤 桑杏汤,清宣燥热 润肺止咳 主治温燥伤 肺,清燥救肺汤:清宣燥热、养阴润肺力强,并补肺气,主治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重证。,桑杏汤:清宣燥热、养阴润肺之力较弱,主治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麦门冬汤,主治证病机,胃 阴 亏 虚,不能输津养肺 肺 阴 亏 虚 肺 失 润 降,阴虚内热,虚火灼肺 肺失宣降,津液失布 虚火灼津,炼为涎沫 涎沫阻肺,肺气上逆

5、,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虚数,咳嗽气喘 咳浊唾涎沫,阴虚内热,虚热肺痿 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方药配伍,君:麦门冬 (重用七升),滋养肺胃之阴,并清肺胃虚热,臣:人参益气生津,粳米 大枣 甘草,益气养胃,益气养 胃生津,以输津养肺,“培土生金”,半夏 (一升),降逆气,化痰涎,麦冬配半夏 ( 71 ),半夏之燥性被制 化痰降逆之用存,半夏开胃行津 使麦冬滋而不腻,佐,使:甘草清热利咽,调和诸药,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麦冬能养胃阴而清虚热,人参、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止呕,故治胃阴不足,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之证,亦是对证之方。,使用注意:虚寒肺痿不宜用。,本方为何亦能

6、治胃阴不足,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临床运用 咳痰粘稠难咯,可加知母、贝母 (二母散)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阴虚重而口渴咽燥甚者,加沙参、玉竹滋阴润燥;如咽喉疼痛,加玄参滋阴降火,利咽散结;胃脘灼热隐痛,可加石斛、白芍滋阴缓急止痛;胃酸少而纳呆食少可加乌梅、鸡内金以助消化等。,十五章 祛湿剂,目的要求,1、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五苓散、实脾散、独活寄生汤。,教学内容,一、概述,1、概念: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2、适应证:,水湿病,外湿-外感湿邪,伤于肌表、

7、经络、筋骨、关 节等。,内湿-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化输布障碍,水 湿内停。,3、水湿病的治法,(1)治湿三大法,开鬼门 洁净府 去宛陈莝,发汗。,利小便。,攻逐水湿,(或活血化瘀)。,(2)根据湿病的病位及寒热虚实论治,水湿在表在上微汗祛湿。,水湿在里在下芳香化湿、苦味燥湿、淡渗利湿。,湿从热化清热祛湿。,湿从寒化温化水湿。,湿夹风邪祛风胜湿。,水湿壅盛成实攻逐水湿。,(3)调理脏腑功能以治湿治本之法,肺失宣降,水道失调宣肺以调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健脾运湿,培土以制水。,肾虚水泛温肾化气以行水。,三焦气滞,決渎不利宣畅三焦气机以化湿。,膀胱气化不行温化膀胱之气以行水。,(4)治湿常需调理气

8、机,气主运行布化水液 气滞则水湿内停,湿为阴邪,重着粘腻 最易阻滞气机,调理气机 配理气药,气行则水行 气化则湿化,4、分类: 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5、使用注意事项: 祛湿剂多由芳香苦燥或甘淡渗利之品为主组方,易耗伤阴津,故对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等,均应 慎用。,二、方 剂,平 胃 散,主治证病机,湿滞 脾胃,湿阻气滞-脘腹胀满 脾失健运-口淡无味,不思饮食 常多自利,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湿性重滞-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湿浊内停-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湿滞脾胃,阻滞气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治法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方药配伍,苍术(重用)

9、厚朴 陈皮 生姜 大枣 甘草,燥湿运脾,君:,行气燥湿 消胀除满,臣:,理气和胃 化湿醒脾,气行则湿化,消胀除满,温散水湿 和胃降逆,益气补脾,调和脾胃,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佐,佐使:,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临床运用,1、本方为治湿滞脾胃的基础方、代表方,凡湿滞脾胃者,均可以本方化裁运用: 湿从热化,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湿从寒化,加干姜、草豆蔻温化水湿;湿盛泄泻,加茯苓、泽泻渗湿止泻;脘腹胀痛,加木香、砂仁行气止痛;兼食滞,加神曲、麦芽消食导滞;呕多加半夏、藿香化湿和胃,降逆止呕。 2、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病例 病者,男,23岁。腹痛,吐泻,伴恶寒发热十小时。患者于昨晚参加修筑邕江

10、大堤,因气候炎热,复因劳动汗出口渴,既食西瓜,又饮冰水。回单位时衣湿乘车受风,夜半即觉恶寒发热,头微痛,无汗,胸闷,恶心,呕吐 3 次,为胃内食物,脘腹胀痛, 肠鸣漉漉,大便泄泻如水样,至天明已十余次,小便短少,肢体困重,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濡。医者以藿香正气散治之而愈。 请分析其病因病机。请问此为何证?藿香正气散为何能愈此证?,病因病机分析,衣湿受风 外感风寒,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脉浮,饮食生冷瓜果 内 伤 湿 滞,湿滞脾胃,阻滞气机,胸闷 脘腹胀痛,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湿浊内阻-舌苔白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治法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散的方药配伍

11、与功用分析:,藿香 半夏、陈皮 白术、茯苓 苏叶、白芷 厚朴、大腹皮 桔梗 生姜、大枣 炙甘草,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辟秽和中止呕,理气燥湿,和胃降逆止呕,君:,健脾运湿以止泻,助君药外散风寒,芳化湿浊,行气化湿,畅中除满 使气行则湿化,臣,宣通肺气,以助解表散邪、化湿,内调脾胃,外和营卫,补中和胃、调和诸药,佐,使:,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茵陈蒿汤,主治证病机,湿热蕴 结中焦,无汗 热不能外越,小便不利 湿不得下泄,湿热熏蒸 于 肝 胆,胆汁外溢 浸染肌肤,黄疸: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阳黄),湿热阻滞:发热、口渴、恶心呕吐、腹微满 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苔黄腻、脉沉数,治法 清热、利湿、

12、退黄。,方药配伍,茵陈 (重用) 山栀子 大 黄,:清热利湿退黄,君:,清 热 降 火 通 利 三 焦 导湿热下行,引湿热下行 从小便去,臣:,: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导瘀热从大便走,佐:,前后分消 湿热之邪,清热 利湿 退黄,临床运用,1、本方为治湿热黄疸的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者,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为辨。,2、如热毒重者,可加黄芩、胆草、板蓝根以清热解毒;湿重者,加猪苓、泽泻以渗湿;胁肋胀痛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以疏肝理气止痛;瘀滞重,胁下痞块者,加丹参、赤芍、丹皮以活血祛瘀;如见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以和解少阳。,3、使用注意:寒湿黄疸(阴黄)不宜使用。,治

13、黄疸选方,黄疸,湿热黄疸,湿热并重-茵陈蒿汤,热重于湿-柏皮汤,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 (见渗湿利水剂),寒湿黄疸-茵陈四逆汤,(阴黄),(阳黄),八正散,主治证病机,湿热 蕴结 膀胱,气化失司 水道不利,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或气化闭阻小便癃闭不通 小腹急满,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方药配伍,滑 石 木 通 瞿 麦 扁 蓄 车前子 山栀子 大 黄 灯心草 炙甘草,-滑利窍道,清热利水通淋,-清心火,利湿热以通淋,君,清热利水通淋,臣,-清泄三焦湿热,导热下行,-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泄,(清源洁流),-清心利水通淋,佐,-和

14、中调药,缓急止淋痛,佐使:,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临床运用,1、本方清热利水通淋之力专而功著,是治湿热淋证的常用方,最宜用于湿热俱盛,正邪俱实者。 2、热毒重者,加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如伴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凉血止血;用治砂淋,加金钱草、冬葵子、鸡内金通淋排石、化石;小便癃闭,小腹胀满,加乌药、肉桂( 少许 )以助膀胱气化等。治淋病尿道炎,加土茯苓、蒲公英、半枝莲、黄柏、苍术、川萆薢清解湿毒。 3、湿热日久不解,正气已虚者慎用。,五 苓 散,主治证病机,膀胱气化不行 内传太阳之腑 太阳表邪未解,太阳表邪未解-头痛微热,脉浮,膀胱受邪,气化不利-小便不利,水蓄不化,津液不

15、布-烦渴欲饮,饮入之水 不得布化 亦无去路 愈饮愈蓄,水逆于上 拒水不受,饮入即吐 (水逆证),太阳经腑同病 (蓄水证),治法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解表邪。,方药配伍,君:泽泻(用量偏重) 利水渗湿,臣:茯苓、猪苓助君利水渗湿,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培土以制水,桂枝,外解太阳之表邪,内以温阳化气 助膀胱气化 使气化则水行津布,佐,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解表健脾),服法:药后多饮暖水,以助气化、解表之功。,治水湿内停证:,脾 失 健 运 膀胱气化不行 水 湿 内 停,水湿泛溢肌肤-水肿,健脾化气利水消肿,水湿渍于肠道-泄泻,健脾化气利湿止泻,利小便以实大便,水湿渍于肠胃-泄泻、呕吐 (湿藿乱),健脾燥湿,化气行水 以止吐、泻,治痰饮:,水饮停 于下焦 膀胱气 化不行,饮无去路,欲上逆而 而动于下,水饮上泛,头眩 吐涎沫 短气而咳,脐下动悸,水饮停蓄下焦 当从小便去之,温阳健脾 化气利水,附方,五苓散,去桂枝-四苓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