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717369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事故预防处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 害事故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 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 结合本市实际 ,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 ( 以下简称学校 ) 学 生人身伤害事故 ( 以下简称伤害事故 ) 的预防与教育教学活 动期间伤害事故的处理 , 适用本条例。第三条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 是各 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举办者、学校、学生及其监 护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第四条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伤害事故预

2、 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 , 建立预防与处理伤害事故的协调机制 实行学校安全防范责任追究制。市、县 (市、区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和 检查学校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应当在 各自职责范围内 , 依法做好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工作。第五条学校依法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 任。第六条伤害事故的预防应当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 社会参与、 各负其责的方针。 伤害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 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七条市、县 (市、区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学校办理学生 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 , 保险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提倡监护人在自愿基础上为学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 险.第

3、二章伤害事故的预防第八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 一 ) 督促学校遵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 ;( 二 )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具体办 法和应急预案 ;( 三 ) 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 ;( 四 ) 定期检查学校落实预防措施情况 ;( 五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九条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 一 ) 协助学校开展治安、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二 ) 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治安管理 , 在学生上学和 放学时加强巡逻 , 及时制止和查处危害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 行为;( 三 ) 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防火工作 , 定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

4、 督促学校限期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四 ) 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交通安全管理, 在学校附近应当设立学校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 在学校门前路段应当施 划人行横道线 ,设置车辆警示、限速等标志和设施 , 维护交通 繁忙路段学校出入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 五 ) 加强对校车及驾驶人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场所、教学 用品、生活设施以及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依法进行监督 检查 , 指导学校做好卫生工作 ; 组织和督促有关医疗单位和 专业防治机构做好学校学生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发现重大疫情 , 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第十一条学校举办者应当保障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资金

5、 的投入 , 监督学校对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学校举办者提供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应当符合 国家规定的消防、抗震等安全质量标准。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加强对伤害事故的预防 , 并履行下列 职责 :( 一 )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和伤害事故预防的组织机 构、工作制度 , 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组织学生每学期 进行应急演练 , 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和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二 )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应急知 识以及自我保护、自救与互救知识等教育 , 增强学生的安全 意识 , 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 三 )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 者成年人从事的有危险的活动 ;

6、( 四 )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社 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 , 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 五 ) 提供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 , 以及其他与学 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物品和服务 , 应当符合相关的质量、 安全、卫生标准 ;( 六 ) 对所选择的实习单位和向学生提供设施、设备、物 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 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必要 的安全保障条件 , 提供的设施、设备、物品和服务是否符合 安全、卫生标准 ;( 七 ) 加强安全检查 , 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校舍进 行质量监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设施、设备, 应当停止使用,采取防护、警示措施并予以维修或者

7、更换 , 及时消除 安全隐患 ;( 八 ) 加强消防安全意识 ,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 消除火 灾隐患 ;( 九 ) 建立健全校车及其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 校车及其驾驶人资格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 十 ) 对具有危险性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教学科研实 验仪器、辐射材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 , 应 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 ;( 十一 ) 对患有疾病或者有其他原因不适宜从事教育教 学及辅助工作的教职员工 , 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 十二 ) 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和学生住宿区的安全保卫工 作;( 十三 ) 对监护人书面告知以及学校自行发现的有特异 体质或者疾病不适宜参加某种教

8、育教学活动的学生 , 给予必 要的照顾 ;( 十四 ) 对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 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突发疾病或 者人身受到伤害的学生及时予以救助 ;( 十五 )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有未到校、擅自离校等与 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情形时 , 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 十六 ) 发生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 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 , 启动应急预案 , 及时采取抢险、 救助、防护措施 , 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 十七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学校教职员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工 作纪律 , 恪守职业道德 , 履行工作职责

9、 ; 不得在工作中违反操 作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 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 不得有侮辱、歧 视、体罚以及其他伤害学生的行为。学校教职员工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者学生遭受 侵害时 , 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保护 , 必要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突发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时教职员工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 对学生进行救助。 第十四条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 预防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对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 , 其 监护人应当将相关情况及时书面告知学校 , 并提供医疗机

10、构 出具的诊断证明。对患有需要隔离治疗传染病的学生在传染期内应当隔离治疗 ;返校上课时应当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应证明。 第十五条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 , 服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 不得携带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 可能危及自身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物品 , 不得从事危及自身 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活动。第十六条为学校、 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 设备、 场地、物品和服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 应当落实各项安全保障 措施, 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相关质量、安全、卫 生标准。在学校内施工作业、参观访问或者开展其他活动的单位 和个人 , 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 , 服从学校的安全管理。

11、在学校周边施工的单位和个人 , 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第三章伤害事故的处理第十七条发生伤害事故时 , 学校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 保护事故现场 , 保全相关证据 , 及时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和保 险公司。学生的监护人以及与事故发生有关的第三人 , 应当对受 伤害学生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医疗机构对受伤害学生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 , 不得 拒绝、推诿或者拖延。第十八条发生较大伤害事故的 , 学校应当在一小时内将 有关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发生重大或者群体性伤害事故的 , 学校应当立即报告教 育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 ,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一小时内报告 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 应当及时

12、组织有关部 门赶赴现场 , 指挥事故处理 , 维护学校秩序。第十九条发生伤害事故 , 学校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 并通知保险公司参与 ; 学校无法调查处理的 , 报请教育行政 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 学校应当提供真实情况和证 据。发生重大或者群体性伤害事故 , 由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 组织教育、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处理, 并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有权了解伤害事故及相关调查处理情况 ,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当如实告知。 第二十条对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 责任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 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 , 也可以 书面请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当事人 不愿协商、调解 , 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 , 可以依法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一条伤害事故经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 , 应当制作 调解协议书 , 由双方当事人及调解人员签字或者盖章。调解时限从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当事人提起诉 讼的, 应当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