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171916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9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 主讲人 胡序杭,2月25日-28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黄坤明同志代表十届市委会作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奋斗的报告。,一、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努力奋斗。,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是立足新阶段新形势对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传承和拓展,体现了物质

2、追求与精神追求、富民与强市、个体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着眼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定位,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审视杭州发展,瞄准先进、追赶先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必须以自身优势彰显特色,优化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形态,强化“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功能,凸显东方文化的精神品格;必须以共建共享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把杭州建设成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东方品质之城,成为生活富裕、精神富有、城乡融合、社会文明的幸福

3、和谐杭州,让这座“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继续闪耀于世界东方,不断放射出时代光芒。,背景材料,“一基地四中心”:高 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六个“更加注重” 建设“三城三区”,建设“三城三区”,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型城市。 更加注重和谐发展,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 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人文法治示范区。 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

4、城市、生态型城市和安居乐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既是实现“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党代会主题的生动体现。,二、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施“六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杭州科学发展的新篇章。,背景材料,六大战略 指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

5、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战略。 七难问题指“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卫生难”问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011.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5%;财政总收入达1488.9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785.1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4倍和1.6倍。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347.449.3,十大产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西湖、千岛湖、西溪湿地被评为国家5A

6、级旅游景区,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展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杭州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老城区“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步伐加快,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水平提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5%,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背景材料,“3+1”现代产业体系: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

7、,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 “退二进三”是指杭州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退二”就是对市区以及附近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 “优二兴三”是指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杭州、青岛、沈阳等16个城市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试点要求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

8、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基础。,青山湖科技城即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主要承担省科创基地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及产业化。 青山湖科技城规划范围东至临安与余杭行政界限,南至自然山体,西至锦城街道,北至中苕溪,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未来的青山湖,将形成“两城夹一湖”的格局。一湖即为青山湖片区,以蓄洪功能、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主,将发展成融度假休闲、人居、文创、科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片区。两城为锦城片区和青

9、山片区。锦城片区为临安的城市中心,是以行政、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功能为主导的综合片区。青山片区的定位则是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发展成为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科创文教、人居及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杭州未来科技城:2011年4月,国家将杭州未来科技城与北京未来科技城、天津滨海科技城、武汉东湖科技城,并列为央企集中建设的四大人才基地。此举意在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建经济特区的经验,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代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特区”。 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能以此加

10、大推进浙江省在集聚转型发展急需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力度。根据关于在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的意见,国际一流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一旦落户该科技城,将得到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国内一流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将得到总额不低于500万元支持。杭州未来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于2011年12月31日挂牌成立。,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 海创园建设一年多来,已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1名,落户项目69个,成功申报国家1名,省11名。 为做大创业平台,海创园眼下已投入60亿元巨资做优园区环境,新建道路40公里,

11、完成绿化65万平方米;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和18万平方米科创中心正在抓紧实施之中,400余套人才房装修完毕。,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扎实推进“民生十项工程”,深入破解“七难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11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65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245元。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86%。深化拓展“春风行动”,社会帮扶救助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六房并举”的体系逐步完善。“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进一步

12、健全,建成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杭州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背景材料,六房并举杭州保障性住房由六种类别组成:廉租住房。由政府通过货币补贴、实物配租、公房租金减免等方式,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而提供的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的保障性住房。限价商品房。杭州的限价房目前特指拆迁安置房,涵盖了城市居民拆迁安置房和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两大类,安置标准按照政府相关规定执行,房价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定。公共租赁房。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及租赁对象,以租赁方式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的保障性租赁住

13、房,包括现有用于解决两个“夹心层”的租赁房和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危改房。指对老旧小区中一些结构简易、配套不全、设施破旧的住宅建筑进行修缮、翻建、改扩建、维修,使之满足安全使用,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住房。人才专项房。解决九大门类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住房难”问题,将人才专项用房建设纳入市保障性住房体系。,“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地铁。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发展到现在2674个服务点、60600辆公共自行车,从原先日均租用

14、量2607人次到如今的23万人次。 在“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将完善公共自行车布点规划,免费单车达9万辆,公共服务点达3500个。,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坚持“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中山路、南宋皇城大遗址等综保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四大改善工程”顺利实施,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城市快速路网建设等全面推进,钱江新城核心区建成,主城区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萧山、余杭加快融入主城区,“三副六组团”建设力度加大,大江东新城、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头良好,良渚遗址、超山、湘湖等综保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发展从以西湖为中心向以钱塘江为轴线转变。城乡

15、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市、区两级对五县(市)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区县(市)协作和“联乡结村”活动不断深化,“交通西进”、“旅游西进”带动效应明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地铁一期、萧山机场二期、“五线一桥一枢纽”、钱江通道、之江大桥、九堡大桥、江东出海码头等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以“一绕十射”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杭州作为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活动成效明显,“数字城管”不断拓展,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背景材料,“两疏散、三集中”指疏散老城区建筑和人口,降低老城

16、区建筑和人口密度,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下沙副城、江南副城、临平副城集中 。 “四大改善工程”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改善。 “一主三副六组团” 一主:主城; 三副城: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 六组团:临浦组团、瓜沥组团、义蓬组团、塘栖组团、余杭组团、良渚组团。前3个在萧山区、后3个在余杭区。 从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大江东新城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核心位置,规划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大江东新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组团或副城,而是杭州的“浦东”,是杭州市委“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一个重要部署,是杭州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大江东新城将成为集现代产业、综合服务、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杭州奥体博览城建设,是事关杭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