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十四课.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71462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第十四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字经第十四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字经第十四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字经第十四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字经第十四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第十四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第十四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课( 作中庸-至平治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

2、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

3、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1、师生接读。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 ,人不学, 。为人子, ,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投入地背)父子恩, , , 。长幼序, , , ,此十义,人所同。我们说名句,学常识。(快速拍手背)三才者, , , 。三纲者, , ,夫妇顺。(学生齐说)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三字经,来认识我们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一起来感悟三字经的博大

4、精深。(二)、诵读,读正确。1、请听我读: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但比我读得更好,还能背出来。相信自己的请举起小手。真自信!2、请打开书到28页,找到这四行文字,跟着老师读一遍。(三字三字地读),再跟我一行一行地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3、想自己读吗?借助拼音读两遍,把字读正确。4、逐行指导朗读:(1)、小眼睛,看屏幕,谁想读第一行?指名读。(评价时提出要求: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开火车来读这一行。(2)、第二

5、行谁能读准?指名两人读。a、如读对了,就说:真棒!这一行里藏着的平翘舌音你都读准了,请你领着大家读一遍。你们都能读准吗?再请几名学生来读。b、如读错了,就说:谁来提醒他,哪里读错了?这里藏着平翘舌音呢!再由提醒的学生读、读错的学生再读。读后提示:在下面的朗读中我们也要注意分清平翘舌音。(3)、这两行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引读。同桌合作拍手再读一遍。(4)、谁能读好第三行?指名三人读。指名领读后说:咱们跟小老师比一比,请小老师读这一行。你们读。(5)、就剩一行了,谁来读?谁想挑战他?想读的一起来读。(6)、谁能完整地读第二句呢?指名读,引读。(读得真顺口,瞧: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体会

6、押韵)5、连起来还能读好吗?读给同桌听一遍。6、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 带上头饰。师生鼓励。(三)、设境,知大意。1、你们知道吗?三字经里有很多内容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想听吗?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们去瞻仰鲁桓公的宗庙。他们在庙里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个形状很奇怪的容器,他们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东西?”守庙的人说:“这是君王用来敬示自己的酒壶。要让它平稳地立好,水量就要刚好。如果水太少的话就会倾斜,水太多的话就会翻倒。”孔子听了,就对弟子们说:“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做任何事都不能自满,要懂得谦虚礼让。”师小结:一直以来以为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中立的态度,不极端偏向.就跟我们吃饭

7、一样,吃的太少了会饿,吃太多了会撑着。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出示文字,男生来读。)大学不是我们现在上的大学,它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身养性的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另外三本是论语孟子和中庸。这本书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写的。曾子这一段的原文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书中讲了怎么样提高自己自身的道德修养、管理一个国家乃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这就是自修齐,至治平的意思。(出示文字,女生来读。)全文释解: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

8、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2、瞧,故事会时间到了,静静听故事,等会儿老师要考考大家!简述过犹不及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故事讲完了,请问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师小结:做事情要有尺寸,不要做的过满也不能做

9、的不够,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以及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3、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熟读,共积累。1、读了这么多遍,觉得能熟练背诵的请举手。先自己练习填一遍,记不熟的再悄悄看看书。然后同桌相互问一遍。指名说(两人):谁会填?(1)、作中庸, ,中不偏, 。作大学, ,自修齐, 。一一生问其余生答。(2)、作中庸, , ,庸不易。作大学, , ,志平治。我们来接龙比赛,左边的小组背第一行,右边的小组背第二行。(示范对看拍手)交换一下,右边先背。作中庸,

10、 , , 。作大学, , , 。2、男女生互相接读。作中庸, ,中不偏, 。作大学, ,自修齐, 。 3、配乐背诵: 快速记忆之后,男女生来比一比,请男生背诵第一句。请女生背诵第二句。然后再面对你的同桌,我们合作拍手完整地背一遍。4、检查背诵情况。指名配乐背。(贴星表扬)你们也会了吗?有信心的同学请起立,齐背。5、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6、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五、板书呈现第十四课作中庸 , 子思笔 。中不偏 , 庸不易。作大学 , 乃曾子 。自修齐 , 至平治。释解:子思是中庸的作者。笔:书写。大学的作者是曾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