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述评.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7094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述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述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述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述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述评.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董晓明,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 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电子邮箱: 林正军,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电子邮箱: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认知教学语法的构建与应 用研究 ” ( 编号 )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意义进化 视角的英汉语法隐喻研究” ( 编号 )的部分研究成 果; 同时也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编 号 ) 。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 述评 董晓明林正军 (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 , ( ) : : ( ) 引言 年出版的 功能语法导论 ( 以下简称 导

2、 论 ) 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功能语法的著作, 是著名语 法学家韩礼德功能语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一经出版 便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三十年来, 韩礼德等人 对该书进行了三次修订, 不断补充一些新的内容以 跟上时代和学术发展的步伐。本文将要评述的是 年韩礼德和马蒂亚森对该书修订的第四版。 内容简介 哲学上有否定之否定之说!在赞叹韩礼德这种 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之余,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 面对该书进行解读。 冲破了重功能、 轻系统的研究视域 全书继承了以往版本的整体脉络, 以小句为切 入点, 研究意义的实现问题。以往几个版本着重探 讨语言的功能。功能语法认为, 语言是个多功能的 系统, 具有三大高度概括

3、、 高度抽象的元功能, 它们 共存于一个语言表达式中。元功能理论是系统功能 语法的理论基石。本书依然用将近半本书的篇幅讨 论语言的功能如何实现, 概念功能由及物系统实现, 人际功能由情态和语气来实现, 语篇功能由主位和 述位来实现。但是在 导论 ( 第四版) 中, 两位作者 注意到他们以往的研究过于重视语言的功能, 而忽 略了对于系统的阐释。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任意的有声符号系统 ( ) 。所以, 在探讨语言功能的同时, 也要重视对其内涵, 即系统的研究。“ 系统” 在词典 中的定义是“ 出于某一特定目的, 一组相互关联的部 分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共 同 发 挥 作 用 ”( : )

4、; “ 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 现代汉语 词典 : )因此, 系统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成 分性( ) 与整体性( ) 。现代语言学 之父索绪尔( )将语言定义为表达思 想的符号系统, 并形象地将语言系统与下棋相比较。 韩礼德继承了索绪尔系统的观点, 认为语言是供选 择的系统, 语言系统为语篇的建构提供资源, 是系统 的系统; 加之 “ 本书主要修订者马蒂亚森尤其擅长 对语 言 有 关 范 畴 的 系 统 描 写 ”( ) , 因此 导论 ( 第四版) 强化 了对系统的关注。这一变化首先体现在本书目录后 对符号的规约上( ) , 修订者对系统描述 的符号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同时, 导

5、论 ( 第四 版) 在 导论 ( 第三版) 的基础上对系统网络图进行 了进一步地修订, 例如在图 ( ) 言语功能的语 义系统中, 交际中的角色( 给予和要求) 与交换的物 品( 货物服务和信息) 两个范畴中要素的结合通 过连接曲线得以清晰呈现, 而 导论 ( 第三版) 中两 个范畴中要素的结合就显得不那么明了。而且, 从 该图还可以看出, 问题类型这一范畴又次范畴化为 极性问题和基本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 韩礼德有 关精密度的理论也得以具体体现。 重新确认了语法的生态特征 语法的生态性是 导论 ( 第四版) 的显著特征。 ( ) 最早在 语言生态学 中提出“ 语言生 态” 的概念, 即研究语

6、言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 生态” 是一个隐喻概念。语法的生态特征指的是 “ 特定语言与所在族群、 社会、 文化及地理环境相互 依存、 相互作用的生存发展状态, 就好像自然界特定 生物和非生物的生态” ( 范俊军 : ) 。这一隐 喻性概念构成了语言生态学的主流研究范式, 并在 韩礼德( ) 那里得到了扩展。韩礼德的 研究 “ 促使语言研究者对语言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做 出新的思考, 即把语言和语言研究作为生态问题的 组成部分加以考察, 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的另一 第 期 年月 当代外语研究 研究范式” ( 范俊军 : ) 。 俗话说“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语言在语境中 运作, “ 语境问

7、题的研究, 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非同 一般的方法论意义。对于语言学的范畴体系建设和 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意义” ( 韩彩英、 武娜 : ) 。韩礼德和马蒂亚森用语言的生态学 理论来阐释语境的重要性: 语言的理论化、 描写与分 析总是在一定的意义环境中进行的; 某一特定语言 的理解要借助于它的意义所在地( ) 。除了语言之 外, 意义系统还包括姿势、 面部表情、 节奏、 音色等副 语言现象和舞蹈、 绘画、 建筑等人类意义系统。例如, 英国人和西班牙人在识解动作时, 他们对词汇语法与 姿势的分工是不同的: 一些在英语中是通过词汇语法 来识解的动作特征, 在西班牙人那里却要用姿势来表 达;

8、反之亦然。这表明, 意义的实现不仅通过词汇语 法, 同时要考虑语境和其他意义系统的因素。同样, 对词汇语法的研究也要参考它的生态特征, 而非将其 看成乔姆斯基所认为的独立自主的系统。 从图 ( )例示化可以看出, 情景类型对应 语域。那么, 对于语境的关注自然就涉及语域问题。 语域就是使用中的语言, 可以看成是一类语篇。同 时, 语 域 主 要 有 三 个 变 量, 即 语 场 ( ) 、 语 旨 ( ) 和语式( ) , 分别对应于语言的三大元功 能, 即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导论 ( 第 四版) 对于所举例子类型的分类更加明确。第一章 中就引入一个根据语域的三个变量将语篇进行分

9、类 的示意图, 即图 ( ) 语场 社会语义过程图 谱, 之后的第二到第十章都是根据这个示意图将所 有的例示进行分类的, 很好地阐释了功能语法在不 同语篇类型中的适用性。 凸显了语料库与语言研究联姻的必然趋势 人们通过语篇这个媒介来研究语言系统。然而, 语法学家的任务远不只是描述这个系统, 而是要把语 言与语言使用实例结合起来看, 韩礼德和马蒂亚森把 这种辩证关系叫作例示化 ( ) 。语篇和语 言并非两种不同的事物, 他们的关系就如同气候和天 气, 只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而已( ) 。就某一特定的 天气而言, “ 当我们以例示的方式经历时, 我们称之为 天气, 即气象学上的 语篇 ; 而当我们从

10、长远的角度 看, 为了探寻气候背后的规律时, 我们称之为 气候 , 即气象学上的 系统 ” ( : ) 。他们认为, 每一个语篇都是语言系统鲜活的实 例, 因为它们在加强该系统的同时也挑战和改变着该 系统。“ 语言和系统的这种辩证关系就是我们所理解 的一门活的语言” 。( 同上: ) 全书在描述语言理论的同时, 会将其例示化, 以 增强其阐释力。而由于卷本容量的限制, 为了争取 空间, 很多有趣的例子就只能一带而过或者间接提 及, 例如 “ ” 的使用( )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 现, 导论 ( 第四版) 中附录部分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 是参考语料库, 即将一些在书中无法具体举例说明 的语篇以语

11、料库的形式供读者参考。“ 从语篇入手 研究语言的系统性规则这种研究思路触发了语料库 的使用” 。( 杨忠、 林正军 : ) 语料库使得对语言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人文 科学一向被认为是模糊的科学, 它不像自然科学那 样, 说一就是一, 因为有数据作为支撑。语料库的使 用可以把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语言分析, 这进一步 证实了 “ 语言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人文科学” ( 杨 忠 : ) 。 语料库是通过网络呈现的。韩礼德早在准备 导论 ( 第一版) 的过程中已着手开发 导论 的配套 网站( ) 。这一网站不但充分扩展了书面语和口 语的例示, 同时提供了图像库, 便于更好地理解某些 晦涩难懂的文字解析。

12、网站的设立也为多模态语篇 分析提供了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 导论 ( 第四 版) 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体现了编码之于解码的重要作用 导论 ( 第四版) 更注重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对理 论进行阐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概念的引出更加科学。 导论 ( 第一版) ( 第二版)的第十章中均从与提喻和换喻进行对比 的角度提出隐喻概念, 进而引入语法隐喻现象。而 导论 ( 第三版) 、 ( 第四版) 从语言的层次出发, 通过 不同的观察角度( 从上到下, 还是从下到上) 来看词 汇语法层对语义层的实现问题, 从而引入语法隐喻 概念。总的来看, 两种方法只是采取的切入点不同 而已。但纵观全书内容

13、我们发现, 与第二种方法比 起来, 第一种方法显得欠妥。首先, 提喻和换喻不是 功能语法所关心的主要内容, 唯一的联系体现在“ 语 法隐喻一致式和隐喻式所表达的语义之间存在转喻 性关系” ( 林正军、 杨忠 : ) 。再者, 层次思想 是功能语法的重要概念, 第一章已有所阐释; 此处从 层次出发, 照应文首, 使整本书一脉相承, 便于读者 更好地理解。 其次, 理论之间的交流与整合得以呈现。 导 论 ( 第四版) 更加注重与其他语言学流派之间的联 系, 主要体现在与现代语言学另一大阵营形式主 义的对话上。 导论 ( 第四版) 与形式主义的交流方 面尤其体现在图 ( ) 上。该图描写拥有三种 功

14、能结构的小句, 为了突出词汇语法层对语义层的 体现关系, 作者将三种词汇语法结构列出后, 又通过 一个具体的例子更加形象地说明这三种结构如何体 现在小句中, 而不是像 导论 ( 第三版) 中那样, 只是 给出了个抽象的小句。更为重要的是, 该图不但详 细列出小句的功能成分, 同时也将其与我们所熟悉 的形式主义中的结构成分结合起来, 通过表格形象 地标示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导论 ( 第四版) 述评 对于一些学术问题, 韩礼德认为应该采取“ 合 取” 的态度, 即这样看可以, 那样看也可以, 两种观点 都可以采取; 而非其他语言学家所采取的“ 择取” 的 态度( 黄国文 ) 。 导

15、论 ( 第四版) 更加注重流派 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同时也证明了语言学流派之间 的关系是互补的, 而非矛盾的。 综上所述, 导论 ( 第四版) 对于系统功能语法 的研究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不足之处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 没有不足, 就没有发展, 没 有创新!接下来, 我们将就其几点缺憾与读者共同 商榷。首先, 篇章的组织逻辑方面, 导论 ( 第四版) 中, 连接( ) 被改放在了语法衔接( ) 与 词汇衔接( ) 的前面。韩礼德的解释是,连接、 指 称和省略都是语法系统, 因此都可以被看作语法衔 接( ) 。但这似乎与他之前的说法不同。韩礼德 和哈桑( ) 将连接部分 的那一章放在了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之间。他们指 出,语法衔接包括指称、 省略和替代。这似乎是在 暗示, 连接介乎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之间。因此, 连 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