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7060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模式阅读教学尽管一直居于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实际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尽管已经重视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但这种应用很多是无意识的,缺乏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阅读测试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主题思想,或标题,推理题目等感到无从下手,经常是以偏概全。另外教师也侧重于语言点,词汇的教学。这都说明教学中缺乏对文章总体结构的训练,使得学生不懂得段落间的关系,忽视了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在理论上看,一方面,教师对于阅读过程的认识,更多的采纳自下而上的过程,把阅读看成是变动的过程,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过程;或者根本就是没有意识到是阅读是主动,被动,还是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阅读的教学策略认识不

2、足。图式阅读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在语篇层次上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语篇的各个层次的信息互动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教师理论的更新和在实践上的进一步应用。一、 图式理论1 图式概念“图式”(Schema)的概念源于1912年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派。1932年,Bartlett 将“图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并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1963年,心理学家Ausubel提出阅读前导(Advance Organizer)这一概念,建议在阅读前,以书面形式向读者提供背景知识。1977年美国智能

3、专家D. Rumelhart 发展了图式理论,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自那以后一系列意义相关但又不完全的术语被提出:script, plans, goals, frames, expectations and chains. Schank 和 Abelson (1977) 用“script” 描述特定语境中的一系列事先决定好的,定型化的事件的结构( a structure that describes in a predetermined ,stereotypic fashion appropriate sequences

4、 of event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Minsky(1982) 用frame 来表示定型化情况的记忆结构(memory structure that represent stereotypic situations)。Samual 和 Eisenberg(1981) 有提出一种记忆模型,他们认为图式是将头脑中定义好的结构表格化的主动思维过程(an active process pf a well-defined structure which can be diagramed)。Eysenck and Keane(1990)认为图式是被组织起来的一簇概念:图

5、式涉及通用知识,人们可以用它来表示或表征事件、情景、关系和物体等。根据以上的不同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图式是知识在大脑中存储结构,可以是一种观念或是各种各样的知识。2 图式的种类 关于图式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划分为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Carrel,1983) 指理解文章所需的背景知识,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指不同文体文章的形式和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另外一种则把图式分为三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的语言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指学习者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

6、调用任何其他图式都要以语言图式为基础。Carrell (1983)的实验表明学生对内容图式的调用与语言水平成正比。语言知识的不足会妨碍英语阅读理解。内容图式是构成文章难度的重要因素。这和传统的观念“认为难度等于字长加句长”相不同。尽管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文章仍然会读不懂。国外的很多实验表明对于两篇语言难度相当的文章,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关于熟悉内容的文章(Johnson,1982;Carrell,1981)。内容图式能够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帮助读者选择性的阅读。形式图式是影响阅读的另一重要因素。在阅读中如果能够调用正确的形式图式,就能够对文章的语篇结构有一个正确的预

7、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 阅读的过程模式1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s)自下而上模式又叫数据驱动法(data driven)。它强调从词汇开始到语篇的意义的理解,由最底层,最具体的图式的调用开始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因此它是从构成文章的字母到词汇到句子最终达到整个篇章的理解。所以文章的理解主要是对该文章语言的理解,阅读中的问题也就被归结为语言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是被动参与阅读的,信息是被动输入的过程。2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s) 自上而下模式又叫概念驱动法(concept driven)。它强调从语篇到词汇的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在阅读

8、理解中读者运用以有的知识、预想、经验、事物摹本和构思图式来进行信息加工。Goodman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是一个心理猜测游戏。阅读从高层次的图式和背景知识开始,激发先验图式(prior knowledge), 通过预测、筛选和吸收来解释输入的信息。3互动模式(Interactive models)目前广为接受的是阅读的互动模式,结合了自下而上的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过程。Grabe(1991: 378) 强调阅读的互动过程是两个方面的互动。一个是读者和文章的互动。在阅读中,读者进行着预测,推理,筛选,验证,调整的过程。这就像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另一个是两种阅读过程的互动。读者从

9、语篇出发通过文章的标题进行预测,然后进行筛选。在阅读中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各个阶层次上同时进行,互相弥补。 三、 阅读训练策略. 1 图解策略(mapping strategy ) Semantic mapping (Freeman and Reynolds 1980: 677-84; Heimlich and Pittelman, 1986) ( in Chia Hui-lung, 2001) 是图解策略中一种有效的词汇组织形式,用于揭示学生关于某一话题的已知信息和提供建立从文章阅读中得到的新的信息的语义基础。它包括一系列图形组织策略来展示关于某一中心话题的信息。除了作为一种有效的词汇组织策略

10、外,它还可以作为阅读前和阅读后活动的选择方式。在应用中,它可以用于导入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图解策略可以激发学生选择性阅读所要寻找的信息。阅读前的使用激发了阅读先导,阅读中地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未知与以知的桥梁。作为阅读后的活动,它可以提供回忆,重建,再现阅读的信息的机会。应用步骤如下1) 教师告知学生要阅读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联想并记下相关的词汇。2) 以小组的形式对联想到的词汇分类,并加上标签,即分类的标准。3) 阅读之后,要对已经建立的图形修正,补充,并形成新的图解。如遇到困难,可以通过讨论完成。4) 经过示例、解释、讨论后,每组同学期望得到不同形式的图解。

11、在设计和修正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借助词典来学习新词汇。2 KWKL: know,want,learn, howK-W-L-H What We KnowWhat We Want to Find Out What We LearnedHow Can We Learn More回忆已知,激活先导决定想要的未知信息识别提供的信息探寻新的方法,渠道、资源以扩展信息KWLH策略帮助建立和激活图式,创设了阅读的信息沟,形成了阅读的原动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把阅读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的探寻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同时进行文章与读者的互动。应用步骤如下:1) 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12、充分联想任何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或语篇结构知识,他们可以以数字,图表、文字方式呈现。2) 根据文章提供的图表等辅助材料和标题进行预测。为了保证预测的进行,阅读材料可以用PP T.呈现或者要求学生用纸遮盖下面的内容。3) 阅读主题句,进一步预测,然后阅读第一段,验证所做的预测。后面的材料每一段都要进行质疑,后面是什么内容。4) 阅读后,提炼方法,扩展思维。探寻新的信息资源和渠道,进行扩展性阅读训练。在上述步骤中每一步都要记录思考的过程的结果,这样有助于回忆、建、再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四、 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1 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创建内容图

13、式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广泛利用资源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引入话题。并且想方设法地激活以有的背景知识,使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有机结合,扫除阅读中的障碍。2 激活阅读先导,补缺内容图式。在阅读前和过程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激活先验知识,使学生学会用以有的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推测、判断。进行读者和阅读材料间的互动。3 针对形式图式,应用“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它的前提是具备语篇知识。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语篇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归

14、纳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同时,英语阅读的教学还应注意语篇标记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整体思路,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图式理论指出决定了阅读水平的三个因素:语言、内容、形式。只有在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的基础上,成功地调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式的阅读,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也为阅读模式的探讨提出了理论上的创新的和实践上应用的要求。参考文献:Anderson, Neil J. 1999.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Canada: Heinle & He

15、inle Publishes. Carrel, P. and J.C. Eisterhold. 1983.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TESOL Quarterly 17/4:553-73.Carrel, P.L. 1983. 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 or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2:81-92.Carre

16、l, P.L. 1985. Facilitating ESL Reading by Teaching Text Structure. TESOL Quarterly ,19(4) p.727-64.Carrel, P.L. 1987 Content and formal schemata in ESL reading. TESOL Quarterly ,21(3), 461Carrel, P.L. 1988. Some causes of text-boundedness and schema interference in ESL reading. In P.L.Carrell,. J. Devine and D. 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