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65564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8.doc(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科治要(二)妇科中医治疗妇科呀,那优势就更大了,西医那是它的弱点。好多西医治疗妇科病就利用激素;另一个手术,这个危害都很大。尤其妇科医生,没有医德,对不对?一看囊肿,一看肌瘤,一刀切了,而且吓唬病人,你不切就麻烦了,容易转变成癌症。病人无知,一说要转成癌,那只能上在手术室上让你切了,叫任人宰割。切完以后呢,没有后果吗?第一女士的子宫和卵巢是重要的器官,受损以后,这些都拿掉了,能好吗?最后成了内分泌紊乱,比肌瘤囊肿还要痛苦。第二复发率相当高。我看过病人,切了几刀?切了五刀,还想切。我就问她:“人家五刀都宰了,怎么还要切呢”?她说:“我就怕得癌症,还不如切了好,切了就不得癌了。”我说:“你不能欺

2、骗自己容易得癌了,我说癌症是增生的加速。良性肿瘤为什么长了?比正常细胞分裂加速了六倍,加速呀,分裂加速就长了良性肿瘤。再刺激,再增长三倍,那就细胞分裂10倍以上就恶性肿瘤了。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西医老师教我们学生的。你切得多,越刺激,越长着癌,到容易得癌了,这是一条。”另外功能紊乱相当痛苦,西医没办法。碰到神经它就软弱了,一提神经,西医就头痛了;一提病毒,头就痛了。我们安然自得,没要紧,神经病毒我们都心中有数,稳扎稳打,能给你治好。第二个呢,西医还有办法就是用激素。比如肌瘤、闭经、囊肿,它就大量的用激素。黄体酮、孕酮,特别是打针用激素。你不知道激素人的差异很大,激素是个好药,但是副作用特别大,个

3、体的差异不一样。比如书上讲了,这个人10g就能弥补,不一样,有的人用6g就多了,有的人到10g也不多,你不好掌握,个体差异相当大,激素用多了,那全都转成癌证。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就是激素分泌的紊乱,这西医已经明白了,妇科的癌症就是激素紊乱。你为了调经,为了消瘤,你冒这个风险,所以西医治疗妇女病,它绝对是个劣势,中医是个优势病种,尤其我们家祖祖辈辈搞女科,里面包括妇科,那都有绝招,靠这个吃饭。月经病的治疗,注重4个大法:1,必先调气。“百病皆生于气”。夫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故“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3法。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

4、、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川朴、沉香;补气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大枣。2,调养脾胃。“脾胃为生化之源”。妇人以阴血为主,月经失调者大多有脾胃之证,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故“脾气一旺,胃气自兴,精微敷布,新血化生,月经自调。”调养脾胃有醒脾、健脾2法:醒脾常选用木香、砂仁、内金、山楂、神曲;健脾常选用丹参、白术、云苓、干姜、扁豆。3,固本培精。“肾气为天葵之本”。肾气充沛主宰有利,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则施泻无度,月事不调。固本培精有滋阴填精2法:滋阴可用生地、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首乌、鸡血藤;填精可选用阿胶、龟板、鳖甲、河车粉。4,兼养

5、心血。“妇人百病,皆由心生”。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失健运则生化乏源而至阴血愈虚。兼养心血有补气、养心、宁神3法:补气则选投连肉、云苓、山药、生黄芪、仙鹤草;养心则投龙眼肉、大枣、柏子仁、当归、桑葚;宁神则选投琥珀、川芎、夜交藤、五味子、生龙牡、磁石。(一)分期调经。1,经前调气:肝郁者:疏肝为治;宫寒者:暖宫为治。2,经期调血:(1)三个原则;(2)四类举例;(3)五个加味。3,经后调肾:通用选一种:杞菊地黄、白凤丸、八珍益母丸;配用选一种:偏寒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选加逍遥丸、德生丹。月经不调书上讲了很多种,非常复杂,经前、经后、经量多、经量少、对不对?闭经、痛经,分得太细,总而言之都

6、是月经不调。调经我们家的祖传要分期,分三期:1,经前调气,什么叫经前期呢?就是来月经以前有反应,好多月经不调的妇女,经前期都有反应,比如:烦、胀、痛、肿,这四个证都会有的,不是全有,有一个症状就算,反应开始到见红,这一阶段叫经前期。它是调气,调气分两类:第一类就是肝郁,肝气郁结。肝郁-乳胀胁满,少腹引痛,烦怒不安,舌苔薄黄,脉象弦细。这个疏肝,要给她用丹栀逍遥散。选用柴胡、白术、赤芍药、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坤草、公英、川楝子、牡丹皮、生栀子,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板、鳖甲、川断、女贞子。丹栀逍遥散方子组成:当归、白芍药、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煨姜、薄荷、丹皮、山栀子。方子出自

7、古今医统。这是第一类,经前反应是以肝气郁结为主。第二类属于宫寒,子宫寒,要暖宫,用温经汤。主要症状-腹凉下坠,引痛筋掣,形寒乏力,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再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河车粉、鹿角霜、补骨脂。温经汤的方子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方子出自金匮要略。以上两类都要加上西医调整内分泌的药,调整内分泌的药也要根据辩证选用,不能离开辩证。什么调整内分泌的药呢?泽兰、枸杞子、女贞子、川断、蛇床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乌药、薄荷这些药从现在药理证实了,都能调整内

8、分泌。经前一个是肝郁,一个是宫寒,通过不同的辩证你选加,一直吃到月经来了,见红了。2,经期调血。月经见红一直到月经干净这段时间,有三则、四类、五加味。3个治则,什么则呢?1)问量定向,问她的月经量定治疗方向,叫问量定向。量多的易补摄,量少者易通利,这是第一个治则。2)问凉定性,问月经来时小腹凉不凉来定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这是第二个治则。3)必须调肝。因为女子以肝为本,调经必须调肝。要用什么呢?柴胡、香附和炒橘核,炒橘核的量可以用到30g。也就是调经药里面必须加一个调肝药,三个里面选一个,这叫三则,三个治则。4个类,就4个证类。1)量多腹凉,月经量很多,肚子凉的,用胶艾四物汤。熟地、当归、白

9、芍、阿胶、艾炭、肉桂炭、生黄芪、党参、炒橘核、赤石脂、生牡蛎、荆芥炭、三七粉。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川芎、芍药、当归、熟地。方子出自和剂局方。2)量多腹热,就是月经量很多,少腹不凉,甚至腹部烫的,用栀芩四物汤。生地、当归、生栀子、黄芩炭、薄荷炭、茜草、地榆、乌贼骨、藕节炭、乌梅炭、香附、丹皮。栀芩四物汤:栀子、黄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3)量少腹凉,用八珍汤。生黄芪、当归、党参、桂枝、川芎、牛膝、柴胡、炮姜、鸡血藤。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方子出自医垒元戎。4)量少腹不凉,用桃红四物汤。生地、归尾、赤芍、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泽兰、香附、鸡

10、血藤。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药、地黄。方子出自济阴纲目。4个证类,就是给你举例,经期调血就给你举例,这4个类型,临床都概括了。5个随证加减,就是经期有5个症状进行加减。1)腹痛,痛经腹痛加川楝子、元胡、郁金、益母草、地龙、五灵脂、蚕砂还有三七粉。五灵脂和蚕砂必须包煎,昨天已经经讲了。三七粉用于月经量多的时候加三七粉止痛;量少的时候三七分少用,用了以后经量会更少。2)便溏,用山药、煨葛根、金樱子、生龙牡、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3)浮肿,经期浮肿特别多,用防己、泽泻、桑白皮、车前草、生黄芪、冬瓜仁和云苓。4)腰酸,经期腰酸用鸡血藤、老鹳草、金毛狗脊、川断、桑奇生。5)不孕,月经不

11、调和不孕有直接关系,所以调经的时候这个女士不孕,你可以加上这几个药:蛇床子、菟丝子、金樱子、黄柏、泽兰、龟板、肉苁蓉、川楝子。这是经期见红到干净,要调血。3,经后期,月经干净以后到下次来月经开始有症状,这个阶段叫经后期。经后要调肾,调肾就吃丸药,有两个丸药交替使用:第一个通用的,甭管你哪个类型通用,选一个,八珍益母丸、白通丸、杞菊地黄丸任选一个;偏寒的的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的选加加味逍遥丸或者德生丹。也就两个丸药:一个是必备的;一个是选用的。根据寒热,寒热就根据舌苔,黄的是热,白的是寒,一直吃到下一次来月经。出现反应了,调气,见红了调血,月经干净就调肾,这个三个调呀,非常有优势,所有的月

12、经不调都刻意用这个办法来调。(二)痛经的内服外治法。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也是中医特具优势的病种之一。痛经单纯止痛效果不佳,必须追究病因加以对因治疗为主,止痛为辅,方能奏效而且根治。临床常见病因有寒凝、肝郁和血亏3类,其分证论治如下:1,寒凝胞宫证。主证:经前形寒肢冷,经期下腹凉痛,得暖稍舒,经行不畅,四肢不温,纳谷不香,苔薄白,脉弦迟。主法:温经散寒。方药:温经汤化裁。桂枝、白芍、炮姜、乌药、鹿角霜、炙甘草、蛇床子、木香、砂仁、艾叶、高良姜、香附、川断、焦三仙。2,肝郁血滞证。主证:经前胁乳胀痛,心烦易怒,经期腹部剧痛,经行暗块,块下痛缓,经后口苦纳呆,苔薄白,舌质紫,脉弦涩。主法:疏肝活

13、血。方药:四逆散化裁。柴胡、枳壳、青皮、赤芍、丹参、川楝子、玄胡、生栀子、莱菔子、生山楂、蒲黄、炒橘核、地龙、蚕砂。3,营血亏虚证。主证:经前神疲气短,精神不振,少言懒动,经期下腹忍痛,连绵不止,经行色淡量少,纳差便溏,心悸失眠,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主法: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化裁。生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香附、鸡血藤、炒白术、生地、黄精、葛根、木香、三七粉、生杜仲、菟丝子。除内服外痛经还可外敷,按虚实不同来组方:(1)虚证桂枝30g、鹿角霜30g、山药30g、白芍60g、生黄芪60g、当归30g。(2)实证。丹参60g、生栀子30g、川楝子30g、玄胡30g、乌药60g、乳没各30g。以上共研细末陈醋调成厚糊状(过敏者浓茶调),每晚睡前用布敷于神阙、关元、三阴交、双涌泉,晨起取除。痛经针灸有效。痛经发作常常心烦意乱,其苦难忍,越烦越痛,要嘱患者放松,转移,“意疗”配合则止痛效果更佳。全科治要(三)妇科(三)按色止带。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病。中医诊治带下病颇具疗效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