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65332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概要.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复习概要第一章 绪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第二章 个性心理1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第三章 暂时神经联系1、 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

3、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2、 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 (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 意识的概念是什么?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情感和意

4、志也是人的意志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内心体验的形式。 4、 什么叫做意识的水平?意识有哪些水平?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最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水平。意识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私见里对自身活动机器状态的觉知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 无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是指个体对其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况。例如,个体的生理变化。 (2) 前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是指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然不被觉知,但可由需要时再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况。 (3) 潜意识水平:潜意识水平是指蕴含在意识曾之下的欲望、情绪等经验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

5、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5、 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意识,还有对自身的自我意识。而动物没有自我意识。(2)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3)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不需要语言。(4)人类的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第四章 注意的理论1、注意的过滤器学说该学说认为当大量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有一个过滤器在起调节作用。它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对信息只开通一个通道进入,其它的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支持实验布鲁德本特(

6、Broadbent)双耳分听实验。两个耳朵分别呈现不同的刺激(2组数字)。在报告时,大部分被试是以耳朵为单位报告收到的信息。追随耳的项目能被很好地报告出来,而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被清楚地报告。2、注意的衰退学说该学说认为当大量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人不是通过过滤器将一个通道打开,将另一个通道关闭。而是两个通道都有信息进入,追随耳的信息未被衰退,因此容易被激活感受,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不是完全被过滤,而是经过衰退,因此不能被激活而感受。但还是有部分阈限低而刺激强烈的信息进入了神经通道,也可以受到激活。支持实验特瑞斯曼(Treisman)的双耳分听实验。被试报告中能觉察出追随耳的87%的信息,但对非追随

7、耳的信息也有8%被觉察。这就说明,双耳不是按照过滤器模型在工作,而是两个耳朵中都有信息进入,追随耳的信息未被衰退,因此容易被激活感受,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不是完全被过滤,而是经过衰退,因此不能被激活而感受,但还是有部分阈限低而刺激强烈的信息进入了神经通道,也可以受到激活。项目的意义、熟练程度、上下文和指示词以及人的个性倾向都是影响阈限的因素。3、注意的完全加工学说考试大(wwwExamda。com)该学说反对以上两种学说。它认为当大量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人对这些信息已经做了加工,只不过人没有能力将所有的加工过程都记住或区别开。因此注意到的东西是人脑对能够记忆和区别的加工过程的觉察。那些消失了的信息

8、本身已被加工,而只是由于人脑处理能力的有限而被遗忘掉了。注意的堵塞是一种记忆堵塞,而不是对信息加工的堵塞,不存在有专门的过滤器。支持实验实验控制下的双耳加工和单耳加工比较实验在无噪音的背景下向被试曾现辅音,要求被试报告。实验分告知被试辅音来自哪只耳朵和不告知辅音来自哪只耳朵两种情况。前一种方式被试只要用一只耳朵进行加工,只有一半的工作量,而后一种情况则被试需要用两只耳朵共同加工,根据衰退理论,前者没有衰退而后者有部分衰退,则前者效果会优于后者。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情景的效果相同,这证明了完全加工理论的正确。信息在两个耳朵中没有发生衰退,而是自动加工,因此效果相同。第五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的

9、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有以下特点:1、它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过程:客观事物的刺激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信息加工)产生感觉体验。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所组成的统一的形态机能结构整体。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和结果。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外

10、部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感觉器官专门化:指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只接受特定的、适宜的刺激而产生感觉的现象。为什么一种感官会只产生一种感觉呢?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说”,认为每种感觉神经都有自己特殊的能量,这种能量导致每种神经的性质不同,从而每种感觉神经都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的感觉。根据这一理论,他接下来判断:感觉的性质并不是来源于外部的刺激的属性,而是外部刺激激活感官后神经系统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神经系统感知到,从而产生感觉。因此,感觉是自身神经系统对自身变化(能量的变化)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知觉。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11、的观点。三、感觉的意义感觉是认识的入口,只有通过它,人才能认识和分辨事物的各种基本属性,才能知道自身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内部器官的工作状态。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其他高级的、复杂的生理活动才能得到产生和发展。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能容忍的。支持实验感觉剥夺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感觉的测量是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感受性http:/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人在感受到刺激存在或刺激变化的时候的刺激强度或强度变化的临界值。二、感觉阈限(一)绝对感觉阈限针刺皮肤的实验过程:极其轻微的刺激,没有感觉逐渐加强有感觉的刹那逐渐加大有

12、痛觉的刹那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阈限(R)成反比: 影响绝对感觉阈限的因素:活动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自身状态等。 (二)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对应的感受性成为差别感受性,通常也成为jnd(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韦伯分数:K= I / I 韦伯定律:当刺激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时,感觉量会以算术级数增长。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范围。(三)心理物理定律第六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

13、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的整体反映。3、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二、知觉活动过程知觉活动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外界环境中介物刺激物与感官相互作用过程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入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知觉理论:格式塔的知觉理论,构造主义的知觉理论,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和吉布森的知觉理论。格式塔的知觉理论:人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尽可能地用简单的方式去“整体”地

14、认识外界事物,遵循“概略”规律并受神经系统的制约。构造主义的知觉理论:强调先前的经验对知觉活动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记忆活动,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记忆中的经验做任意的选择,从而认识事物。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知觉是知觉者借助动作行为习得的,通过活动及在活动中习得的经验影响和指导着知觉活动。吉布森的知觉理论:人所知觉的环境是由具有结构的表面组成,当人在观察环境的时候,环境的三维空间是有结构的,它为知觉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觉者在认识这些结构表面的同时确定该事物是什么。因此,知觉既有赖于一个人对事物结构的认识,而且与一个人对事物结构的认知水平有关。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一)单眼线索1、遮

15、挡2、线条透视:视角大的物体近,视角小的知觉为远。3、空气透视:透明度高知觉为近,反之则远。4、明暗和阴影:明亮的物体离得近,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离得远。5、运动级差:近的物体运动快,远的物体相反。6、结构级差:看远处时,运动视差有规律的递缩的变化。(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的调节2、双眼视轴的辐合(三)双眼视觉线索第七章 记忆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3、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机能定位说,记忆机能整体说,记忆分子说。4、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5、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6、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材料的理解程度、识记的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7、保持的特征:在质的方面,记忆内容中不甚重要的趋于消失,重要的部分得到很好的保持;在量的方面,会出现记忆恢复现象。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刚学习完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特殊现象。保持:是指人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贮存和巩固的过程。记忆恢复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这一现象在对有意义材料的记忆时尤为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