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心理学.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6523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巴胺与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巴胺与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巴胺与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巴胺与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巴胺与心理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巴胺与心理学一、神秘的多巴胺早在1957 年,瑞典科学家Arvid Carlsson 就提出多巴胺不仅仅是过去人们认为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也是一种位于脑部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是一种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而人脑中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讯息要跳过这道间隙才能传递过去。这些神经细胞上突出的小山崖名叫“突触”(synapse),当信息来到突触,它就会释放出能越过间隙的化学物质,把信息传递开去,这种化学物质名叫“递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递质。人会有思想,会有感觉,会对一些事物热烈追求,这都只不过来自我们大脑内一些微小物质的化学作用而已。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能够赋予人类爱与创造力,让

2、人产生快乐情感的神奇物质。然而,多巴胺之类的神经传导物质若无处可去便毫无作用。受作用的受体与神经传导物质之间的特殊关系犹如锁和开锁的钥匙,而脑内多巴胺受体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就在纹状体。纹状体犹如脑部的中央车站,也就是说可以让来自脑部各处的神经信息列车进站,却无法同时全部容纳。而要通过这小小纹状体的信息太多,因此就像列车驶过中央车站,只有少数能随时畅行无阻。得以通过的信息与多巴胺关系密切。多巴胺会立刻稳定纹状体内的活动,亦即决定哪辆列车得以过站。换句话说,多巴胺从皮质区迅速窜动的千百种可能当中,为你的运动系统指定了某个特定动作。这个指定的过程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动机。当你产生动机,便会决定行动的方

3、向;而当你致力于某事,便会有贯彻的动机。动机与致力是同一过程的两面,多巴胺则是启动过程的触媒。当多巴胺涌进纹状体,即为行动列车指定了一条通道。但在此之前又为什么会释放多巴胺?美国艾默里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副教授格雷戈里伯恩斯博士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奇感致使脑部产生更多的多巴胺。二、满足从哪里来我们从格雷戈里伯恩斯博士的研究中得知:“许多脑部成像实验证实,新奇的事件会刺激我们行动,因此能高度有效地释放多巴胺”。我们每个人的多巴胺神经元都不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脑内多巴胺的数量便逐渐递减。了解我们的大脑并有效地去使用它,就会在很多时候使我们更深刻地体验某种情绪,比如说满足。满足是从哪里

4、来的呢?假设,满足的关键在于脑部。那么,倘若知道这种感觉来自脑的哪个部位,也许会更容易获得满足,这项知识能引领我们过一种充满满足感的生活。满足与某些情绪不同,不会凭空而降,你必须自行创造,而创造满足则需要动机。现在,我们对动机的了解多半与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有关,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前,许多科学家都视之为脑部的快乐化学物质。然而,在前两年格雷戈里伯恩斯博士的研究里发现:多巴胺不只是在愉快的活动期间释放,产生不快的感觉时(如噪音与电击)也会释放。事实上,通过一些实验已经得出:无论活动快乐与否,事前都会释放多巴胺。那么,“与其说多巴胺是快乐的化学物质倒不如说是期待的化学物质”。关于多巴胺的功能

5、,格雷戈里伯恩斯博士给出一个最简约的解释:那就是运动系统人体与某特定行动之间的联系。同时,格雷戈里伯恩斯博士大胆假设如果这个观念正确,那么满足感恐怕不是来自目标的达成,而摘要: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众多研究表明多巴胺对认知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不断深化,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从生物学多巴胺观点切入,以较新颖的角度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心理进行探讨。是来自为达目的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我们顺着这个假设延续,也就是说,成功的结局使我们认为满足的感觉,它其实是得源于为达目标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和全部过程。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于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已不

6、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每个人都想要成功或者满足。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就必须对于脑如何做好行动准备有些许的了解。若能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解脑对新奇的需求,便会发现兴趣也油然而生,并促使人们能够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在目前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如攻读学位的问题以及全程心理节制的问题。攻读学位和我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一样,过程漫长且无直达终点的明确途径,这其中会有许多变量和困难。在那些不可预期的变量出现时,我们是否会以稳健的心理状态来应对?当面临困难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坚毅的精神力量?而在处理、调节这些心理问题的同时,我们就涉及这样一个大前提我们会为我们想要的而努力去争取并获

7、得心理满足感。这种满足也许是事后的成就感,也许是事前内心所强化的向往的期待感。但满足却始终都是来之不易的,它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形,它需要历经途程才能到达。我们明白了多巴胺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如何的作用,并会以怎样的形式或在怎样的情境中释放和表现。了解这些,就是要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大脑,并去规划我们的行为。四、新奇感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不管多巴胺发挥着多么神秘的作用,从最浅显的心理认识逐渐深入,虽然这里佐以生物学的理论进行了辅证,我们现在得知“新奇感”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智慧卓识的学者已经提出了“如何探寻新的、更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的问题。并认为,其中重要的就是根据人的一

8、般心理过程来研究新的、更有效的思政教学模式。显而易见的是,人类对外界不同信号的接收是不同的,比如对音乐、绘画、文学的信号信息接收会比意识形态流的信号接收容易和强烈,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另外,对同一信号的接收又会因人而异,那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什么呢?”这些都是我们要弄清楚的问题。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决不是单凭一门学科知识就能解决的。本文有关“多巴胺与满足”的观点多取自于美国艾默里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副教授格雷戈里伯恩斯的研究。我们从他的研究里得知新奇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伯恩斯的实验室内还是实际生活中所见的一切,都显示满足感不同于快乐或幸福,而且追求幸福不一定会让

9、人满足。但在任何寻找和追求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新奇的遭遇进而使脑产生变化。新奇能让我们大有所获,但它也和所有事情一样会成为习惯,因此若只是为了新奇而寻新奇,就可能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毕竟新鲜感大多都是短暂的。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是要持续一种长期的关系的,固定的模式并不可取,它早晚会导致心理接受困难和审美疲倦。新奇感的融入,先体验,后分享。对同一信号的接收确因人而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再次证明一个重要的事实:经验(以至于满足感)是属于个人的。即使与他人一起进行的活动,也是各有不同的体验,一节课结束时留下的是我们自己的知觉与自己的记忆。课程内容相同,体验却不一定相同。过程的体验总是会因人而异的。无论教育

10、心理学要解决多少有关教育心理的问题,伯恩斯告诉我们:满足是一种人人皆可企及的情绪。如果新奇是起跑线,满足必会是终点里的一部分收获。该怎样将新奇融进思政教学?本文认为这会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思政教学模式”。鉴于此,我们可以深入地拓展关于思政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本文对于具体的实践模式无多探讨,旨在阐明多巴胺新奇满足之间的关联状态,并对这个过程背后的生物学以及一般人利用此过程的各种方式的概念稍加阐述;同时以此揭示新奇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建议把此引入思政教学模式。当然,学贵以致用,在了解我们的大脑,我们大脑内的多巴胺是如此特性以后,我们要积极有效的“配合和支持”多巴胺的工作。“用进废退”的理论很可能身体与脑均适用。如果能让每位学生对枯燥的思政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并伴以征服之的学习状态,必定会赢得成就感般的满足。这会是一个漫长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