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65205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秋期西瓜班科研计划 自立能力的培养 张莉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好习惯,终生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可是我们仍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现在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越来越差了,5岁的孩子吃饭还要人喂,鞋带不会系;或者7岁的孩子上厕所不会擦屁股,垃圾随地丢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

2、难改,而且贻害无穷。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现代生活实践证明,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就进行培养。一、托班孩子的好习惯及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我们一直倡导良好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托班孩子,又有哪些必须要掌握的习惯及能力呢?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独立进餐、不吃零食等;(二)是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

3、等;(三)是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四)是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五)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物归原位、礼貌、文明的言语、正确的社会交往等。 托班幼儿在身体动作和心理发展水平上都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由于年龄小,家长在生活方面包办代替的事情相对较多,孩子缺乏锻炼,失去了一些好习惯养成的机会,因此,托班幼儿更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托班阶段的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一)托班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两岁左右的孩子可塑性强,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要在生活中让

4、幼儿主动体验,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尤其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 (二)幼儿的集体生活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来园、游戏、集体活动、体育锻炼、进餐、午睡、离园等各个环节。相比之下,托班幼儿的活动内容更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长期以来,托班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幼儿良好习惯及自理能力培养和训练。因此,托班幼儿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三、影响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的教养态度直接关系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在有些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示范作用,东西乱放、乱丢,家里面乱糟糟的,生活在这种家庭里面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生活自理

5、能力及卫生习惯自然不会好。有些家庭是三代同堂,几个大人守着一根“独苗”,肯定是万般疼爱了!诸如穿衣服、整理东西、洗脸吃饭全都代劳了,生怕累着、委屈了孩子。或者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家长的教育观念: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而不注重锻炼他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读研当博士,就会财富不断,就会有很多人来为你服务,就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必要自己动手!(二)家园不同步。这也是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一大失策。据老师们的反映,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是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进

6、餐,自己大小便了。可是放了一个假期回来,就会出现“退化”现象!衣服、鞋不会穿脱了,大小便也不会叫老师了,吃饭时饭粒撒了一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就出在家长身上。孩子回家以后,家长什么都替他们代劳了,把孩子的练习机会都剥夺了,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堕性,觉得大人帮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即使他以前会做的,他也说不会,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退化”现象了!其实这就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工作脱节所引起的! 四、幼儿园的教育、培养策略那么,幼儿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呢?(一)教师的作用。作为老师首先得明确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生活

7、自理能力和习惯,然后预设目标,再根据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培养计划与措施,通过各种活动方式一一执行,如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利用诗歌、故事的形式或开展专门的活动“我会、”“夸夸我自己”来激发幼儿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将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可开设专门的生活练习角,有计划的提供练习材料,如;给娃娃穿脱衣服,叠衣服,整理小床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也能得到练习。同时,教师还应掌握班上每个孩子的能力情况,注

8、意孩子的个别差异,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要找出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会耐心细致地引导,有时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会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中午起床时可以举行穿鞋比赛,会自己穿鞋的孩子会得到老师的一个拥抱以此来鼓励幼儿。耐心的帮助,争取使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二)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生活

9、习惯 很多托班幼儿在家中都需要由成人喂饭,和成人一起睡觉,否则就会哭闹。而很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出现的许多不适应,也正是因为幼儿园和家庭生活的差异,要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就尤为重要。 1进餐习惯:在进餐时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发现幼儿几乎能自主进餐时,我们就及时进行鼓励;而对一些食量小、胃口不好的幼儿,我们就从少到多,逐步增加食物,并通过儿歌、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此外,进餐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知道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能自理,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让幼儿真正养成自己进餐的习惯。 2如厕习惯:针对托班幼儿年龄小,容易尿裤子的现象,我们就

10、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醒幼儿上厕所,帮助幼儿养成饭前、午睡前、起床后及时如厕的习惯,对一些特别容易尿裤子的幼儿及时观察,适当提醒,此外,我们还通过故事小猫尿床让幼儿知道有小便时应及时去厕所。 3午睡习惯:多数幼儿都有午睡的习惯,但他们的习惯是不同的。有的睡得迟,要到下午的三四点钟;有的需要依恋物的陪伴;有的要和成人一起睡。幼儿刚入园时,教师不会强求幼儿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表午睡,以免幼儿出现不适应,甚至不愿意上幼儿园。这时,教师会给幼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等幼儿情绪逐渐稳定后,再帮助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 (三)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主要通过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卫生

11、习惯。如在幼儿进餐、吃点心时,我们都会在桌子中间放上盘子,并告诉幼儿盘子的作用,食物的包装袋、瓜果的皮、核或骨头等可以放在盘子里,并在幼儿进餐或吃点心时多提醒幼儿使用。我们在每个教室里都有放卷纸的盒子,都是固定放在一个地方,当幼儿有鼻涕时,或小嘴巴有脏时,鼓励幼儿自己去取纸,先自己擦,擦不干净老师再帮忙,帮幼儿擦干净后我们会让幼儿自己将纸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幼儿知道了要将废纸、果皮、包装袋放进垃圾桶 里,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五、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家长

12、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 父母以身作则,把手放开。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孩子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明确目标,要求家庭成员统一观点,坚持一贯,同时还要注意本身的示范作用,使家里尽可能保持整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形象。家长平时也要多创造些或学些新游戏,并把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让孩子玩得更加开心、学到更多知识,还能不断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除此之外,平尝还要求孩子

13、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其它用具和图书等!(二)、家长要抓住点滴时间及时引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 1、在家庭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自我意识和独立要求等,家长要抓住这些机会,及时给予引导。如:当你的孩子争着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要帮着洗衣服时,他们可能会将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将鞋带团成一个死疙瘩,把衣服能湿了,高兴的玩起肥皂泡来。当孩子发生这些表现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呢?会不会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生气,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打骂他们呢?你可知道,你的制止和指责,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精

14、神。2、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给予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家长应抓住这些点滴机会,恰似拱土稚嫩的小芽,精心扶持细心培育就能长大。建议家长们,每当孩子表现出这种愿望,提出这些要求时,家长就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如:幼儿自己穿衣服,你可亲切的对他说一句:“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同时,你要在一边指导着他怎样穿的对又快,幼儿不仅高兴的去做,而且他在快乐之中掌握了正确的穿衣方法。(三)、家长要运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幼儿我能、我行的欲望1、榜样法:在你家周围的邻居中,或许有好多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你可以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你的孩子像他们那样,你可这样对孩子说:“宝贝,XX他能自己

15、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XX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幼儿有了榜样,他一定会学着做起来。2、小大人的方法:孩子最愿意听表扬的话,当孩子做出一件事情后,家长可以用小大人的方法鼓励孩子做出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如:你看见孩子拿着小笤帚在学着扫地,你可对他说:“你看我宝贝,像个大人,能扫地了,扫的多好,扫完了地也能给妈妈擦桌子是吗?”孩子就会点点头,当他扫完了地后就会去擦桌子,做的也非常认真。3、示范法:幼儿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能光看见孩子能做就行了,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如:整理玩具,家长可先示范玩具分类方法给孩子,一边示范一边讲,将小的、零散的玩具放在小的盒子里,大的玩具放在大盒子里,或者将玩具按车类、拼插类等进行分类。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家长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四) 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由于年龄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