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64342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摘 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用科学的实践观指导生活,明辨真理,批判创新,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社会生活 马克思的实践强调主体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实践理解人,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

2、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明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强调哲学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物质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与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自觉地能动性,只有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实践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也形成

3、了人类特有的本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认。实践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 并且发展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实践中产生,实践创造了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社会活动制约人对自然的改造,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人类社会。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自然界是自发运动,独立于人的客观世界,人

4、类社会是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关系系统。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化。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合适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并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要深入实际生活中,联系实际,将人的意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正确的认识引导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人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不遵循客观规律的实践对自

5、然和人类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当今的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现今人们不断将自然界朝着自身发展需要的方向改变, 但出现的很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些问题已经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这就需要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指导,认真面对错误深入反省,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再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从中更好地指导实践。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体现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毛泽东说的更明白:“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尊重实践。首先在于尊重以往的实践的检验,

6、坚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敢于否定陈旧的结论,敢于坚持正确的结论。他坚决否定“两个凡是”、辩证的审视和处理市场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尊重实践得出的结论。江泽民继邓小平之后,继续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其次,实践的观点使我们具备批判的精神,创新的眼光去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具备批判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黑格尔曾经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在具体的历史的活动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

7、要认识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抓住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就必须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的对待一切事物。在批判的同时还要作创新,发挥人们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的实践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社会历史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结果。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批判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和破坏,而是为了创造和发展,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在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建造一个新世界。特别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人在实践中具有创新的精神。 从实践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实践出发,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我们要科学地开展实践,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批判和创新,更好地认识世界,将世界改造得更美好。参考文献: 1 肖磊、孟小月、金鑫,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J】,湘潮(下半月), 2012年01月2贾君亮、王惠霞,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实践和实践批判【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月,第32卷第1期。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页。4李秀林、杨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5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