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57404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课 济南的冬天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时数 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投影仪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

2、说说对每个地方冬天的感觉。(找一两位同学说一下)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冬天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他的眼里,冬天是萧条的、冷清的、孤寂的。 大家学过地理,济南的地理位置在哪? 北中国 你认为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特点?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到底是一种何番情致呢?就让我们在著名作家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老舍及其创作: (一)作者

3、简介(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让一两个同学讲一下对作者的认识,然后归纳重要的作者信息) (二)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用一两句话简介各个作品的内容。 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人力车夫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三、字词 找出文中比较难读、难写的词语 强调重点,在黑板上注音。Che

4、ng deng zhu xu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教师范读课文。 1.用“冬天的济南像_”说一句话来概括出济南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可能回答: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等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掌握字词,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 同桌,前后桌讨论,说明划分的理由并归纳段落大意。 总分的写法。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思考: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济南冬天的没有风声、“响晴”、“温晴” 再读第一段 写“温晴”采用

5、“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五、你认为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老舍的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回答) 再次吟咏体味第1语段。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

6、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 明确:“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上文中的描写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写得却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得

7、却是“温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六、总结 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那么老舍先生到底是如何具体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作分析。5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

8、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课堂机动环节:为什么用“温晴”而不是 “响晴”作为济南的特点呢?让我们来一起品味一下第二段。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试收集描写雪的

9、诗词,体会其意境 第二课时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明确: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水。 课前回顾,读课文,重温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10、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充满温情。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3.作者又是怎样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朗读第五段,要求: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

11、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12、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

13、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

14、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因为深切的领教过北平“寒冬”的淫威,领教过雾都伦敦的昏暗,当老舍先生置身于温暖,晴朗,如画般的济南冬天时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

15、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