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56768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感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思维原发性创造力与“文化基因”(节选)“文化基因”不仅是自然科学家原发性创造力的基质,也是一个民族所有原发性创造活动的基质,同时,更是一个民族成员成为伟大人物的基质。为什么从小就进行数、理、化强化训练的中国孩子,在整体上却无法攀登科学的顶峰,不能在科学发现和创造上成为巨匠,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大概在于:这些孩子与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之间出现了断裂。实际上,出身于任何民族的杰出科学家,都应该得到他

2、们自己母体文化的深厚的滋养。爱因斯坦对于斯宾诺莎有精熟的了解和研究,海森伯深入研究过希腊自然哲学,康德先是一个著名科学家,后来才是伟大的哲学家。同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其根源大概也在这里:他们没有遗失自己的文化基因,得到母体文化的滋养和培育,没有与母体文化断裂。与科学界萎缩、退化的状况同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界也是如此,甚至文化艺术界也是这样。就整体而言,现在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时代的老一辈学者,仍难望其项背。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这些当时清华研究院的导师,成了不可企及的大师和学术巨人;胡适、

3、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闻一多、顾颉刚、翦伯赞、陈康、洪谦、宗白华、王瑶、王力等等,仍然是各学科中被膜拜的偶像。历史让他们成为幸运者,后来者则反成了铺垫和陪衬。因此,面对中国当前出现的科学、艺术、文化萎缩、无序的危机,必须回到文化基因的层面来进行深刻地反思。是否可以说,当前中国思想文化萎缩、失序,主要是因为它“无根”。这种遗失文化基因的“无根”文化是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基因的遗失主要是由我们对传统文化主要文本的陌生化造成的。就是说,一代新的读书人与传统文化“书面文本”在整体上的隔膜和断裂,是造成中国社会思想文化萎缩和无序的真正根源。文化基因不仅与思维的原发性创造力相关,与艺术想象力相关

4、,还与根本的价值观相关。如果一个科学家仅仅把科学研究当做谋取名利的手段,没有对于科学的献身的精神,没有执着追求科学的激情,也不可能成就为伟大的科学家。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也是根源于民族的文化基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种过激的批判态度。在教育方面,传统文化比重极小。这种教育,加上不断地反传统文化的运动,造成了几代人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隔膜。同时,中国大陆科学研究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蜕化,这种学术、文化、艺术的整体性倒退,与中国社会在经济、道德、观念上目前出现的混乱、无序状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一个社会由于遗失文化基因的“无根文化”所滋生的种种表面现象。解决这些问题

5、也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把我们的文化之根与创造之果链接起来。因此,中国教育必须有大战略,必须从根本体制上进行改革、建构,必须从制度上切切实实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恢复中华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才可能有人才辈出的辉煌景象,民族复兴才能够真正实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化基因”不仅是自然科学家原发创造力的基质,也是一个民族全部原发性创造活动的基质。B. 中国孩子从小就进行数、理、化强化训练,却不能成长为科学巨匠,根本原因是他们与自己的文化基因间出现了断裂。C.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科学界,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甚至人文艺术界都出现了萎缩、退化的状况。D. 文化

6、基因与思维的原发性创造力、艺术想象力和根本的价值观都是相关联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中国当前一代新的读书人与传统文化“书面文本”在整体上的隔膜和断裂,使得当前中国思想文化成为一种“无根”的文化。B. 中国几代人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隔膜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过激的批判造成的。C. 中国大陆在学术、文化、艺术方面整体性倒退,在经济、道德、观念上出现混乱、无序状况,这都是遗失文化基因的“无根文化”的表面现象。D. 弥补我们与自己的文化基因之间的断裂必须有教育大战略,必须从根本体制上进行改革、建构,必须从制度上落实传统文化教育。3. 根据原文内

7、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印度、巴基斯坦等并不发达的国家却能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根源大概就在于他们没有遗失自己的文化基因。B. 一批“五四”时代的中国老一辈学者能得到母体文化的滋养和培育,成为不可企及的大师和学术巨人,他们是历史的幸运儿。C. 当今时代,一个科学家有对于科学的献身的精神,有执着追求科学的激情,才可能成就为伟大的科学家。 D. 只要切实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恢复中华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就会人才辈出,民族复兴必定实现。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

8、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两个馒头。 2006年,她92岁,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的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

9、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

10、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

11、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

12、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80多岁的老太太乘

13、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B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对她精神的真实写照。 C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D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5.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4分)6.文章开头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

14、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5分)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谁的电话何 燕 老葛能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心情格外舒畅。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小学到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

15、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作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