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5486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导学案2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诫子书导学案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家训的基本知识。2、反复诵读课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3、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句子。4、背诵全文。【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学习重点】理解文意,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知识链接(1)了解家训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是我国古代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方式。 中国历代家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三,

2、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四,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中国著名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2)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称帝后,他被拜为丞相。为兴复汉室,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终积劳成疾,病卒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2、多形式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学法指导:全班齐读,注意节奏的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3、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给加点字注音(学法指导: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查明字音。)夫君子之行( ) 淫慢( ) 险躁( )遂成枯落(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释下列词语。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静: 淡泊: 明志: 明:致远: 致:淫慢: 淫: 慢:励精: 励: 治性: 治:枯落: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1)险躁则不能治性(2)淫慢则不能励精(3)非宁静无以致远3、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意义。夫君子之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非志无

4、以成学 ( )遂成枯落 ( )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学无以广才( )5、翻译句子。(学法指导:参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句子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翻译: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探究活动三】当堂检测,背诵课文1、背诵全文。(学法指导: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中心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2、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主旨,体

5、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对儿子的深切期望。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学习重点】掌握中心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主旨,体会诸葛亮殷殷教诲中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学法指导:浏览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在文中找出论证中心论点的原句,并分析它们属于哪一个方面的内容。)明确:2、文章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学法指导:根据第一题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行为的思路,表述顺序时用“先接着再最后”等词。)明确:3、本文运

6、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根据具体句子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学法指导:找出文章中体现对比的句子。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明确:【探究活动二】跳读课文,把握主旨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学法指导: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2、文中的“静”有什么含义? (学法指导:从“静”的作用和如何做到“静”两方面来思考。)明确: 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学法指导:快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句子。)明确:4、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学法指导:根

7、据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探究活动三】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蜀之鄙有二僧:_ 吾欲之南海:_越明年:_ 是故聪与敏_2、翻译下面句子。(1)子何恃而往?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子何恃而往( )人之立志(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5、学习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