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154831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导学设计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论语十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学习难点】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链接】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

2、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给加点的字注音(学法指导: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划上记号,然后,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弄清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及字形) 愠(yn) 罔(wng)殆(di)

3、肱(gng) 笃(d)【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如知而为(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探究活动

5、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探究活动四】跳

6、读课文,体会主旨1、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

7、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同学们学了十二则论语,那么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导学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5分钟)1、导入新课:(1分钟)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

8、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2、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3、自学:学生自学知识链接,将重要信息做上标记。过渡:了解了作者的有关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解决生字词,朗读课文吧。4、给加点的字注音,明确学习内容。(1)自学:看音频朗读,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勾画重点字词,学生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2)展示: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和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

9、5分钟)过渡:了解了作者的有关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积累文言字词。1、解释实词自学:(1)大胆猜读句子意思,结合注释在导学案上完成词语的理解。(2)有难度的在小组内交流。展示:(1)教师出示幻灯片由各小组推荐组内5号同学回答。(2 ) 纠错补充。(3)读词语,强化记忆。2、文言虚词的学习。自学:(1)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进行判断。(2)先自学,有难度的可以同桌交流。展示:(1)教师出示幻灯片,由每小组推选一名师傅来回答。 (2)有问题先请组内同学纠错。(3)问题大的虚词教师重点强调。3、句子翻译自学要求(1)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文言文的翻译要做要遵循“留、增、删、调、换”五字决翻译,切记翻

10、译时丢三落四。(2)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同桌互译课文。 (3)一人一句,先读原句,再译重点词语,然后译整句话(4)检测重点句子翻译,教师出示幻灯片,分别由组内派代表来抢答。【探究活动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7分钟)过渡: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读通了课文,理解了文意。现在让我们来深入探究文章的深意吧。1、 探讨文章内容。(1)自学: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到相应的句子,找出文章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同桌互说,推选代表准备展示。(2)展示:由各小组的代表来展示,以徒弟为主,不足的师傅补充订正。【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体会主旨(8分钟)1、 学生浏览课文,在课文上圈划,结合具体语句分析。2、 同桌交流各自的看法。3、 举手抢答。其他学生质疑、补充。4、 教师点拨、明确5、 师生共同小结。【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1、自学:小组交流。2、展示: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教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